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城镇化的浪潮,城镇化的水平已超过50%。预计到2020年,全球城镇化率将达到55%[1]。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09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城镇化率达46.59%,城镇人口达到了62186万。预计到202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将达50%,205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将达75%[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2.75%,城镇人口由1.72亿增加到6.91亿,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打破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现象,扩大城乡交往,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本文仅就城乡一体化问题说明以下几点意见。 一、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 乡村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随着工业化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乡村城市化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6.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7.6%,1980年城市人口14亿,占总人口的43%;估计到本世界末世界总人口将达到62亿,城市人口32亿,占总人口的51%。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本世纪末,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超过30%。 我国乡村城市化并不是整个乡村全部为市区所覆盖,也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那种人口高度集中于城市,从而造成城乡对立、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框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978~ 2 0 0 0年 ,中国城市数量从 192个增加到了 6 6 3个 ,建制镇数量从 2 173个增加到了 196 92个 ,城镇总人口从 172 4 5万人增加到了 4 5 84 4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 17 92 %上升到了 36 2 2 %。有关专家预测 ,今后几十年 ,中国的城镇人口还会大幅度增加 ,城镇化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城市 (镇 )的加速度发展以及它在整个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迫切要求学术界加强对城市的系统研究 ,迫切要求社会学界进一步加快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步伐。有鉴…  相似文献   

4.
张超 《西部论坛》2010,(4):73-80
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世纪之交,中国经济进入大调整。大转折、大变化。大发展的新阶段,正处于一个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的大转型时期,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卜)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仍远低于国际水平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由于乡村向城市的转化。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迁移、以及城市自身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口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据调查,从1949-1997年近50年的时间里,我国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从2740.6万人增加到2.14亿人,增长了7.8倍。正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成为城市化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试论城市财政对城市公共物品的适度供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它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市场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截至 1 998年末 ,全国共有城市 668个 ,其创造的城市GDP总值占全国GDP总值的 79% ,城市化水平由 1 978年的 1 7.92 %上升到 1 998年的 3 0 .4%。按照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规律 ,当城市化水平达到 3 0 %时 ,城市化进程应该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 ,我国城市经济目前已经由初步阶段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可是 ,长期以来 ,城市公共物品却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而城市公共物品是一个城市得以存在…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城镇化的质量提升和结构效率。从城镇化的构成来看,我国的城镇化不仅包括城市地区的城市化,而且包括镇地区的城市化。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结构变化特点表明:城市地区的城镇化依然是我国城镇化的主流,但是,镇地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向"城"和"镇"地区集聚的新变化和国际经验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镇地区的人口增长将会继续超过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然而,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转型发展和能级的提升,镇地区人口增长的极化现象将会加剧。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二元结构差别,积极促进"城"、"镇"实现一体化发展,努力消除体制和制度性因素带来的城镇之间的歧视性差别,以推动城镇化的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逆城镇化现象出现于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晚期。我国城市化率只有52%,然而,农村目前可以向城市转移的有效劳动力数量只有2.4—2.5亿人左右,2012年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已经达到2.4亿人。照此推算,未来应该不会再有大批新的农民工进城了。这2.4亿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向已经成为逆城镇化危机是否会大规模爆发的决定因素。在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日益提高的落户难度和生活成本正逐步将外来人口推出城外,而发展日益良好的小城镇和新农村则将越来越多的外出人口拉回。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这两种力的合力最终导致逆城镇化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经历了由离土不离乡—东南流—回流的转变,产业布局体现为由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东部产业集聚—产业内迁的演变;受此影响,我国城镇化道路也形成了由20世纪80年代小城镇发展模式—90年代集中型城镇化模式—21世纪以来城市体系分散化的趋势。当前产业内迁与劳动力回流趋势促使城镇化重心偏向落后农村区域,因此,城镇化发展重点要由大城市到乡村振兴转变,城镇化的空间布局要由集中的城市区域向分散的农村地区延伸,这将成为改善城镇化结构与区域趋同发展的契机与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水平预测研究(2010—202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伴相生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回归分析发现,GDP每增长1%,城市化水平增长0.208%,如果假设GDP按8%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大约为55.44%。在预测出我国城市化水平之后,便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与脉络有一个具体的把握,而这无疑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未来城市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