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5月20日、21日,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社会法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社会法治高端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举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张鸣起,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陕西省法学会专职  相似文献   

2.
<正>3月28日,在《劳动法》实施二十周年之际,"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协同推进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社会法与法社会"学术论坛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成功举行。该联盟由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倡议,联合了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关研究机构共同组成。五所政法大学的学者以及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劳动行政部门、法院、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专家共计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4日-5日,由广东三向职业培训学院主办,安徽铜陵技师学院承办,以"技能世赛和专业优化"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在安徽铜陵举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少华,铜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程双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中心主任韩风芹,安徽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晓燕,吉林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何树峰,铜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振华以及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4.
<正>8月21—22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司和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17年国际就业形势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聚焦:国际劳工组织2017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的研究成果、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最新发展趋势、非标准就业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绿色就业与体面工作、中国新就业形态、残疾人就业创新等议题。  相似文献   

5.
<正>10月24日至25日,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法的发展"。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实务部门的代表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  相似文献   

6.
<正>10月24日至25日,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法的发展"。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实务部门的代表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全国各个高校、研究机构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200余名嘉宾参加了此次年会。  相似文献   

7.
2017年8月21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司和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17年国际就业形势研讨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出席并致辞。会议聚焦国际劳工组织2017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的研究成果、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最新发展趋势、非标准就业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绿色就业与体面工作、中国新就业形态、残疾人就业创新等议题。本刊将部分发言整理为四大部分:克服结构性障碍促进增长;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最新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新经济形态与灵活就业的发展趋势予以刊发,以期让读者了解有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案情简介刘某2015年3月到某公司从事包装工作,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至2017年2月28日。2017年2月28日公司车间主任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至2018年2月28日。2017年3月1日,公司盖章发布通知一份,通知载明:"刘某系我公司员工,于2017年2月28日,合同到期,因视力不能适应现场工作,今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刘某于2017年3月1日到公司上班,公司不让其入厂工作,并向其出示  相似文献   

9.
9月12日,人社部正式发布了《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明年1月1日起,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等七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要进行社会公布.同时,公布事项中除了公布主要违法事实之外,还要对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进行"指名道姓".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31日,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恢复10周年纪念日。自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以来,我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遵循"重在源头、重在基层、重在调解、重在执行"的方针,坚持"双维护"的宗旨,以依法处理劳动争议、不断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三方机制、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结案率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促进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2013,(1):2
<正>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和韩国劳动科学院三方共同主办,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办的第十次东北亚劳动论坛于2012年12月3日至6日在成都市成功举办.出席本次论坛的有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理事长山口浩一郎、韩国劳动研究院代理院长金承泽  相似文献   

12.
<正>第13届东北亚劳动论坛于11月19日在北京举办。论坛的主题是"产业调整升级中的就业问题与政策应对"。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燕斌为团长的中方代表团、以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理事长菅野和夫为团长的日方代表团和以韩国劳动研究院院长房河男为团长的韩方代表团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出席论坛的还有来自河北、山东、山西、四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负责同志以及劳科院、劳科所、工资所、国际所、社保所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同时,在社会领域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具体要求。因此,在我国政府推进管理转型的形势之下,能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衡量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社会组织在价值理念、目标宗旨等方面与社会保障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理应在社会保障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旨在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顺利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9月19日,第九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大会"劳动与就业论坛"在成都举办,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华福周出席论坛并致辞。她表示,"劳动与就业论坛"是中国东盟友好协会于2009年倡议举办的,今年是第五次举办,也是首次在中国举办.五年来,我们紧密结合中国东盟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分别围绕"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途径与作用"、"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政策"等专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对推动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中国和东盟有关各方面的共同努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2日,第16次东北亚劳动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规制和权益保障",论坛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和韩国劳动研究院共同举办。中日韩三国劳动研究机构自2002年起每年召开一次东北亚论坛,就当前劳动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理事长樋  相似文献   

16.
2月14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办、省总工会、省妇联在长春市双阳区联合举行"吉林省暨长春市2017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7.
6月20日至21日,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相似文献   

18.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已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将于今年10年1日正式实施。本刊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劳动厅陈彪副厅长。记者:《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制定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历时4年时间。今年7月31日,李鹏总理正式签署国务院令颁布,请您谈谈《条例》颁布实施的目的意义。陈彪副厅长(以下简称"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是继《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之后,又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重要法规,对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力量办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就有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在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情况下,各个国家都开始进行公共行政的改革。理论界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善治"、公民社会等。这些理论里都暗含了一个实质,就是一种构建主义——公共行政的社会构建。公共行政的社会构建给公共行政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公共行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大责任,是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基础性环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加强党对农村社会的管理,农村基层政治稳定能够彰显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的双向耦合。但目前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无力"、管理基础"不牢"、管理内容"不专"、管理成效"难显"等四大管理窘境。剖析并重新审视诸多困境,有助于深化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现代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