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英语世界于18世纪接触到中国道家经典《老子》与《庄子》,但对老庄美学思想的阐发则是20世纪之事,尤以美国相关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美国学者围绕老庄美学与浪漫主义、老庄美学与现象学、道家美学思想寻绎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意义等问题对老庄美学思想进行了系列勘查,显示出由"趋同"到"求异"的一个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老庄思想,人们大多从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之影响切入,或延伸为文学观念的讨论。由于老庄诗学是理性思维,注重理论批评,不同于孔子式的实际批评,所以,人们很少论及《老子》、《庄子》与中国古代诗学及艺术理论的关系。文章从道家文化的角度,研究老庄诗学思想的核心,它主要表现为倡导诗学艺术的自然性、形象性、抒情性与含蓄性。  相似文献   

3.
《庄子鬳斋口义》作为新的注本的出现及盛行,体现了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化中经历师承与受容、滤选与摄取的过程,并使其转化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本体文化。禅僧惟肖是日本最早展开《庄子鬳斋口义》研究的人,此后,重视《庄子》口义本的研究支配了五山,五山禅僧对《庄子》的理解与吸收主要体现在众多语录、文集和传法活动中。惟肖对《庄子鬳斋口义》的重视和研究,大大促进了日本老庄思想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终生喜好阅读,对儒学、老庄之学尤为深入,他既阅读《老子》、《庄子》等原始文献,亦阅读老庄之学的研究性文献如王船山的《庄子解》等,在其家书及其它书信中,更有诸多对老庄之学的论述,道家思想影响极其明显而重要。  相似文献   

5.
"自然"概念奠基于先秦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顺物自然"确立了"自然"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倾向.两汉时期,《淮南子》《论衡》等发展充实了老庄"自然"论哲学."自然"论哲学观主要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基础,又吸收融合儒家思想.它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本体论,主张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追求一种以自由为核心的人生至高境界,对后世哲学以及文艺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庄子(前350?—前270?)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曾做过蒙城漆园吏(专管收税的小官)。家境贫寒,曾“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庄子·列御寇》)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学术流派中,庄子属道家,与儒、墨相对。他与春秋末年的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学派。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长  相似文献   

7.
"自然"概念奠基于先秦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顺物自然"确立了"自然"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倾向.两汉时期,《淮南子》、《论衡》等发展充实了老庄"自然"论哲学."自然"论哲学观主要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基础,又吸收融合儒家思想.它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本体论,主张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追求一种以自由为核心的人生至高境界,对后世哲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评述了陈鼓应《老庄新论》、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颜世安论文《生命·自然·道》、《论庄子游世思想》三家论著中关于庄子研究的不同参照系和研究方法。笔者赞同对道家文化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 ,强调进行学术研究应注重吸取前人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融合老庄的思想及其后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老庄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但在先秦时老庄各有侧重并非一家,汉初盛极一时的"黄老"也是以老子思想为主而较少有庄子的痕迹,战国秦汉时期,不同的思想祈向使得老子的显赫与庄子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不仅把老庄同时当作其思想内容的重要来源,还将两者相联并称,老庄互阐,其融合老、庄的思路为两者合而成为率真自然的思想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而开启老庄思想在汉代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严复对中国的道家思想比较关注。他认为《老子》《庄子》与近代西方的科学知识有相通之处;而且其中亦含有西方的民主与自由观念。文章以为,严复对道家思想的误解不是他的学术能力之不足所致,而是他的社会政治理想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西方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出发,阐析异化这一概念,认为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其基本的含义是背离、疏远和对立,中世纪的神学思想正式确立这一基本含义以此来说明神与人的疏远或神性的丧失;近代以来,英法的启蒙思想家用"异化"来讨论人的权利转让问题,只是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代,异化才有了真正哲学意义上的阐述;黑格尔从思辨的角度建立了宏大的异化理论体系,而青年黑格尔派的费尔巴哈和赫斯分别对宗教异化和经济异化进行了批判;指出西方的异化思想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孕育着不同程度的科学因素,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创立正是对这些科学因素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以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阅读文本,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中的商业文明思想进行评述。相比封建制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是认同的。但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最终却持批判态度,在《手稿》中处处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批判的思想。资本主义商业文明造成人的异化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分析问题的角度。在对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原因、异化的现实和异化的消除等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参考了前人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看法,结合社会现实,给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亲和力?————王尔德读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汉学家瞿理思1889年发表了他翻译的《庄子》,而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很快在1890年就发表了长篇书评,把庄子的道家思想阐释为反对一切政府管理、争取个人自由的哲学。这正是王尔德自己所理解的费边社会主义,即认为艺术应该是超越政治和伦理的唯美主义思想;这是一种近于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主张一切任其自然。王尔德这一思想与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有一种不期而至的契合。虽然王尔德不懂中文,对道家思想也没有研究,但凭着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敏感,他对庄子的评论不无深刻之处。由于现代王尔德研究往往不关注这篇书评,而王尔德选本也通常不收录这篇书评,因此,在审视西方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的关系时探讨王尔德对《庄子》译本的评论,自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庄子》一书中的形象,学界历来有不少看法,比较普遍的观点是道家学派通过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批判、改造或是直接转换其身份而达到弘扬道家思想的目的。而《庄子》一书本身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故其中的孔子形象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一般认为《内篇》大抵属于庄子本人之思想,故本篇论文专就《内篇》中的孔子形象进行分析,从中探析庄子借用孔子形象的本意及其对孔子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以前读《慎子》时感觉:扑面而来的是法家气息,但字里行间也闪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辉。实际上,学界对慎到学派的归属的确是莫衷一是、见仁见智:有列慎到于法家,如《汉书·艺文志》和《荀子》。郭沫若也说:“严格地说,只有这一派或慎到一人,才真正是法家”(《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庄子》说他是道家。治思想史的大家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里,虽将慎到列入“前期法家”的题目下,但又同意说:“慎子的确是《天下篇》所描写的那样的道家的慎子”。吳光在1985年新出的黄老专著《黄老之学通论》也列慎到于“前期道家”;有人说:“从哲学上看,慎子属于道家,从政治思想上看,则为法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是把握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批判的关键文本。要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与现实性人文关怀的起点,就必须考察手稿所指出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异化"与"对象化"概念的含混使用。唯有获得清晰的"异化"概念,马克思才能在扬弃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真正的关于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文明开化与自我苦闷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夏目漱石, 就其思想轨迹来说是一个从东方儒家思想,向西方人文主义,再向东方道家思想不断旋进的过程,其思想体系呈现出一种东西方人文思想融合,而道家思想见重的特征.晚年在苦闷中,他通过发觉近代人内心世界的彷徨与苦闷,剖析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无奈与孤独,极力倡导"则天去私",并以文学作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的工具,力图用东方伦理约束资本主义社会的物欲横流,实现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9.
老庄思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但在先秦时期,《庄子》和《荀子》都未将老庄目为一家,汉初盛极一时的"黄老"也是以老子思想为主而较少庄子的痕迹,战国秦汉时期,不同的思想取向使得老子的显赫与庄子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不仅把老庄同时当作其思想内容的重要来源,还将两者相联并称,老庄互阐,其融合老、庄的思路为两者合而成为率真自然的思想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佛、道两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这些联系的原因除了历史政治等因素,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老子》与《金刚经》作为道家与佛教的两部重要典籍:对两个哲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为老子的思想作了更为详尽的阐释,老庄哲学与佛教思维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为文学的演变注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