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是 :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比较中说明其必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经济上从比较谨慎到急于求成 ,政治上从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2.
一个政党能否选择一条适合本国国情、易于为人民接受、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道路, 是衡量这个政党政治上是否成熟、执政地位是否牢固的重要标志。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央一、二、三代领导集体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 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这条道路是几代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结果, 昭示人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探索结果, 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4.
毛泽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在这条道路上,毛泽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改革开放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做了实践和认识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相连。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仍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 ,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相连。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仍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把马列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 ,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其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国的工业化要走自己的路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努力发展商品经济 ,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任何辉煌都有其历史的起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尽管发生过挫折和错误  相似文献   

9.
1956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自主探索,力图摆脱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找出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二是泛参与,既有中央领导人,也有地方各级领导人,还有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党员齐心合力;三是探索内容宽广,涉及政治、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四是勇于创新,敢于在共产国际阵营中率先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表现出极大的理论创新勇气。  相似文献   

10.
道路选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国家富强是1840年雅片战争以来数代中国人的梦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实现国家富强,这种选择的因由不仅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而且在对于建国初期国际国内特殊环境的理性分析。在当时的条件下,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就意味着选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但毛泽东及同时代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苏联模式没有盲目地照搬,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长点,而毛泽东时代30年的建设则为邓小平时代的腾飞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56—1966年间的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在数量上迅速增长,以学生群体的发展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阶层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在1957年的整风运动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并在社会上形成很大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政治环境在1956—1966年间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对知识分子阶层的存在和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1956年至1966年,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经历了由“工人阶级一部分”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复杂过程。期间虽有反复,但是党最终认定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属性。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的命运随党对其阶级属性的判断而起伏。因此,我们在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上要严格按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我国国情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即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十年期间,党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它坚持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否定和纠正了片面地按照所有制形式来区别姓“社”、姓“资”的错误倾向。它坚持了在会主义经济必须建立在生产社会化的物质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抛弃了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异己事物的传统观念,为把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伟大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革十年,各行各业停滞甚至瘫痪,学术亦然.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藏学研究者在此十年艰难的环境里取得的研究成果,算是对那段不能忘却的学术坚守一个必要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妇女参政议政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潮,并呈现出以下特点:在参政议政的内容上表现出对自身发展状况的充分关注;在参政格局上表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大量的女劳模登上基层领导岗位,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6.
1956年,毛泽东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此后,进行了长达20年的曲折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阶段的探索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的变动必须适合生产力水平;必须正确理解马列主义;必须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及其创造的文明成果;必须建立健全民主制,消除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王充闾散文创作的初始阶段.受时代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他歌颂社会,歌颂群体,以"时代的抒情"代替了自我的思考和体验,创作处于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18.
1956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进行改版。此次改版是中共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新闻理论与实践探索。其后,相关专家学者从改版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改版内容、结束原因和经验教训等方面研究了这个问题,也有著述将其与中共历史上的其他新闻改革进行对比研究。现结合相关史料,试对其研究现状做一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紧密联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促进新农村特色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建设是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的稳定繁荣和谐。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战略意义、发展对策进行有益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语写作教材的功能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英语专业写作教材《写作教程第三册》为例,分析英语写作教材的功能化现象,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对教师写作课堂教学的启示。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适用性,并对写作教材设计、课堂安排和教学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