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下,有必要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重新对它们加以梳理和界定。历史认知是人的文化实践活动,而人的文化实践的多样性,其栖身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历史认知的多样性,“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历史研究中永恒的图景。但是,历史认知并非漫无边际的想象,它必须受制于历史实然,必须严格限制在史料允许的空间。因为,我们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者视历史为一种虚构的存在,一种文本,而是坚定地相信,过去曾经发生过并肯定发生过,并确信我们有可能在相对真实的意义上重建史实;正是由于相信历史实然是存在的,而非后现代理论所认为的历史书写只是一种文学想象,因此,我们追求基于史料基础上的“真实”,相信“历史遗迹”比“证词”更有效,“原始”证据比“二手”证据更有效,并致力于借助“原始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综合、比照和分析,重新获致历史的合理性解释。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仅在于“赋予过去的事件以实在性,也赋予它们意义”。因此,诠释是历史研究的灵魂。但是,历史学家的工作特点是“事后认知和回推立论”,十分容易陷入“历史辉格主义”,从“过去”中发现现在,由此...  相似文献   

2.
实用的过去由所有那些记忆、错觉、少量不定的信息、态度和价值构成,个人或群体竭尽所能调动起它来,为生命中从事的各类行动辩护、维护尊严、解释、找借口或者坚持下去.政治的、法律的与宗教的过去除非由于意识形态或者某种先入之见,通常很少被触及.从"实用的过去"中,我们可以得出教训并将之运用到现在、去期待将来(或至少是近似的将来),为当前将要采取的行动提供理由(如果不是辩护的话),以使得将来好于目前状况.不管历史哲学是什么别的东西,它属于这样一类学科,其意味着将秩序和理性带入"实用的过去"中去,而非职业历史学家在不同研究领域中为同行的启迪而构建的"历史的过去"中.在历史学家构建的过去和历史哲学家构建的过去中做出区分,可以(或似乎可以)洞察当代西方科学文化中特别令人不安的一种关系,也就是文化现代主义语境中事实与虚构的关系(有时指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不能被假定为时间上的一种周期性、甚至重复性变化,而应被看作是一种不可逆的、非重复性发展过程的变化,这一观点的出现,为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成独立的学科搭建了平台.在18世纪伴随着现代性的出现,产生了历史叙述的现代问题.有关历史叙述的现代争论的基本根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学科的界定、区分和古典修辞学采用修辞手法叙述过去.过去经验对现在有意义的假设曾被欧洲历史学家用两种界定策略予以确认,尼采则从根本上区分了研究过去的三种方法,以及与人类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基本需要相一致的三种历史形态.20世纪70年代,由于行业中出现了大量的"批判"历史学家,使历史的典范功能近来被划分到了一个独立的领域.有关历史功能的讨论主要在史料编纂领域中才被直接与叙述及其局限性的讨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2):131-135
关于何为"历史"?学界颇具纷争,大体而言,其内涵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活动过程的本身,二是指对人类过去活动过程的记录与解释。对历史的不同理解会直接影响人们对重写历史的态度。从各家论述考察,重写历史主要包括当代人述前代史、当代人述当代史以及当代人述通史等三种形态。当代人述前代史,体现了前代史的"当代性变化",助力于当代人反观当代史;当代人述当代史,体现了当代史的"历史承继性",助力于后代人重释前代史;当代人述通史,旨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助力于当代人反思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及其得失成因。历史是"具体"的,历史著述者重写历史旨在向人们揭示具体历史的变化。如果将历史看作是对过去发生的各种活动的一种不完整叙述,一种满足后人需求的不稳定的文本形式,并不会损害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如此讲,并非凸显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无知",也并非呼吁历史学家放弃历史书写,而是提请历史学家提高重写历史的自觉意识,呼吁史学界不断重写历史,这既是历史著述者的时代责任,也是史学界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5.
历史编纂学一定要全球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历史学家们对全球历史的领会还大大地需要全球化。因为历史的书写并不仅仅是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力量相对平衡的上层建筑,更为重要的是,它应当是历史学家对全球化进程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到目前为止,全球化的历史书写仍然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洲少数几个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概念无疑过于简单化了,但却可以为全球化的历史编纂提供理论线索。而历史学家也应该争取更为自由的历史探索,关注来自不同观点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历史之于马克思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把它视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对象.在其哲学视野中,历史不等于"过去",不等于僵死的事实,不体现为预定目的的实现;相反,历史意味着现在与未来,呈现为无数个人的感性活动,体现出入与自然的统一,是一部正在形成的世界史.尽管马克思的历史观带有浓厚的科学色彩,但由于他始终坚持实践的态度与批判的立场,所以这一历史观始终高于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意在探索历史学家作为读者的特点,以及历史学家能从专门阅读其他专业文本的读者那里学到什么。奥斯汀将话语分为行事语和述事语。历史学家是用过去行事话语写成的真实记录的读者。而行事语不判断对与错,述事语断言事物是否属实,要解决的正是对错问题。对历史作品来说,最好的作者可能就是那些有准备的专家,他们将对历史的极大兴趣与热情的批判意识结合起来,因此,我们的阅读必须基于对新资料的修正,对相同资料的不同理解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柯文的三部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为主 ,试图从历史本体论、“理论框架”、历史学家的作用及“局外性”等几方面简要探讨柯文的史学思想。柯文的史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三部著作便分别代表了其史学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柯文最初较多地接受了美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但到后来其著作中更多的显示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历史是不可认知的 ,过去发生的历史虽然存在 ,但它已很难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所认识 ,作为撰述的历史根本不同于实际发生的历史。柯文不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终极目标 ,他极力反对历史研究中总括一切的历史框架 ,认为理论框架是一种“必需的坏事” ,无之固然不可 ,有之势必遭殃。柯文强调历史学家的主动作用 ,认为历史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真实地记录历史 ,但是历史研究中的种种局限却使得历史学家无法提供“原原本本的历史” ,只能提供“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柯文对于历史学家“局外性”作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强调其负面作用走向肯定其优点。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话语分析和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青海社会科学》2000,(4):80-85,68
朴素实在论者对历史认识的复杂性简单化了 ,他们往往把历史事实看作就像史学著述所表述的那样存在。然而 ,“历史学的批判功能呼唤一种元批判 (meta- critique) ,以便提醒人们 :历史学把原始资料转变成了另一种带有社会属性的文化产品 ;历史学是一种把现有符号转变成作用不同的另一些符号的方法。”1 由于符号转换的问题 ,分析的和批判的历史哲学及史学理论必然要认可历史认识的相对主义成分 ,但通过某种认识形式或图式 ,历史学家仍然可以科学地把握历史进程的形态或实质。然而 ,伴随着语言哲学日益主观化和相对化 ,语言与其表述对象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是不能否认比较法的价值的。比较法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 ,澄清历史事件的多个侧面。在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解释或对所做解释进行批判时 ,比较法是不可或缺的。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有助于避免出现偏狭的“氛围”。但比较历史学家仍然并不多见。历史研究中许多倍受珍视的原则———参考原始资料 ,考虑事件发生背景 ,以及事件发展全过程 ,有时都和比较法发生冲突。最近一种新的跨国研究的方法———纠葛历史研究法(histoirecrois啨e)———以一种崭新而有趣的方式来挑战比较历史研究学者。但比较历史研究(histoirecompar啨e)和纠葛历史研究是彼此需要且能够和平共处的。  相似文献   

11.
口述历史是针对个人记忆的对话与叙述.建立人类个体记忆库,就是把个人记忆汇聚起来,作为档案收藏,使之成为人类的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并成为公共记忆的基础.历史学是对人类档案记忆的加工,选择、提炼、思索、研究,并对过去的人类故事加以叙述.历史书写是对档案记忆的建构,提出集体记忆及公共记忆的具体叙述范型.在这一层面上,口述历史即个体记忆,不仅可以成为历史书写即集体记忆或公共记忆范型的有效补充,能为历史书写提供新的信息资源,还能为记忆的历史书写范型提供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件。法西斯的泛滥和猖獗并由此带来的人类大劫难,以及在战后对这一历史的认识及态度,令我们对历史记忆的重要性及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明天的意义,作一次深刻的反思,这对理解记忆即历史、记忆即生命的深刻内涵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柏拉图主义传统中,"记忆"是个指向过去的词,并且被限定在意识层面和同一重复的死胡同里;先验主体之宏大叙事的确立,取消了记忆的历史性作用.思想之具有历史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传统哲学.后尼采式的"反讽"突破了过去--记忆、现在--思想、将来--预知的藩篱,它唤起的是一种没有起源、没有历史演变关系的记忆.本雅明将历史唯物主义修正为对所有可靠记忆加以质疑的反记忆,为其一种创世主义的革命张目,并与一种非机械的马克思主义构成对话.  相似文献   

14.
“大鹏鸟卵生”神话:嘉绒藏族的历史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穷石 《学术探索》2004,(1):106-111
嘉绒藏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大鹏鸟卵生"嘉绒土司的神话,作者通过对神话的梳理和解读,与嘉绒藏族的历史文献相类证,认为"大鹏鸟卵生"土司的神话,是嘉绒藏族的根基性情感记忆,是嘉绒藏族族群认同的基础.同时根据神话的叙事,来探求嘉绒藏族社会的历史事实和社会情景.  相似文献   

15.
吴汉全 《江海学刊》2004,(2):145-152
对历史学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是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李大钊对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做了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研究李大钊对有关历史学概念的诠释 ,能够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史学理论体系 ,提供认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格非 《学术研究》2006,(10):93-97
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马丁·麦乐西在北京大学就公共史和环境史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介绍了公共史在美国的兴起、发展及其与学院派历史的异同。在谈到环境史时,他主要介绍了两个内容。一是汽车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认为汽车不但塑造了美国的城市,还改变了美国的景观。二是美国环境正义运动,认为从民权运动借鉴的权利观念为环境主义运动吸引了新的支持力量,扩大了它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美国环境史研究的发展方向。马丁的演讲对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中国环境主义运动的发展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郝朴宁  郝乐 《学术探索》2014,(4):110-114
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带给我们的首先应该也必须是一种责任,即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于这份文化遗产的所作所为,对于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这里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并非由此产生出来的经济效益,而是一种文化态度,一种融入人类文化记忆中的民族文化的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8.
历史实在的形而上学特征往往导致了我们在历史研究中对它的忽视。事实上,历史理论往往会在内容上排斥历史实在,而在理论预设中承认历史实在的合法地位。历史实在作为绝对预设,是历史理论科学性的有效保障,如果说科学的理论总是有其自身界限的,那么对于历史理论而言,它的限度与历史实在这一预设密切相关。厘清历史实在与历史理论之间复杂的关系,可以从康德的“范导性”与“构成性”两个概念开始。  相似文献   

19.
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史把人与自然结合起来进行总体的动态的考察,自然环境被视为积极参与历史活剧演出的能动因素。这种思想对史学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用环境史的视野(即现代生态理念)观察经济史,可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自然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应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消费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等等——加深或刷新我们的认识,使之成为经济史学科新的生长点。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辩证的分析。环境史研究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获得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也可以从环境史的学术实践中获得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刊特约编辑(以下简称编):忻老师,您好!您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中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您的研究范围广泛,对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史、上海社会史以及中日关系、日本佛教等方向都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您的代表作<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一书,1996年出版以来,对国内外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书也在去年修订再版.该书内容极为丰富,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语言学,甚至营养学的相关理论在书中都有涉及,可谓蔚为大观,您能不能谈谈这部著作的基本观念与写作情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