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蔬菜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90~2010年蔬菜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蔬菜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认为:蔬菜消费价格引起的城镇居民长、短期福利变动的趋势一致,且蔬菜消费价格波动与城镇居民福利变动存在负向作用关系;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动主要由ICR决定,其长期福利受ICR、蔬菜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影响;城镇居民长期福利优于短期福利。  相似文献   

2.
蔬菜价格波动对低、中、高收入城镇居民福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5-2010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蔬菜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数据,利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引起的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化趋势一致,并与蔬菜的价格变化呈反向关系;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CR总体处于一个逐年递减的过程,但在下降的过程中,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三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一致,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四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趋于一致,CR降幅大小和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成反比;同一收入等级内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鸡蛋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居民福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1986~2010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鸡蛋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鸡蛋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化趋势一致,并与鸡蛋的价格变化呈反向关系;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CR总体处于一个逐年递减的过程,但在下降的过程中,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3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一致,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4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趋于一致,CR降幅大小和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成反比;同一收入等级内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主要受其自身惯性的影响,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弹性关系,尽管 “大国效应”很微弱,但要警惕未来我国进口对国际粮价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粮食进口使得国际化肥供给价格弹性增大,因此我国粮食进口要充分考虑世界供给能力,提前给予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或合理稳定的进口需求预期。生物质能源产量、原油价格与国际粮价的弹性关系趋向式微,表明我国粮食进口稀释了生物质能源和原油与粮食之间的价格需求弹性。为此,我们要密切注意国际性因素对粮食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增强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能力,从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前沿的时变溢出指数方法,将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等四种粮食产品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多个维度考察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关系,并量化分析影响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是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净接受方,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价波动的平均溢出效应为22.11%,显著高于国内粮价波动对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7.84%;国内各品种粮食价格受到国际粮价波动的直接溢出效应较大,间接溢出效应较小,其中,大豆受到国际粮价波动的溢出效应最大,高达38.64%,其次为玉米,小麦和大米受到溢出效应较小,但各粮食品种均是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净接受方;粮食进出口、国际粮食供需基本面及价格支持政策是影响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经济学中的弹性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等,其中需求价格弹性还包括需求自价格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对弹性的实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收入变动和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规律,对搞活微观经济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起着积极作用。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贵州统计年鉴(2002)公布数据为样本,以2001年为典型,对贵州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弹性进行实证分析,合理求出各种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会通过财富分配效应、消费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起到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本文使用1999—2010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括商品房价格在内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多因素模型,验证住房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商品房价格尤其是商品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中国商品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商品住宅的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更大。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抑制商品房价格尤其是商品住宅价格的过快上涨,这必将有助于平抑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张淑萍 《调研世界》2012,(10):32-37
本文运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客观评析粮食价格机制对河南省种粮农户的激励作用。研究发现:粮食相对价格偏低、种粮增量收益微弱,使部分农户种粮意愿不强烈和生产的不确定性较大;粮价上涨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增长效应不明显,也未能充分发挥引导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粮食价格机制对农户种粮的激励作用不足。提出建立合理、公平、统一的粮食市场价格、继续实施与完善最低保护价、健全粮食补贴方式,以增强粮食价格机制对种粮农户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麦、玉米和稻谷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国内外月度价格数据,利用VEC DCC 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均值溢出效应;政策实施前,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具有波动溢出效应,而实施后不具有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国内外粮食价格相关关系的持久性减弱。由此可见,中国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助于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同时也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提出国家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发现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尽快完善和改革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粮食收购价对粮价稳定的影响是检验粮食价格政策的指标之一。理论与实践分析表明,若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在国家财政支持不够充分的条件下,收购价越高,粮食价格波动就越大;若粮食收购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最低收购价对于稳定粮食价格是有促进作用的,并且最低收购价越靠近均衡价格,其对粮食价格的稳定作用就越显著。合理的粮食收购价应介于粮食生产平均成本和均衡价格之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供给需求方程分别测度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的长短期消费者福利效应和生产者福利效应进行有效测度并比较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之前与实施之后所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作为主粮之一,小麦供给和需求均缺乏弹性,其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值分别为0.461 5、-0.387 2和-0.173 1。2农户福利明显受到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该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户福利的增加;具体而言,它带给农户的福利变化以生产者福利为主,且其福利变化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基本一致。基于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设计、构建小麦最低收购价价差体系、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效果、逐步改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配套措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国际粮价波动的冲击,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出较缓慢的正向响应,粮食进口则表现为从负向响应转为正向响应,并逐渐收敛趋于平稳;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动具有推动作用,对进口量的变动具有较大贡献;长期来看,我国粮食进口量对生产变动的贡献率较大,而生产对进口量变动的贡献率较小。因此,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深入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提升粮食增产潜力以及促进粮食产业链协同发展将成为稳定中国粮食供给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30个省(区、市)9000个农业生产单位主要农产品收益情况调查,2003年由于粮食价格回升,农民种粮收益比上年有所提高,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部分冲消了粮价回升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一、粮价回升,种粮效益普遍提高,大豆效益最好。2003年我国粮食减产,供过于求矛盾趋于缓解,粮价回升。小麦、玉米生产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0%和4.6%,大豆价格上涨20.6%。尽管粮食单产略有下降,但由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验通货膨胀对我国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影响的结构效应,基于中国1995-2012年17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构建了均衡模型论证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总收入和分项收入的影响机理,采用动态GMM方法检验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最高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外,通货膨胀降低了其他各收入水平组的当期收入份额,从而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低收入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份额对通货膨胀没有调整应对能力;通货膨胀却极大地提升了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中等偏上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降低了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从而缓解了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差距;高收入组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从通货膨胀中受益最多;通货膨胀有利于转移性收入“正向分配”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理性看待粮价上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0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粮食市场发生突变,粮食价格整体涨幅超过15%,主产区的小麦市场价格涨幅超过了20%,如此短期内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是1995年下半年以来的第一次。粮价快速大幅上涨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正确看待当前粮食市场形势,对做好粮食流通和市场稳定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粮食市场出现疲软,粮食价格持续下跌,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CH类模型的国际粮价波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价的波动最终会给一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了解国际粮价的波动特征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粮价,避免粮价波动的国际传导对国内粮食市场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建立ARCH类模型,分析各类粮食国际价格的波动规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国际粮价波动存在明显的集族性;外部冲击对国际粮价波动具有持久性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不存在高风险高粮价的特征;国际粮价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而且粮价上涨的信息引发的粮价波动要大于粮价下降的信息引发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粮食之重要不言而喻。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粮食价格波动基本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抗战爆发至1941年7月,粮价经历了一个从基本稳定到急剧上涨的阶段;后期自1941年8月至抗战结束,粮价上涨时剧时缓,波动频繁,但亦大体呈现出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8.
粮食金融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粮食价格波动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粮食市场的显著特征。论文构建粮食金融化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运用GARCH和EGARCH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波动具有集簇性和非对称性特征。粮食金融化加剧了价格波动的集簇性和非对称性。研究证实了粮食金融化加剧粮食价格波动性的结论,为粮食价格管理和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基于Nerlove模型的中国粮食供给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8~2007年粮食价格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年度数据。运用Nerlove模型,对我国粮食供给反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供给的长短期价格弹性都较低。即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不能根据粮食价格的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从而对买粮难和卖粮难的现实形成了放大的效应,不利于粮食市场的稳定。为此.一方面要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让农户能根据粮食价格的信息。积极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粮食补贴政策力度.积极推进农地流转的速度,让农民真正能从种植粮食中获得与外出务工相当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5—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二次型几乎理想需求系统 QUAIDS 方法模拟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系统,估算和比较了东中西三地区在各个时期的粮食、食用油、肉类、蛋类、水产品和蔬菜6种食物的消费支出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粮食、食用油和蛋类的消费支出弹性和需求自价格弹性都为缺乏弹性,消费需求受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很小;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支出弹性为富有弹性,即农村居民对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需求受到收入的制约.另外,价格也是影响这些食物的消费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的粮食和水产品消费支出弹性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而其它食物消费支出弹性的地区差异较小.促进农民增收和稳定食物价格,特别是稳定粮食价格,仍然是保障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摄入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