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江苏沿海为例,依托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利用区块链的信息透明、交易溯源和高效协同优势,从保兑仓、应收账款质押、融通仓、订单等融资场景入手,探讨了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场景和流程。结合核心企业信用传导的现实障碍,提出了提升核心企业“双循环”水平,加强产业空间集聚区的网络关系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在江苏沿海率先试点,为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提供新技术应用示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业产业链的“卡脖子”现象、供需脱节和利益分配不均、农产品全流程追溯困难等问题,在梳理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过程和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结构、安全防篡改、信息公开透明、可追溯可验证、智能合约等技术优势,构建农业产业链双循环格局并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产业链在属性和结构上具备耦合性;第二,以公平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基础,通过多主体协作模式打造畅通的产业链内循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第三,以可验证可溯源的信任共享机制为核心,建立农产品全流程溯源体系,包括农产品溯源内部联盟链和外部联盟链,实现产业链内循环与外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园区链”是多个科技创新园区为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升级、园区功能升级而基于要素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选择地区布局,通过园区合作或新建园区的方式所形成的政产学研结合的跨区域、跨园区分工合作体系。“园区链”和“产业链”密切相关,但也有区别。地理区位条件、法规政策环境、产业发展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政产学研合作水平、园区建设情况等是科技创新园区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对园区链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为科技创新园区和园区链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工程化高效农业具备农业科技高端化、农业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组织化的特征,农业技术进步是工程化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技术可以分为产品技术、辅助技术和模块化技术等3种不同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技术促使农业产业链演化呈现3种不同形态:产品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纵向型分工,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辅助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横向型分工,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模块化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模块化分工和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呈现网络状。工程化高效农业正是在这3种不同的产业链演化方式推动下,不断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实现农业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创新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发达的农业科研基础之上的,新世纪的农业是一种应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最新成果的高科技农业,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源于知识资本。加速农村经济制度与农业技术政策创新,确立农业科研投入、农业科研体系,以及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研政策法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体系,是顺利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县域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创新理论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结合课题组对河北省部分县区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产业链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有着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和开放性的特征,通过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和关联共生实现产业的发展。农业废弃物产业是我国循环型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农业废弃物产业中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型产业的重要途径,是深度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从上游、中游和下游充分释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实现手段。RY农业生产基地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基本思路,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为我国农业废弃物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8.
区块链技术已从金融行业逐步蔓延至其他领域。在司法领域,区块链技术当前更多在赋能法院。以互联网法院为例,区块链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司法存证、智能合约以及数据共享。一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和现实需要,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展到各基层法院,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扩展;另一方面,技术难题、认知障碍以及区块链对传统法学的冲击等问题也给司法区块链的深入发展带来了诸多阻碍。因此,在关注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持理性反思,加强新型人才培养,有利于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明有关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科技创新政策,指出了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农业技术市场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风险投资政策、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农业的改革已获得巨大成功,令世人瞩目,农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提出新阶段进行科技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本文简称农研)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其是在政府、农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分工协作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政府是农研制度的供给者、农研的投资者和领导者,农研院所和企业是创新主体,应用性科研院所企业化,应用性院所向非赢利组织转变,增强院所活力。优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研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实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原则、引进技术与现有技术相结合原则;同时,要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以促进现代农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推动农业发展、支持农村建设、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阐述科技创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从农业科技的研发者、推广者和应用者三个角度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旧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已不相适应.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推广体系,调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特派员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的各种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确的市场导向、较高的成果转化率以及高效的市场运作效率使农业企业必然成为科技创新主体。通过我国R&D相关指标分析可以看出,农业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和经费执行部门,但与其他行业相较,农业企业在R&D人员及全时人员当量、经费支出、专利申请等方面的比重明显偏低,其弱势地位较为明显。提升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必须契合中国实际,除了加强农业企业自身微观层面的建设外,对宏观环境和政府决策方面的建构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加强科技管理与创新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施行研究主体和产业实体并存发展 ,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企业 ,合理配置农业科技生产要素 ,完善以质效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建立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农业科技管理新机制 ,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是科技问题,还是哲学文化问题。从文化与哲学的视野关注农业科技与文化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往的农业科技问题研究只是突出了农业科技体制视角、农业科技生产力视角、农业科技与自然文化的视角。这些研究的缺陷是对农业科技发展在农村社会中的应有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农业科技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矛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农业科技发展应从哲学与文化的层面重新审视,关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史的比较,关注农业科技与农村文化的关系,从综合研究向政策策略过渡,促进科技体制与科技服务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北京拥有较强的科研基础与实力,以及大量的后续科技人才等有利条件。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管理,应立足国内国际科技前沿,以"创新"、"知识"和"智慧财产"管理为主线,以科技人力资本为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创建科技管理新模式。围绕学科发展、创新平台和知识创新三大主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技术创新工程,是西部“三农”获得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陕西吴起县在退耕还林方面成功地采取了种质创新、农产品加工工艺创新、耕地利用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一系列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措施,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退耕还林之路,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对西部乃至全国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284个农户的农业科技需要(度和类型)以及影响需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农户需要农业科技,且存在传统农业科技与新型农业科技的需要差异;农户农业科技需要是以农业经营主业为结构基础,在考虑农业科技效应情况下,综合分析农户自身科技技能掌握情况和农业科技服务完善度的结果。农业经营类型、科技效应评价和农户科技技能掌握对农户科技需要的作用具有显著正相关。提出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同时鼓励农户经营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