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京理发记     
朱琦 《中外书摘》2000,(4):47-48
鼻毛长出鼻孔时,我便想起第一次在东京理发的狼狈情形。我的鼻毛原本不出鼻孔,但自从那次被剪之后就不老实起来。  相似文献   

2.
金涛 《中外书摘》2000,(4):10-14
1984年11月。经我国政府批准,我国第一次派出科学考察队前往南极洲,任务是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站,并开展对南大洋的科学考察。这是八十年代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件大事。我当时作为光明日报特派记者有幸参加这次远征南极的壮举。于是我乘飞机飞往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在那里,  相似文献   

3.
戒烟     
我是在香港回归庆祝晚会上戒的烟。那天(1997年7月1日)晚上,我在工人体育场准备主持串词的内容时,一摸口袋,没带烟,想问别人要一支烟,但周围都是女同志,有一位男性李默然,他不抽烟,我当然不可能向他要。  相似文献   

4.
吴霜 《中外书摘》2000,(1):44-45
葛莱丝是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富有倔强执拗的性格特点,她什么事儿都敢做,什么事儿都要做。当然,她也有她的矜持,一般说那种蹦蹦跳跳的事儿是不屑去做了,如果她想做的话——我怀疑她有没有这种能力——她大概已有八十六岁了。  相似文献   

5.
他只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普通通的三轮车夫,但他却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年8月底,这个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的三轮车夫,考进中国社科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是什么样的精神和毅力支持着他这样挑战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樊纲知识结构构成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是我国解除十年文革禁锢,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期。因此有人说:“樊纲赶上了好时候。”确实,关于“好时候”的说法我们可以举出以下例证: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选择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一次的选择,都将影响到你的人生。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决定你人生命运的选择,有的可能是在不自由的状态下作出的。即使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你在作选择时并不完全知道你需要什么,适合什么。  相似文献   

8.
清华是预备留美的学校,所以课程的安排与众不同。上午的课如英文、作文、公民(美国的公民)、数学、地理、历史(西洋史)、生物、物理、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都一律用英语讲授,一律用美国出版的教科书;下午的课如国文、历史、地理、修身、哲学史、伦理学、修辞、中国文学史……都一律用国语,用中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9.
洋跟班桑迪     
江帆 《中外书摘》2000,(4):36-39
按照联合国的编制,我这个首席联络官属下除若干联络官外,只有一个秘书和一名翻译,既无助理更无随从副官,没想到后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身边添了个助理——“跟班”,居然还是个挂中校肩章的。  相似文献   

10.
最大的报酬     
我关上办公室厚重的橡木门,拉下遮住大厅窗户的狭长的百叶窗,扯开脖子上的领带,安全地躲掉来来往往职员和同事的眼睛,无奈地跌坐在我那气派的丹麦灰皮质情人座椅上,阖上沉重的双眼。  相似文献   

11.
我们信任你     
5年前,我突然有了一种极为强烈的冲动。其实这种冲动在两个女儿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在我内心暗暗酝酿了。  相似文献   

12.
在纽约皇后区51街41—16栋4楼的一间住宅里,有一个免费的卡拉OK厅,曾一度兴旺,吸引了许多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华裔男女,每周三、六的下午2点至深夜2点,可以免费去唱歌,且备有免费的啤酒、可乐和宵夜小吃。这在美国是很令人称奇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时光就如同握在手中的细沙,不知不觉中,四个年头已悄然流走,在夏日微热的风中被吹散得零零落落。四年如一瞬,走出繁复而简单的象牙塔,新的梦想即将开始。 在拥挤的车厢站立了近十个小时之后,终于熬到了深圳。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我明白深圳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1972年底,我从江西一个山沟沟里调回北京,结束了三年零一个月的“五七战士”生活。学院“文革”中被撤消,并没恢复,我是沾了妻子的光才回来的。她是医生,我是汉语教员,这证明我小时候父亲要我长大当个“科技人员”是高瞻远瞩的。这一年我39岁,正是父亲去世的年龄。  相似文献   

15.
《中外书摘》2000,(1):4-7
20年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从公有制的有益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认识上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带来生产力解放,带来个体私营经济的长足发展,这一点在农民农业家张春量的创业历程中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6.
四十不惑     
“什么?”我的老板蹭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眼睛里闪着迷惑不解的目光,“你真的想要回学校读书吗?”  相似文献   

17.
畸婚     
舒平 《中外书摘》2000,(6):14-18
她叫姚远方,今年42岁。她的皮肤白暂,身材窈窕,美丽的双眸深深地凹着,棕红色的头发笔直地披在脑后。看着她那默不作声,凝神沉思的样子,不由令人想起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欣赏风韵犹存的中年女子,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有几个“功成名就”的长辈常会拿他们的人生经历教导我。在长篇大论的开头,总有这么一句:“当年,我刚工作的时候,条件很艰苦……”接下来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困难-努力-成功”。二十年后,我做了老师,发现自己也会故作深沉地向学生讲述我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19.
梅兴 《当代老年》2006,(11):30-31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里,有两位姐妹红军,姐姐叫蹇先任,妹妹叫蹇先佛,姐妹俩分别嫁给了两位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一同走完长征路,用她们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写下了战地女杰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20.
张金瑞 《老人世界》2010,(11):30-31
金秋时节,我去拜访吴野渡同志,寒暄中话题自然落到秋天上。他兴致勃勃地谈起对金秋的感悟。从秋的景、秋的风、秋的月到秋的水;从秋的希望、秋的深邃到秋的意境;从人生经历磨难和辉煌到成熟、深沉、平静、淡泊的发展变化,入情入理地进行了分析和品味。他深情地说:“秋天是美好的季节,她把累累果实双手捧出,静静不语,无私奉献,让收获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