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族”的总称,是中国民族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过去对百越民族史的研究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1980年6月17日至6月24日,在福建厦门大学举行了百越民族史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南京、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高等学校、民族研究机关和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共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三十多个单位,六十多位代表,提出学术论文五十篇。主要围绕着百越民族的名称、来源、地理分布、文化特征、同中原民族以及现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1981年11月16日至22日,在古代百越西部中心地区的历史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召开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有94位教授、专家、民族史研究工作者和民族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他们来自我国1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壮、蒙、侗、毛  相似文献   

3.
由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联合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百越民族史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2日至14日在鹰潭市举行。来自北京以及福建、江西、浙江、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8篇,分别就崖葬、干越的历史与文化、百越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百越与汉族的族群互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并对跨世纪的学会工作、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及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百越民族史第五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17—21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汉、壮、傣、瑶、侗、黎等十一个民族的九十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傣族及边疆现代化建设问题”,“百越民族与现代民族关系”和“百越民族文化特点及贡献”。会议共收到了九十篇论文。  相似文献   

5.
百越文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近年来,研究百越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论文论著纷纷问世,例如蒙文通的《越史丛考》、蒋炳钊等的《百越民族文化》、陈国强等的《百越民族史》、董楚平的《吴越文化新探》、彭适凡的《中国古代南方的印纹陶》、何光岳的《百越源流史》等,或通论或专题探讨了百越民族源流、时空分布、社会状态、文化内涵及百越与  相似文献   

6.
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于1982年10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壮、侗、黎、畲、高山、彝、回、汉等八个民族的八十  相似文献   

7.
百越民族绘画史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民族。百越人民所创造的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百越民族文化中的美术,也是中国美术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百越美术包括了百越民族的绘画、雕塑、工艺及建筑艺术等方面。本文则专述百越民族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根据百越地区古文化中发现和出土的绘画作品为主,并结合一些有关文献的记载,力求将百越民族绘画艺术及其特色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并希望得到美术史和民族史的学者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7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林蔚文的新著《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百越民族经济在整个百越民族历史上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越民族著名的水稻种植、纺织业、造船业、铜铁手工业等等 ,更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为中外研究者所瞩目。一个多世纪以来 ,尤其是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多年来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百越民族的名称、族源、分布、文化习俗、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有关百越民族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尚感薄弱 ,此前没有一本专著问世。因此 ,林蔚文研究员的这部新著…  相似文献   

9.
"百越"是先秦两汉时期活动于我国华南、东南及邻近的中南半岛的土著族群,汉唐以来百越民族的主体逐步消融于南迁的华夏、汉民族集团中,部分演变成今天活跃于华南的壮侗语族等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林蔚文研究员的新著《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全书36万字,分为百越民族历史概述;人口、土地与社会形态;原始宗教与图腾神灵信仰;社会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百越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等六章。书中还配有几十幅插图和照片。这是作者继2003年出版《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之后的又一部研究百越民族历史文化的力作,值得祝贺。 30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层次,《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脱颖而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作者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种文献及文物资料, 结合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有关资料,通过对涵盖于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以及越南等地的百越民族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11.
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忡国历代民族史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套丛书包括《先秦民族史》、秦汉民族史》、《魏晋南北朝民族史》、《隋唐民族史》(宋辽金时期民族史》、《元代民族史》、《明代民族史》、储代民族史》八部史书。这套丛书是由十多位在民族史研究中颇有造诣的专家花费六年时间撰写而成,全套丛书三百余万字,堪称民族史大观。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内涵丰富,瑰丽多姿,是整个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加强对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辉煌的历程,丰富人们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认识,而且…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我国从夏代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然而,地处我国东南和南部百越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否如同这些地区的民族一样,或者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百越民族史一个很重要问题。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仅就百越各族有否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以及如何向封建制过渡等问题作一个大概的探述,旨在与同行共勉,希望把这个重要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在民族研究方面,涉及民族、民族史和民族史学等领域,其特点是民族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学和中国史学史研究相结合,这些特点突出反映了白寿彝先生民族研究的学术特点和理论风格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3,(2):2
<正>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3,(2X):2-2
<正>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3,(4):2
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7.
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新的分子人类学材料———Y染色体DNA能对民族系统进行精细的分析。百越系统被发现与中国的其他系统差异很大 ,而与南岛语系民族 (马来系统 )特别是台湾语族群体相当接近。已经研究的百越群体显示出遗传发生关系和语言文化类型的差距 ,这与百越的整体认同和地域分化有关。根据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百越民族系统遗传结构的三个特点。 1 百越有单起源的遗传学迹象 ,可能大约三、四万年前发源于广东一带 ,而后慢慢扩散开来 ;2 百越二分为以浙江为中心的东越和以版纳为中心的西越 ;3 百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由广东向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百越接触过的许多族群也涵入了部分百越的遗传类型。百越从广东经江西向浙江的扩散可能发生于很早以前 ,福建与浙江的越族群体是不同路线迁来的 ,在台湾原住民遗传结构中同样表现出这种二元性。西部傣族类群是很晚从广东迁出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林惠祥其人林惠祥出生于1901年,福建晋江人。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师从菲律宾人类学之父、美国教授贝雅(Henry Otley Beyer)。结合文化人类学的学术训练和此后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的工作经历,林惠祥的学术成果集中表现在他对东南亚及中国东南地区的民族调查和考古研究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史的分期,应该有一个能够反映中国民族产生、发展、兴旺、衰落、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的方法。这个方法将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产生到消亡总过程一般的客观规律,从而达到对中国民族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把中国民族的历史作为专史进行研究和论述,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已经有了精辟的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是王继光、刘迎胜二教授主编的一部新的地域性少数民族通史。该书打破现行北方民族史或以中原王朝断代,或分民族叙述的编写框架,始于匈奴族的崛起及与中原民族的明确分野,终于明清王朝的北方经略和北方民族格局的形成。探索中国北方民族变迁的大趋势,建立新的体系结构,以展现中国北方民族史发展的主线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