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尤其是随着我国网络、手机等电子媒体的兴起,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已构成了一个眼花缭乱的媒体世界。由于受众信息获取渠道的多选择性.纸质媒体的优势逐步削弱。在这种形势下,行业报如何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求深做透是行业报生存与发展的路径。也就是说.行业报在内容上要适应专业细分与专业需求,定向为读者群服务.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媒体崛起后网络与报纸进行报网融合的背景,对中国报网互动的历史进行梳理,分为复制时代、独立建立网站以及互动模式时代;从媒介实践层面认识中国报网融合现存的不足;并且以国外重要报纸报网融合为例,从感性认知层面进一步说明报网融合所欠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徐佳 《职业时空》2012,(7):47-48,50
英语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对于培养职业人才的高职高专来说,普通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催生了行业英语。行业英语起步较晚,对于高职高专是新课题、新挑战。文章通过对当前高职高专行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力在推动行业英语教学的良好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早上去楼下的报箱取报时,打开报箱,忽然从里面掉出一张报纸和一张小纸条来。报纸是我给儿子订的《作文报》,小纸条却不是我订的——细一看,并不是纸条,而是一只折叠得非常精美的千纸鹤。打开,上面写着几行绢秀的小字:“订报的叔叔,您好!非常对不起,昨天把你的报纸拿到了我家里。晚上妈妈从超市买东西回来时,发现报箱里的报纸掉地上了,便捡回来交给了我。我读了这份报,办得真好,是您为孩子订的吧?为了不耽误您孩子看报,我早上就把这份报纸重新插进了您的报箱,耽误您看报了,  相似文献   

5.
对于图书馆过期报纸如何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界同仁探讨的问题。过期报纸利用的好,就会给读者和图书馆带来效益,否则过期报纸便变成废报、死报。本文作者从多年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的实际经验中找出了过期报纸藏而不用的原因,以及论述了怎样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过期报纸。从而变废为宝,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王艳萍 《现代交际》2010,(10):102-102
在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民众获取信息的传统渠道——报纸面临着来自电祝广播、互联网的严峻挑战。报纸行业凭借自己的权威性、便于携带、阅读、有精要的选择、编辑等特点,在未来的日子中一定会在困境中与其他媒体共存。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传统报纸媒体必须抓住契机,积极应对挑战,将自身优势同新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变革。本文阐述了报纸形式变革的两种发展趋势——报网融合和手机报,旨在说明报纸形式的发展前景,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8.
晶星点评     
近日,中华母亲文化促进会、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给我寄来一份内部报纸《中华母亲报》。这份报办得非常好!它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了华夏母亲精神。这份今年1月3日的报纸,头版刊载了一则"中华母亲"的倡议书,把什么是母爱表达的十分透彻:"在人类可爱的共同家园地球上,不分种族、肤色、地域、国界、宗教、  相似文献   

9.
期刊出版行业作为知识服务体,在新形势下也处于向新业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带动行业发展转型的动力源。而理念又是主导人才思维意识的关键,故而人才理念在期刊出版行业发展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对期刊出版行业人才及其思维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型成为当前期刊出版行业人才理念创新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晓光 《老人世界》2010,(7):43-43
集报头,是收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报纸3000余种,而集报爱好者已达百万之众。收集报头具有方法简便、占用空间小、便于分类保存等优点,因而常常为广大集报爱好者尤其是初入门者所采用。  相似文献   

11.
我幼失严慈,家境贫寒,没有读过书,15岁就成了一名挖煤工人。1952年,我有幸被选派到秦皇岛煤矿工人学校读书识字,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我涉足藏报界已40余载,成了同事、朋友、家人眼中的“报迷”“报痴”。我也很乐意冠上这个头衔,谁让我与报纸一见钟情呢。  相似文献   

12.
每个家庭都订有报纸,看完后不是卖给收破烂的,就是丢进了垃圾堆。可是,法国人贝利却能把看来毫无价值的旧报纸,变成许多人喜爱的礼物。贝利一直有保存旧报纸的习惯。一天,他突然想起把旧报纸当作礼品,出售给跟报纸出版日期同一天出生的人,不是很好吗?为此,他注册了一家“历史报  相似文献   

13.
案例:2009年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此前该报曾多次试图引进战略资本,但都未能如愿。有关人士9月3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称“总署”)获悉,这是迄今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大潮的深入,中国报业的发展是空前的,目前中国的各类报纸已达3000余家。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报纸的日发行量已居全球第一位。报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家报社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而对于行业报刊,打破发展瓶颈才是立足之根本。  相似文献   

15.
正"读了半小时,请休息5分钟",这是每期《快乐老人报》第九版右上角的温馨提醒。《快乐老人报》是《潇湘晨报》独资创办的国内"快乐老人生活"的现代都市纸媒,2014年发行量超过130万份,名列今年全国邮发报纸期发量第五名。有人说不就是第五名吗?大家可不要小瞧了,我们还是看看前四名是哪些报纸再下结论吧。《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环球时报》个个不简单,政治资本、品牌效应、规模实力等都要大大胜过《快乐老人报》。仔细一看,2009年9月28日正式创刊,它的年龄还不足四年。这种硬实力的基础恰恰来自于《快乐老人报》满足目标公众最重要需求的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以"孝"立报的细至入微的人性化的服务中。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夏津县有个叫宋云庆的老人,他不是记者也不是编辑,但却是一个有着25年办报经历的“老报人”了,这话怎么说呢?原来,他自办了一份《家庭通讯》报,到2005年中秋,这份报纸已经满25岁了。一份家庭报竟然办了25年,出报近300期,报纸内容是什么?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报纸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人心目中最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之一,但在进入21世纪后,以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为动力的网络蓬勃发展,对报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5年以来,国内报纸成长乏力,广告增长速度明显下滑,读者市场也逐渐萎缩。为应对这一媒介变局,2006年中国报业开始探寻创新和走出困境的出路,报网互动成为报纸战略转型的应对方案。报纸纷纷"触网",在创新中逐渐走出低潮,数字报业与网络媒介融合成为其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南昌市青云谱区京山新街95号,住着一位六旬老人——集报大王黎裕盛。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集报6年的他没有其它嗜好。黎裕盛老人烟酒不沾麻将不喜,每月上千元的退休金,全部投资用在了集报上。当记者被集报大王领着走进一摞摞堆如小山的藏报间时,仿佛置身于一座报纸博物馆。六年风雨集报路的甘苦酸甜,  相似文献   

19.
郑才兵 《现代交际》2013,(12):80-81
外文报纸是我国近代报业的启蒙,它起于1822年创办的《蜜蜂华报》,止于1950年《密勒氏评论报》,历经100多年,是近代新闻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从发展史研究、报人与办报活动研究、个案研究等三个方面去综述近代外文报纸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要点,力求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无锡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新闻报刊事业也随之兴起发展。早在1898年,无锡人裘廷梁和同乡顾述之、吴荫阶等人创办《无锡白话报》。随后地方报纸便陆续出版。其中,以《锡报》的生命力最强,历史悠久,深刻反应了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