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对普通的夫妻,在他们尽完儿女义务后的中年才开始了业余爱好唱“花儿”,竟将着爱好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原生态内容的演出更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关注,他们被邀请参加今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与全国顶级歌手、大腕名星同台演出。2005年元月17日,在他们将要赴北京参加节目彩排时,本刊记者采访了这对“花儿”夫妻,了解到他们在“花儿”背后鲜为人知的婚恋故事。山歌为媒一世情缘从山歌开始胡俊琦出生在甘肃平凉的一个军人家庭,母亲是维族,能歌善舞。上小学时她每天都会到很远的山下挑水,她喜欢边挑水边唱歌。山路很静,她哼的山间小调传得很…  相似文献   

2.
唱戏乐无穷     
汗青 《当代老年》2014,(3):48-48
父亲从小就是个戏迷,尤其喜欢京剧,退休之后,父亲经常“抑扬顿挫”地吊吊嗓子,唱上几段京剧,在自娱自乐中感受艺术和养生结合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2009年,“甘肃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旷远,奔放的原生态音乐“花儿”,尽显着西北高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甘肃花儿最具代表性的是“洮岷花儿”,在莲花山,感受粗犷高亢,曲调舒缓的花儿,在美景和山歌中陶醉,自是非同一般的旅行感受。  相似文献   

4.
会说话的花儿戴明忠一个6岁的小女孩问妈妈:“花儿会说话吗?”“噢,孩子;花儿如果不说话,春天该多么寂寞,谁还对青天左顾右盼?”小女孩满意地笑了。小红孩长到16岁,问爸爸:“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吗?”“噢,孩子,星星若能说话,天上就会一片嘈杂,谁还向往天堂静穆的乐园?”小女孩又满意地笑了。女孩到了26岁,已是个成熟的女性了。一天,她悄悄地问做外交官的丈夫:“昨晚宴会,我的举止言谈合适吗?”“棒极了,MyDar-lingl”外交官毫无吹捧之意,却不无欣赏和自豪之情,“你说话的时候,像叮咚的泉水、悠扬的乐曲,动人心怡人…  相似文献   

5.
闲话流行歌曲光明,艳秋时下的流行歌,可谓道不尽的情、唱不完的爱。电视里,舞台上,那唱歌的男女飞媚抛吻,牵扯着缠绵,渲泻着情肠,唱得越来越使人脸红心跳。不是吗?先前还只是“我想有个家”,“谢谢你给我的爱”,接着就大喊“让我一次爱过够”,“让你亲个够”。...  相似文献   

6.
流年     
杏雨 《老人世界》2020,(3):28-29
一日,我在单位院里闲逛,正想离开时,一阵风吹来,不远处的树叶传来“哗哗哗”的响声。我调转脚步,走到那棵树下坐下来,听着像喃喃低语的风声,感受着它抚摸我肌肤的温度,一下回到那遥远的童年,虽酸涩,但也美好。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跟花儿低语,喜欢听小草唱歌,喜欢趴在一株不知名的植物面前,细细地研究它。童年的那些小美好,就在我自己跟自己的呢喃声中度过了。  相似文献   

7.
杨玮 《现代妇女》2010,(11):63-65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学术更为规范化、精准化地确立了“艺术人类学”,而“民间艺术”这莫大的人类宝藏令人们叹为观止。众所周知,“花儿”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着的优秀民间艺术精粹,而“洮岷花儿”作为西北地区甘肃岷县境内流传的民间艺术特色,她更以独特的“原生美”滋养着这方水土的生灵。作为“花儿”创造者和演唱者主体之一的女性,究竟是以何等状态参与并渗透到其中,其实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话题。或许沉重强势的男权主义早已给贫困地区的女性打上了被动、懦弱、依附的印记。笔者尝试对此加以调查研究,希望挖出“花儿”与人、性、性别、民间传统观念以及社会政治背景的综合关系,剖析其存在意义,在文化保护和传承上做到“花儿传唱”老中青辈辈有人,“民族遗产”祖子孙代代能传。  相似文献   

8.
至少还有我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直到感觉你 的皱纹有了岁月的痕迹……”《至少还有你》 这首田是林忆莲加盟维京唱片后首张专辑《林 忆莲’S》的主打歌,搭上《安娜与国王》的深 情快车,使这首歌更显大气。忆莲非常喜欢这 首歌,在没有完全编曲、作好的时候,她就走 进录音室去唱了,除了自己寻找感觉,也让乐 手在录制的时候寻找共鸣。这是一首有难度的歌,因为你不能把它唱得非常悲,却又要深 情。于是在唱的时候,忆莲就想很多身边朋友感情的故事,她会在故事里找一些灵感和感触。这首歌其实更是新时期忆莲和歌迷之间的 交流、互动。对于…  相似文献   

9.
宋殿儒 《老年世界》2014,(12):26-27
在家乡的春野田园里,经常会看到头戴花环高挽裤管在田里“开犁花儿”的妇女。他们和男人一样,手执犁铧鞭打黄牛有模有样地开犁花儿。那就是我们村的“犁花娘”。  相似文献   

10.
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每节课如此,干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世界》2010,(17):43-43
本讲讲唱酬赠别。从字面上讲,唱是指原作者自己的诗作,和(酬)是对方写给自己诗后,自己写了回答回报对方,这就叫酬(和)。这是朋友之间“奇文共欣赏”的一种形式。翻开古代诗人的诗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唱和诗,这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喜欢交文字友。惺惺相惜,同气相投,  相似文献   

12.
胡敏宁 《老年人》2007,(9):35-35
“摘一朵茉莉花,献给你呀亲爱的妈妈。还记得小时候你叫我小茉莉,把盛开的茉莉花插满我的头发……”我从小就喜欢这首歌,不仅经常听,而且经常唱,因为我一唱起它就很自然的想到我的母亲。我母亲也很爱唱歌,虽然她未曾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但她的乐感、音准、节奏都非常好。我爱唱歌,也是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爱情蓝皮书     
你,酱汤 第一次看见你,是个阳光洁净的秋天。你在写字楼背后那家叫“菊生”的日本拉面馆吃午饭。你穿卡其色风衣,墨绿长裤配匡威帆布鞋。后来你告诉我,你喜欢匡威的软底帆布,就像潘玮柏喜欢白球鞋,没有理由,不分场合,西装“布”履的混搭风格。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天地》2013,(9):5-5
在俄罗斯春季征召义务兵的最后关头,俄罗斯国防部各级部门绞尽脑汁大力宣传。为增强入伍吸引力’俄联邦国防部文化局长亲自上阵拍摄广告,用年轻人喜欢的RAP形式说唱了近3分钟。在红遍网络的俄罗斯征兵广告视频中,一位穿着严肃的中年“帅大叔”坐在办公桌前,大唱RAP近3分钟。这则广告中的“帅大叔”来头可不小,他是俄联邦国防部文化局长古班科夫。他唱道:“士兵的目光令美女沉醉。  相似文献   

15.
顺畅 《现代妇女》2010,(4):30-30
现在都市里有这么个行当,逢店铺开张,业主为图喜庆,往往会请支三五人的小型乐队。其中有个“领班”,除当主唱外,还兼说广告词,称之为“唱嫂”,田恭萍就是这么一位。她从工会主席转做这行,一唱就是八年,还成了三十多人、五支小乐队的大“领班”。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心     
王蒙 《华夏少年》2007,(3):56-57
春天的心活在春天的人的身体里。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多美。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话,远处的孩子们唱了:“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牧童……”  相似文献   

17.
在网上女性网民有个好听的代称:“美眉”,然而喜欢上网的小姐们可曾知道,不分昼夜地上网对容颜潜在的伤害吗?如果你不希望刚与网络亲密接触几周,脸上就生出斑斑点点,那么就用心学几条“美容计”吧!  相似文献   

18.
旗舰 《老年世界》2007,(24):28-29
过去有的老人喜欢泡吧、有人喜欢泡茶馆,还有人喜欢泡商场,就认为是很前卫的老人,而眼下,“泡拍族”、“网上掌柜族”、“溜溜族”、“拼客一族”、“帮帮族”等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生活随着时代发展多姿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看老爸唱戏     
老爸虽是个乡邮递员,可在我们那身处崇山峻岭的小镇算是个知名人士。他从小受爷爷的影响就喜欢唱戏。他被县里推荐到地区剧团去培训过,生、旦、净、末、丑都能唱,县剧团到镇里来演出,也请他扮个角色。他组织乡里那帮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剧团,自己当上了团长。逢年过节,他们都要排上几台戏。  相似文献   

20.
外公的风筝     
彭文静 《老年人》2004,(4):37-37
奶奶退休前是当老师的,这大概就是她喜欢考我的缘故吧。听妈妈说,从我两岁起,奶奶就开始教我唱儿歌,读唐诗,学数数。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奶奶就想考我。一次,奶奶给我出了一道题:“树上有3只鸟,有个人拿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我脱口而出:“还有两只。”奶奶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