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今年全国苏联文学研讨会在无锡召开学术会议,由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江苏省外文学会和作协外委会主办,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评价以及它与苏联文学创作的关系 从3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直是苏联文艺界,包括中国文艺界所注目的问题,它与苏联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与会者对怎么评价这一理论问题有不同看法。吴国璋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目前受到的冷遇与它本身的弊端有关。这种弊端主要表现为:1.将文学政治化。它削弱了文学的多方面的可能性,降低了文学的艺术品味。2.唯我独尊的僵化模式。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作是世上“艺木科学的最高成就”,进一步把宗派主义、教条主义、庸俗社会学推到了极致。3.以幻想的真实取代严峻的真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出之初要求作家的就是“写真实”。然而历史证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缺少的恰恰就是真实。这  相似文献   

2.
由四川省社科院科社所、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室、四川大学马列部和成都市第二党校联合召开的“苏联演变与民主社会主义”研讨会于1月13日至15日在四川温江举行。参加会议的同志围绕“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实质及其在苏联演变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含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客观上作为一种商品经济,经过众多纷纭的讨论,已被承认;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则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探讨。1972年,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率先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市场经济”的著名观点,但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不仅没被付诸实践,反而遭到某些非议。如苏联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林兴宅,洪申我1985至1986年,中国文艺界曾兴起过一阵“文化热”。事情首先是由一批青年作家的“寻根文学”创作发起的;尔后,文艺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投入了这场文化大讨论。热潮虽已过去一段时间,影响却至今犹存。讨论的结果,在文学...  相似文献   

5.
30年代,周扬同志作为“左联”的领导人之一和重要文艺理论家,从1933年到1936年,先后发表了《文学的真实性》、《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现实的和浪漫的》、《现实主义试论》、《典型与个性》等文章,根据刚发表不久的马恩关于现实主义和典型问题的几封书信,和苏联文艺界批判“拉普派”和探  相似文献   

6.
5月28日至6月1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苏联文学现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苏联文学研究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苏联文学史问题以及“回归文学”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7.
七嘴八舌讨论经济问题,是好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反响很大。这个题目,并不是新提出来的,早有名文在世。斯大林同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发表后,在全党学习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全国范围内讨论过几次。可是,现在提出来,人们却觉得新鲜,说“豁然开朗,启发很大”,这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人及其需要”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多次谈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具体的表述上也不尽完全相同。他在“雅罗申柯同志的其他错误”一节中说道:“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同志不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表述为“人的需要”,而说成是“人及其需要”,这是为什么呢?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用语是非常严谨的,因此他这样讲,而不那样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现是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又批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寻求一条既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现存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或“新社会主义”。他们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在关于西方社会变革的动因、主体、途径及策略,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与蓝图,未来社会主义模式等问题上提出了各种观点,形成了种种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在此,试作一述评。(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内…  相似文献   

10.
一哲学界曾进行过对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讨论,同时在文艺界也展开了对“文艺是活的反映”这一重要命题的争鸣。很明显,文艺界这一争鸣的实质问题在于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运用于文艺。对于这一命题进行质疑、辩难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从文学艺术的特点发难,认为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1.
在“左联”时期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基础上,我国文艺界曾就文艺大众化问题和民族形式问题,展开过两次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从内地影响到香港,香港的文艺界也就此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然而,在过去和现在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近年来一些专题论文中,关于这两次论争,只提到延安和国统区的情况;对香港文艺界的讨论,几乎没有什么论述。为了反映出当年论争的全貌,本文打算就香港地区的讨论略加介绍和评述。一、讨论的经过香港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在《文艺阵地》上进行的。《文艺阵地》是茅盾到香港后主编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文艺半月刊,于一九三  相似文献   

12.
我省文艺界的同志最近正在学习、贯彻中国文联四届二次会议的精神。我觉得中央提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来代替我们过去所习惯了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更能反映人民的要求,更能反映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特点,体现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更符合于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有利于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增强文艺界的团结。我想我们应该用这么一个比较明确的意  相似文献   

13.
张威 《兰州学刊》2008,4(2):151-153
冷战之争,是国家权力之争,是制度优越性之争,更是社会先进性之争。苏联在冷战中的结局并非是苏联在军事上为西方所败的结果。苏联民众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之后基于观念的变化而产生了对苏联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内在演变是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强大国家”与“弱小社会”的巨大反差是冷战之于苏联解体的最好注脚。苏联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与现实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全的、平衡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不仅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惨痛教训。更是我们思索冷战的终结为什么会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相联系——这一时代命题的出发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引导社会主义文艺走向新的辉煌刘庆1994年12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地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列为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之一。文艺界延续了多年的关于时代精神、关于多样化、关于题材诸问题的讨论至此已得到...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一年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加快进行,城乡经济呈现了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思想意识领域也日渐活跃。在新年前后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为党中央关于在文艺界要纠正“左” 的倾向和保证创作自由的指示而欢呼:“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黄金时代到来了!”文艺界的活跃,引起了整个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连锁反应,学术理论界的许多同志也在思考:我们这里的情况如何?学术理论的黄金时代何时到来?  相似文献   

16.
唐阳昭 《天府新论》2007,3(Z1):12-14
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民主化,法制化,人性化的和谐富裕的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俄国1917年10月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苏联社会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笫一阶级”的社会,而只是胚胎状态的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苏联共产党长期实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措施,并固守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斯大林政治体制,苏联人民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民主权利。由此使苏联人民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苏联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逐步动摇,苏联共产党逐步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不久以前,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连续举行了美学问题的讨论,与会的有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美学研究工作者。在讨论中,发言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界和文艺界现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研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是,美学研究的成果,还远远落后于现实生活,落后于苏联艺术的迫切需要。美学这门科学之所以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者往往多从孤立的、抽象的方法去研究美学问题,彼此之间的创作活动还没有很好的配合与联系,这样就不能不产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美学与艺术之间脱节的现象。例如,托夫马辛所著的“评艺术作品的客观标准问题”一书,就有这种倾向。去年,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为了批评这本著作,即曾召开一次讨论会,发言者一致指出了这本书的严重缺点。作者也诚恳的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并表示再版时加以修改。在讨论中,还特别指出了美学论著中理论薄弱的现象。证明作者对美学某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善于从理论上来理解生活现象和艺术现象。而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样式没有很好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观点加以研究和概括,因而未能解决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大家认为在报刊上发表的某些美学论文的理论水平很低,而那些艺术批评者在对若干美学论著评价时,经常从主观主义出发,忽视了艺术的客观内容、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异化热”,并很快蔓延到了文艺界。一时间,“人的异化和复归”竟成了文艺学中最新的、最活跃的话题。所谓“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的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就是表现人性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异化和复归。”等等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这种用“异化论”来改造社会主义文艺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加以澄清。不能把“异化论”当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东欧国家泛滥,成为这些国家原执政的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非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从性质上看,它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开放政治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治论”,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