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刊作为中国近代以来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兴社会力量,无论是要承载救亡启蒙的历史使命,还是要遵循大众媒体发展的一般规律,都决定了其语言选择必然向通俗化方向发展。近代报刊为书面语言白话化的实践和主张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基地,也为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提供了最好的中介,理所当然地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在国民启蒙的社会语境中,传统的官方纸媒开启了近代转轨的步伐。以《北洋官报》为中心的考察可见,通过变革报章书写文体(白话代文言)、创新编印式样等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民众的阅读感受,也可有效弥补传统官媒"民众在场"的缺位。同时,这种变革为近代讯息传播和公共舆论构建奠定了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效应方面,在《北洋官报》的示范导引下,各地积极选派专员进行白话演讲、设立民众阅报机构,购置报章供民众阅读,甚至躬亲实践,创办白话报刊等。这样,报刊媒介既扩大了知识传播的限界,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基层民众的距离,有效地实现了社会动员和民众启蒙。由此可见,从民众主位视角切入,窥探传统官报的白话风格转型,确为报刊传播史研究的可取路径。  相似文献   

3.
异质文言是介于典型文言和典型白话之间的过渡性文体,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梁氏"新文体"尤其是政论文是这类文体的突出代表.就语法层面而言,"新文体"文本中的欧化现象在词法和句法方面均有充分表现,对此类语料的相关考察对于文言史以及早期现代汉语形成过程的系统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残游记》语言面貌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残游记》的语言面貌主要是晚清口语化的白话底子,这种口语成分一部分是唐宋尤其元明以来的近代白话,一部分是清代甚至晚清才新兴的口语成分,另外《老残游记》中也有一些文言成分,一部分是语境的特殊需要,一部分是作者受文言作品不经意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变革及其影响乃至决定了文学体裁的革新与文学形式的演进。由于近代以来思想的新变,中国文学在文体、语言上不断探索,白话终于代替文言成为文学主流语言。中国大陆新文学的这一生成机制,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赖和新文学的生成。赖和以旧体写时事,以"新思想""新名词"入诗,探索旧体诗的新发展,同时,以"白话入诗"冲破旧诗诗体规范,探索新诗的文体形式。在小说创作上,赖和积极发挥白话细致、准确、到位的叙述功能,开创了台湾新小说的先河。赖和还以第一人称"我"入古文等方式,使古文白话化,实现了散文文体的局部变革。赖和的新旧文学创作,留下了台湾文学"新旧之变"时代的过渡痕迹。  相似文献   

6.
胡适派诗学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偏取上的。胡适诗学的理论依据:其一是中国传统的白话文学;其二是西方意象派的诗学主张。一方面,胡适派诗学家以自己先行预设的诗学观念来切割中国诗学史,强行把中国传统诗学划分为文言与白话,舍弃文言而偏取白话;另一方面,则以自己因受到白话报刊文章的影响而形成的白话观念,来接受西方意象派诗学,从而对之进行了有意的误读。胡适等人以此为基础所建构的初期白话诗学观念成为初期白话诗人诗歌创作的金科玉律,是导致初期白话诗艺术成就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言虚词,在语言里历史长久,在语法上关系重大。文言虚词,作为词汇,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即使起源于远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进,跟着语言的变化而革新,到今天,一些有生命、有生气的早已被吸收到群众口语里了。或与白话虚词分工合作,相辅相成,或与白话虚词结合,溶为一体,越来越适应我们时代的要求。只因为它们与文言  相似文献   

8.
欧洲和中国的白话文学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有着白话与文言共存的时期,但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白话(或俗语)都最终战胜了文言,成为主流。在此基础之上,各自关于白话的文论也不断发展,并产生了相互的交流。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探讨了欧洲与中国白话文学和文论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了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显示了清末革命派作家的白话文学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0.
林白水在辛亥革命前兴办新式学堂,筹办革命团体宣扬革命,并创办了《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等重要报刊,对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新闻和教育事业皆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他认为报刊文章要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要求革新报刊的文体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主张出版者要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强调要规范论说记事,提高职业意识.梁启超的编辑出版思想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就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来说,之所以文言小说成熟在前而白话小说成熟在后,就是因为只有作为语体的白话文有了一定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才能谈到白话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它成熟于16世纪初的明代中叶,就正是民族融合的促进、宗教活动的影响以及印刷术的发展、纸张生产的扩大,加速了白话文普及的结果。之所以我国的白话长篇小说成熟在前而白话短篇小说成熟在后,则是因为白话小说源于讲史,而说话之中又以讲史为最盛,因而也成熟最早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就语体特征而言,唐代文言小说明显地继承了前代史传文学以及杂传、志怪、笔记的影响,而宋元话本则体现出一种与唐代文言小说完全不同的文体风貌。如果将宋元话本直接衔接于唐代文言小说,其间艺术轨迹的无法接榫乃至错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这是20世纪小说史研究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在近十年间,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也取得…  相似文献   

14.
自晚清之际就遭受质疑的文言,在新文学运动初期更是被视为白话不共戴天之"死敌"。但无论是胡适还是后起的白话新诗人,都无法摆脱文言的影响。文言自始至终就没有被完全驱逐出现代新诗的领地,而是始终潜存于貌似"彻底"白话的语言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15.
晚清是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文学观念也随之出现新与旧的交锋,为救亡图存、启迪民智,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被遴选为最佳政治工具.新小说更多地借鉴了白话小说的语言及其形式,却仅有小说之“名”,而实为混杂文体.因新小说启迪民智的载道功能以及晚清文人根深蒂固的文化积习,虽部分晚清士人理论上力倡白话,新小说语体实际上呈现多语体混杂的状态.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晚清新小说形成了文言、白话间杂的局面,而文言包括古文、韵文和浅易文言,白话又可细分为古白话、方言和欧化白话,新小说语言实践推动了多语体的变化和融合,从而建构出更具表现力的小说语言体式  相似文献   

16.
1916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白话新诗,不过是二十世纪初发生的中国诗歌革新运动的前奏曲。这场诗歌革新真正演为一种“运动”并逐渐形成高潮,是经由“五四”的风涛推动之后。“五四”的影响,使白话的传播遍于国中,大有“一日千里”之势,这无疑为白话诗的流传准备了读者的基础。与此同时,白话的报刊纷纷成立,登载新诗的日见其多,几乎成为一种时髦的风尚,白话诗的作者自然也渐渐的多起来了。更为重要的是,“五四”运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和觉悟,对于包括白话新诗在内的“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渐渐地把从前那种仇视的态度减少了”,白话新诗因此而得到了“自由发展”。加之实际的需要,更把白话新诗作了抒情、记事、写景、论理的工具,借白话新诗表达对于新时代的新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17.
在晚清现代白话的酝酿期,北京小报以“口语白话”、上海小报以“松动文言”作为各自的语言基础,参与其间。后虽受到“五四”欧化白话的影响,却始终沿着自己的“语言文化轨道”前行。两地小报逐渐减弱或变化口语和文言的成分,至20世纪40年代,北京小报完全融入现代白话之中,上海小报则形成文言、白话、上海方言混合的局面。究其原因,与两地小报的历史渊源,市民读者和小报文人的文化水准、文化立场,及所处语言环境的制约性有关。小报语言与北京市民的“吟味”品位,和上海市民的摩登时尚精神正相联系,对营造两地现代都市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氛围都已尽历史责任。证明了“口语白话”、“松动文言”与“欧化白话”三者长期共存,互相参照,才是现代汉语实际的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8.
白话取代文言获得主流话语权的历史事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远非现代文学史所叙述的那样简单。白话升格是自晚清以来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而白话经典地位的确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学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复杂。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1912-1919)的文言小说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异常活跃,尤其是报刊上发表的文言短篇小说成果颇丰。民初文言小说在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在思想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对理想社会政治图景进行了描绘,表现出了旧体文学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变革精神。这些精神特质既是对文言小说传统精神的延续,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吸纳,从而让民初文言小说成为我国小说从古典向现代过渡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谈论白话小说的语言时,不仅要注意它与文言小说不同的语言特点,而且还应注意到白话小说在小说实际创作中的多体式特点。也就是说,白话小说语言除了有着与文言小说语言不同的共性外,还有着内在的差异或者丰富性。如果说文言小说的语言也可能存在着风格上的差异,那么白话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