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东西南北》2010,(8):51-51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批判诗和诗人,引发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认识到,被以诗为主要内容的雅典教育培养出的政客把持着雅典政府,拒绝对城邦真正有利的提议,并对真正有智慧的人实施了伤害。诗是对灵魂与国家统治的败坏。诗与哲学之争实质上是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之争。诗代表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城邦中多数人过的宗法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密不可分;哲学则代表了一种新兴的生活,是少数人过的追求智慧的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必然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柏拉图的思想密不可分.在"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柏拉图哲学的主要精神都已经展现或者萌芽.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这不仅指某些具体知识的知道或不知道,而且指向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根本特征,包括意识的自我否定与觉醒,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在反讽中追求善与美好,等等.  相似文献   

4.
包利民 《浙江学刊》2008,13(3):45-52
同样都是"主流哲学",斯多亚派走出了一条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不同的路向,却在希腊化罗马时代获得巨大的成功,影响压倒了古典哲学,而且渗入基督教范式和现代社会.许多现代哲学家认为斯多亚哲学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外的一个重要古典哲学思想资源.如何理解斯多亚哲学与众不同的本质,历来众说纷纭.从斯多亚哲学自许传承了"苏格拉底道统"这个角度入手,不仅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斯多亚哲学这种独特地结合了"治疗哲学"与"政治哲学"的思想类型的本质和内在张力,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清理和发现整个古典政治哲学的一些关键症结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徐长福 《求是学刊》2013,40(4):15-22
异质性跟同质性相对,其含义和关系在种+差的定义形式中展示得最为典型。定义的主词是属词,意指一个属;谓词有两个:种词——表示一个种,以及差词——表示此属跟他属的差别。种词和属词的关系是同质性的:属词的外延完全被种词的外延所包含,种词的意义完全被属词的意义所包含,二者之间具有可比性,逻辑推导以此为基点。差词跟种词和属词的关系都是异质性的:属词以属下所有个别事物为对象,种词通过属词也最终以这些事物为对象,但差词却以这些事物身上的某种偶性为对象,并不以这些事物本身为对象,所以差词跟属词和种词之间无论在外延上还是在意义上都不存在严格的可比性,它们之间结合的根据仅仅在于认知上属实,而对之加以认定的机能就是自然直观——自然赋予人的直接性的意识机能。揭示异质性的目的就在于为符号之间的异质性关联确立直观认定这一根据。  相似文献   

7.
列奥·施特劳斯著作的重要性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增强,乃至今日,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独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人们曾一度把他看作是一位解释政治哲学传统经典的优秀阐释家,但是,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把他看作是一位凭借自己的哲学思想成名的政治哲人.施特劳斯通过对西方传统经典的解释发现:“哲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好的政制需要政治哲学,却承担不起对政治哲人的认可,这是政治生活的根本困惑.为了克服这种政治哲学的悖论,施特劳斯提出运用“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相结合的写作艺术作为政治哲学的根本任务,此中的微言大义破解了“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千年难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研究策略,"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何种关系,在根本上决定于它被人们作了何种理解.只有合理理解"回到马克思",即坚持将解读马克思的文本、把握马克思的精神实质与我们当前的实践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中实现一种"融合"创新,才能让"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笔下哲学与诗的关系绝非仅有冲突的一面,和谐亦是其重要的方面.在<王制>中,这种和谐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哲人苏格拉底在<王制>中做了很多诗;其次,<王制>本身就可谓一首诗;再次,苏格拉底批评荷马的同时也在向荷马学习;最后,苏格拉底表明,无论是哲学教育还是政治教育都离不开诗.当然,苏格拉底的诗是一种臣服于哲学的独特的诗.  相似文献   

10.
实践哲学历来是哲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存在着众多的理论范式.实践哲学必然包含两个面向:一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即对实践的理论解释;二是作为实践的哲学,即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一种实践哲学范式,当这两个面向相统一时,则处于常规时期;而当这两个面向相分离时,则处于危机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的统一,使其既能对实践作出理论解释,同时又能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种种迹象表明,克利马科斯(基尔克果)的《哲学片断》对施特劳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源于《哲学片断》对苏格拉底的探讨。从知无知的悖论出发,《哲学片断》揭示了苏格拉底如何将哲学建基于信念之上。正是这一揭示迫使施特劳斯重新思考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idea是柏拉图哲学的主题,该学说在<斐多篇>和<国家篇>中达到鼎点.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意识到idea存在的诸种困难,并尝试做出示范性的八组推论,实现由前期"一元唯善论"向后期"多元范畴论"的范式转换.不同于柏拉图不愿放弃、只肯修正idea的做法,亚里士多德采取完全放弃的态度,转而确立起可感事物的第一实体地位,通过对哲学研究活动的重新界说提出了"实践智慧",深刻地影响了哲学的基本观念,也为后世留下了独立于"理论"之外的"实践"这一哲学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开创了古典教育的模式。古典教育的主要形态是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最高形态是哲学教育。由城邦政治决定的公民教育形态、由贵族文化决定的哲学教育形态,构成了古典教育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至今不绝。  相似文献   

14.
实践哲学的复兴不仅是上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可注意的事件,而且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自从上个世纪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来,“实践”一词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在赞同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或哲学的实践转向这一口号的名义下,人们所使用的“实践”一词在实际上却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且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们似乎并未摆脱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试图以理论哲学的方式构建实践哲学的体系。其结果是,尽管关于实践哲学的谈论越来越多,但研究本身却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表明,实践哲学的研究正面临着一种抉择,即对于我们以往实践哲学的研究,必须进行一种反思,以便能够深化这一研究。这里发表的这一组文章,正是试图对我们的实践哲学研究进行一种反思或深化。赵家祥教授的文章《准确把握实践界限,克服泛实践论倾向》,对实践哲学研究中的一种“泛实践论”倾向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泛实践论”无限扩大实践的范围,把本来不属于实践范围的活动也归入实践活动,从而把实践泛化。王振林教授的文章《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在对当代西方实践哲学复兴的意义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上的缺陷给予  相似文献   

15.
王齐 《浙江学刊》2006,14(6):20-26
在《哲学片断》中,克尔凯郭尔围绕苏格拉底的"回忆说",就苏格拉底意义上的教师与耶稣之为教师进行了比较,以此揭示了基督教信仰的根本出发点和立场,批判了其生活时代基督教信仰知识体系化及世俗权威泛滥等倾向.在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西方理念论和求"真"的科学的哲学传统的创始人,但是在克尔凯郭尔眼中,苏格拉底始终是非思辨性的、非学院化的"生活哲学"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克尔凯郭尔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复活"着苏格拉底,因为他所书写的只是非学术性的"哲学片断".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19,(6):26-33
虽然柏拉图对政治的理性根据的揭示预示着政治哲学的真正诞生,但无可否认政治行动和政治秩序都必须建筑在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基督教思想家和卢梭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特别强调意识形态教化对于整合政治共同体的重要性。但真正说来,只有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关系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进而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和整体结构的深刻认识,破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幻想,最终为无产阶级构建一种积极的、自觉参与社会历史变革的新型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的根据与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悲剧哲学"的世界观——舍斯托夫哲学的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舍斯托夫看来,"悲剧哲学"不是此世的认识论,不是日常的哲学,而是一种超越的形而上学."悲剧哲学"有一套与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关于现实-真实-真理的观念和价值.这种观念和价值是在人的"临界境遇"中揭示出来的.人在悲剧体验中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反抗,才是生命的真实,在反抗中走向最高存在物的努力,才是对真理的探求.而理性主义哲学和伦理学所倡导的对必然性的快乐服从,则是谎言和说教.  相似文献   

18.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实践哲学的复兴不仅是上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可注意的事件,而且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自从上个世纪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来,"实践"一词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在赞同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或哲学的实践转向这一口号的名义下,人们所使用的"实践"一词在实际上却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且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们似乎并未摆脱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试图以理论哲学的方式构建实践哲学的体系.其结果是,尽管关于实践哲学的谈论越来越多,但研究本身却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表明,实践哲学的研究正面临着一种抉择,即对于我们以往实践哲学的研究,必须进行一种反思,以便能够深化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的遗产与实践哲学的发展路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哲学的复兴不仅是上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可注意的事件,而且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自从上个世纪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来,“实践”一词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在赞同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或哲学的实践转向这一口号的名义下,人们所使用的“实践”一词在实际上却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且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们似乎并未摆脱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试图以理论哲学的方式构建实践哲学的体系。其结果是,尽管关于实践哲学的谈论越来越多,但研究本身却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表明,实践哲学的研究正面临着一种抉择,即对于我们以往实践哲学的研究,必须进行一种反思,以便能够深化这一研究。这里发表的这一组文章,正是试图对我们的实践哲学研究进行一种反思或深化。赵家祥教授的文章《准确把握实践界限,克服泛实践论倾向》,对实践哲学研究中的一种“泛实践论”倾向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泛实践论”无限扩大实践的范围,把本来不属于实践范围的活动也归入实践活动,从而把实践泛化。王振林教授的文章《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在对当代西方实践哲学复兴的意义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上的缺陷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