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齐 《社区》2003,(23)
巴金1904年生于成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巴老多年来患有多种老年病,常住医院,但神志清醒,就如他一生中都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一样。巴老之所以如此长寿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2.
巴金与温州     
踪迹巴金一生中曾来过温州一次。1939年春天,当时巴老携夫人肖珊离开桂林,途经温州坐轮船回上海。在后来的回忆中,他说“曾顺道游玩过江心屿”。并称“对文天祥的事迹印象很深,我很有感触。”此后,巴老再也没来过温州。不过,巴老对温州一直  相似文献   

3.
从外表看,最能代表靳教授性格的恐怕是那一头白发:如银针一般光亮刚直!他身材敦实,面孔红润,说话声音不高,但极有条理。也许是当了一辈子教师的缘故,他的语调抑扬顿挫,温婉悦耳,反映出清晰、敏捷的思维。 作为一位93岁的世纪老人和享誉中外的古典文学专家,靳教授的一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正如他所说:“我的一生没有10万字写不完。”笔者不才,只敢从“小处”着手,向靳教授讨教一点长寿之道。哪知他的回答令人十分意外:“我没有长寿的秘诀,只是按自己的观点处世,当然,别人的观点我也尊重。”笔者心有不甘,在交谈一个多小时后,又试着“总结”了他的3条“长寿之道”,  相似文献   

4.
巴老是金     
的确,在世人的眼中,巴金德高望重。著名文学家蒋子龙认为,“巴老是金”!人们常喜欢对上了年岁的人称老,但多用于当面的客气和尊敬。唯一的例外是对巴老,更多的不是当面,而是背后,从口头到文字,从文坛到全国的读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尊称巴金为巴老。“他忠于自己的良心,以真挚的态度注视时代、历史,把自己的理想寓于作品中向人民倾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复出后以一个文学家的身份,严厉批判社会,同时真诚地批判自己。”(1990年第一次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创作奖颁奖仪式上对巴金的授奖词)无论中外,凡阅读巴老的人,都能强烈而亲…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世界长寿之乡”的标;隹是每10万人中至少应有7位健康的百岁老人,有24万人口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却有健康百岁老人74位,每10万人中拥有30.8位百岁老人,是国际上关于“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4.4倍。其中,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多达7人,是国际上“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近200倍。  相似文献   

6.
焦佐 《百姓生活》2014,(6):53-53
江苏如皋市现有269位百岁以上的寿星,是联合国“长寿之乡”评选标准的2.7倍。当地的长寿老人大多眼不花、耳不聋,生活自理。近日,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对当地百岁老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了当地长寿老人一些共同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7.
泽陆 《山西老年》2012,(1):59-59
巴马县,位于中国西南部广西盆地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巴马四面环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大自然良好的环境赐予巴马人长寿的必要条件。2003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称号,巴马成为世界五大长寿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全宁  忆剑 《金陵瞭望》2005,(20):49-50
10月17日。年逾百岁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与世长辞。巴老青年时代曾在南京留下一串历史足迹,与南京结下一段难忘情缘;晚年时,巴老的心仍牵挂着六朝古都南京……  相似文献   

9.
刘祥生 《老友》2011,(11):57-57
堂嫂严玉姑生于1916年,今年96岁。2008年,她被县里评为“健康老人”,并享受政府每月100元的长寿补贴。堂嫂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敏捷,60多年来没住过医院。是什么秘诀使她身体健康长寿呢?就是:心好寿长、勤劳好动、一贯吃素、家庭和睦、知足常乐、讲究卫生。  相似文献   

10.
一些林业专家和医学专家研究认为,树林能释放“长寿素”。因此,常在树林中散步,有益人的健康,有利长寿。目前,世界上有三个著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祁巴,高加索地区的一个村庄。在这三个长寿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100岁以上的寿星也有数百人。居住在这三个村的人为什么能长寿呢?原来,它们的环境特点,都是高山环绕,终年绿树成荫,人们天天生活在大片树林之中。当地人把那些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的大树,称为“神木”,说它们能释放出“长寿素”,人们吸进了这种“长寿素”,就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1.
“七十三、八十四”被一些老人视为迈向长寿的“坎”。有人说那是根据孔子和孟子的卒年而人为定的,且不说是否真有“坎”,现代科学证实,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适应能力下降,在生命的长河中的确有一些应该提防的“危险期”。  相似文献   

12.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八个烫金大字的牌匾挂在大同市浑源县南吴村村民屈万恒家门上,这是山西省人民政府1995年10月赠送百岁老人屈万恒的长寿匾。 屈万恒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现在他家的生活仍然在贫困线以下。为啥他能长寿,这不能不使笔者了解他健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应佩 《老友》2011,(12):57-57
有学者对我国部分长寿老人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长寿老人多数具有三个特点,也被称为“长寿三宝”。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2009,(9):54-55
辣屋是隐泉旗下的第一家湘菜。让人很是好奇,以做新派日料出名的隐泉做起湘菜.会是怎样味道?没有人引路的话,恐怕会让人三过“辣屋”门而不知入。原因是“辣屋”太过低调,乳白色清爽的门面,看不出“辣”味,好在有变形字书写的英文名字,才让人看出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说明饮食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活动能量的来源。但切忌经常过分饱食,“鼓腹而歌,以乐人生”,对健康、长寿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6.
红学界普遍认为,林黛玉的婚姻悲剧是封建礼教叛逆者的悲剧。笔者认为“爱情至上”与“个人主义”的嫁接是导致林黛玉婚姻悲剧的基本原因。她在爱情问题上并未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任何压抑,她本人也未有任何反叛之举,不存在所谓“叛逆”问题。林黛玉的“乖僻”性情与多病之体“恐不长寿”是贾母决心将其舍弃的终极理由。她的婚姻悲剧是她自身造成的。她很早就陷入了“爱情至上观”的泥沼。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人长寿,是世界公认的一个事实。在日本人的长寿秘诀中,除了健康的饮食和完善的医疗体系,运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老人喜欢上了“老年健身学校”,而“训练胜过上医院”这句常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也是对这所学校的最好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15,(3):2
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不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而科学的“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村、新疆的和田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伴侣》2006,(1):17-17
陈立夫是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显赫人物,国民党政要,生于1898年,逝于2001年,享年103岁,是名副其实的跨世纪高寿老人。陈立夫曾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的长文,透露其长寿秘诀。  相似文献   

20.
厢子 《今日南国》2010,(4):10-10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早已成为民间的一句俗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当供大于求,“酒好不怕巷子深”恐怕已不合时宜,“酒好”还得“吆喝好”,这样才能受人瞩目、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