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倔强的爱恋记回族学者李佩伦教授文/宏文李佩伦出生于北京昌平西贯市村一个回族家庭,五十年代考入北京一所师范学院中文系。他拼命读书,深知“这是祖国的供养,供养着的是人民的血汗。”1980年,他被调到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从事文艺理论教研工作。从1983年起...  相似文献   

2.
洗心辞──勉为李佩伦文集序张承志很难有一个理想的结构。去描写东乡那个悲愤至极的下午么?而北庄的大松树要证实的不是我。雪漫天飘落,妆扮着现实,掩盖了往事。我的心里有那个肃穆悲怆的画面,但不是为了自己。或者去描述、去写或去画这两把汤瓶。一把黄铜的一把铁皮...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怀中、振贵、国勇同志: 新刊《回族研究》,你们付出心血汗水,已见辉煌成果。回回民族有了学术专刊,可喜可贺。通册浏览,质量颇佳,面貌一新。 白先生规划向社会透露了信息,令人鼓舞。丁毅民呼吁,使元史领域注入新课题。李佩伦反思,含有不少新见地。余振贵巡礼,是展望亦订阶段总结意义。杨怀中世系考,展示元代名家来龙去脉。杨志玖谈本家 是回人汉姓考据之范例。丁克家考释《经行记》较细,个别地方仍待商榷。第六次回族史讨论会专栏,反映较具体。冯增烈序言,介绍《回回药方》有所突破。纳国昌介绍纳训,很及时。铁维英索引,有助于读者窥知全貌据以钩沉,但遗漏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安徽的长话,打电话的人是李少林,诉说的仍是他被单位辞退的遭遇。李少林在29年前认养过一位流落淮北的韩国“慰安妇”,演绎了一段异国“母子”情。我曾去安徽太和县实地采访过他和他的养母。然而,李少林这位“中国儿子”做好事并没有得到好报,当年的佳话留下了一个不甚圆满的结尾……  相似文献   

5.
读《经香阁见闻纪实》随组………………………·、…··。·。。。·。··二…………··。…李佩伦(1.2)略论回族文化的内涵………………………。…·,………………··,……·。………·余振贵(2.3)对回族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理论假设…………··,…………………………………段继业(3.3)回族发展的历史特征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赖存理(4.u)(元代回jZ史稿》绪宫………··,……………………………………·,……,…··。杨志玖(4.3)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相似文献   

6.
早春二月,北京亚运村五洲大酒店.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正在这里举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李汉柏作为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841房间,我多少有些冒昧地按下了门铃.打开门,身材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精力充沛的李州长站在我眼前.李州长与我是同乡,都是大理鹤庆的白族.鹤庆古称泽国,从古至今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县内龙潭遍布,一条漾弓江犹如巨龙纵卧南北,四周山间清泉溪流不断,是发展水利的好地方.说起水利建设,家乡的人没有不竖起大姆指称赞和感激昔日这位县长  相似文献   

7.
郭净 《中国民族》2015,(9):77-77
1998年6月的一天,我在德钦县的荣中村调查,快到做中午饭的时间,便去买豆腐。做豆腐的人是村小学的退休教师李鸿基。他一头白发,风度儒雅。他说自己本来退休后可以不干活,但整天看书太累,身体也不太好,要活动活动,于是操起以前的手艺做豆腐。李老师不忙着拿豆腐,却请我们到二楼的书房坐坐。当地的藏族人家,有佛堂但无书房,惟独李老师家例外。一张桌子,一些散堆着的书籍,一把圈椅。坐下,李老师就聊起家常。他说他的祖辈人来自大理鹤庆,是白族,这让我十分好奇。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的时候,查处了一个叫做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当朝的刑部大官,他听说此事后,立即找郑板桥说情。李君来到郑板桥的家里,只见旁边的几案上放着文房四宝,于是他眼珠子一转,心中有了主意,对郑板桥说:"郑兄,你我题诗作画以助雅兴,如何?"郑板桥爽快地说道:"李大人请便!"李君也不客气,当即上前拿起笔,就在纸上画了一片尖尖竹笋,上面飞着一只乌鸦。郑板桥上前见了,也不搭话,就挥笔画了一丛细长的兰草,中间还有只蜜峰飞舞。李君画完后,笑眯眯地对郑板桥说:"郑兄,我这可有名堂,叫做‘竹笋似枪,乌鸦真敢尖上立’。"郑板桥微微一笑,说道:"李大人,我这也有名堂,这叫做‘兰叶如剑,黄蜂偏向刃中行’!"李君听了郑板桥之言,知道来硬的不行,于是就换了  相似文献   

9.
“艰难是我们的李孪生兄弟,它创造的诗意永不磨灭……”我们那里有一首歌这样唱,我说慢慢明日艰难跟我们一生是什么样的关系了。  相似文献   

10.
回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代发刊词…·,……………··,…··,…··,…。……本刊编辑部(入2) 关于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白寿彝(二.4) 元史研究中应加强对回族史的研究……………………·、………………………·丁毅民(1.7) 回族历史和回族文化断想…………·,………………………··,·,…,…。·,··,……·李佩伦(1.10) 回族文化的反思……………,……、…,………··。…··,·。…………·。……………··白崇人(42) 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回回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李维汉民族工作的思想理论特点李增夫龙晔生李维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老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和努力探索解决我...  相似文献   

12.
在中韩两国建交6周年之际,本刊朝鲜文版、汉文版记者,来到韩国驻华大使馆,采访了韩国驻中国公使李元炯。这是一间素雅的办公室,几幅朝鲜画、两个放满书的书架,一派俭朴、务实的风貌。在详细了解了本刊的情况后,李公使在极为友好的气氛中,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李...  相似文献   

13.
“我是木华梨的子孙”作为作家,李早在1953年就已闻名全国了。那时他25岁。他的处女作《不能走那条路》被毛泽东主席加了编者按,之后在全国46家报刊发表。7年后,他的小说《李双双小传》再起波澜,拍成电影受到周总理的称赞,李双双也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松石图》与《梅雀图》在创作过程中直接受到李鱓与李苦禅两位国画大师的影响,我选择了水墨花鸟这样的表现形式,因为花鸟画承载了国人淡泊的人文情怀,能够体现传统写意画的要义。虽然在当前语境下传统的花鸟画难以取得较大发展,但我们要保持信心,很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望江楼往事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一千多年前的李醉仙,天府之行看到的是如画风光;一千多年后的公元2005年初的某一天,我走近这座古老的城市,更多的却是被它生生不息的历史脉络所纠缠……那段时日,阴雨绵绵的天气,将成都的天空渲染得如同一幅泼墨画卷,而浣花溪畔的潺潺水流,应和着沉郁的天空,似乎变得沧桑了,那坐落江畔的望江楼也沉默着,它翘檐上的角铃在风起时偶尔发出些声响,渺远低沉。  相似文献   

16.
妇女口述史:人类历史的另一半──访中国女性学家李小江教授黎曦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女人自己,再没有任何人能帮助她们认识自己。——李小江——访申国交往学家李小江教授回荣叹我们所说的“女性文化”,实则有关全部人类(正象传统的父权文化,实则也是属于全人类的)。...  相似文献   

1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李复贵。当前年我确诊患了癌症时,我就想:我这条命反正是共产党捡来的。在有限的日子里,我应该为党多做些工作,以报答党对我似海深的恩情。我是一个土生土长在湖南芷江的侗乡人。解放前受欺压受剥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09,(6):17-17
<正>尊敬的李厅长及其全体财政厅的领导和同志们:大家好!我是参加此次贵厅面向选调生公开考试的一名普通考生,虽因能力不济而落败而归,却依然满怀感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该剧以复社士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真实爱情故事为背景,穿插描绘南明王朝灭权的真实历史。它被认为是一部真实历史性爱情戏剧,内容丰富,韵味深远。通过侯方域李香君的这段爱情离合,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现状,可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本身是一首感慨朝代更替的救赎悲歌,本文试图爬梳侯李二人的爱情始末,寻找这出爱情悲剧的必然成因。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我以后也有人养了,不用再到外面捡垃圾了。"——日前,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流浪的花垣县排料乡七旬拾荒老汉李公平,在州救助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