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认真地研究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对计划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认识得越具体,越深刻,照计划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就越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也就越能处理得好,越有可能找到比较理想的经济体制。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计划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有着丰富的无神论思想。从科学史和无神论思想史的联系上加以探讨,对于总结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的规律性,不无裨益。一医学的发展是与人类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相联系的。它是人类对人体自身发展的规律及其同外部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正确认识的结果。医学的发展是同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成正比的,社会生产力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改善,医学就越发达。我国古代医药的起源,最初是同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的传说联系着。伏羲氏  相似文献   

3.
一、对真理标准的认识是一个过程 物质世界永远在运动中,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永远在发展中。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到底正确不正确?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含有多少真理性?对这个问题本身的追求和判断,也必然是一个发展过程。开始,人们对自己关于物质世界的表象、判断、知识、设想正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对构成人类社会的两大类事物——物质和精神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无疑也会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起源于人类蒙昧时代人们对灵魂和肉体相互关系的看法。在古希腊罗马,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逐渐地丰富了起来。有的哲学家把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本原,有的把“数”、“理念”这些精神性的东西看作世界的本原。这时精神和物质的  相似文献   

5.
思维形式是思维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逻辑工具,是思维加工、改制和把握物质运动的“精神模型”。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切认识成果,都要借助于思维形式形成为科学知识。人们通常把逻辑学定义为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但直到目前为止,对思维形式还基本上是从形式逻辑角度加以研究的。数理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它不仅是从量化形式逻辑开始的,而且它的基础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辩证逻辑研究思维形式拥有全新的原则。本文试图结合思维、思维形式的发展,谈一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对思维形式研究的想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科学思维的对象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物的方法;历史思维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世界,是认识人的方法.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从自然界认识中所得出的一般世界观和辩证法的概念、规律直接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以科学思维去涵盖甚至代替历史思维,导致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活动中的简单化、机械论倾向.生活世界虽然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但更是由人的实践所创造的新质世界,适用于整个世界的一般概念和规律对它的解释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应当以实践论为基础,以表达生活世界内容的范畴和规律为框架.建立一个新的历史认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阐明认识的任务是要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并通过真理性认识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属于意识的范围。只有人们的主观认识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的内容又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正确认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的客观性,表明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唯物论承认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客观物质世界。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人们在讨论主体和客体问题时,一般认为,主体是指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简而言之,人只能担当主体角色,即"主体=人".因为主体概念的规定性,不仅要影响到对客体概念的规定性,而且还要影响到对主体和客体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整个认识论中很多问题的深入研究,所以有必要对"主体=人"这个规定进行辨析,以便深化对主体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理论回到实践必须有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决策认识。 我们知道,人不仅要认识客体的属性和规律,即进行事实认识;评价客体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即进行价值认识,而且还要改造客体,占有客体。主体改造客体,改造世界,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是人作为主体的一个根本标志。主体占有客体,把客体变成自己物质的或精神的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主体占有客体是主体活动的结果,是物化了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主体改造客体,主体占有客体,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关系。但是,事实认识面对客体本身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对现有的客体现象、本质和规律作出说明,它告诉人们客本质和规律是什么。价值认识面对客体存在和发展规律这个价值物,对这个价值物的价值作  相似文献   

10.
辩证逻辑同一般辩证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列宁把辩证逻辑规定为“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换句话说,逻辑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这个定义是很精辟的。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按照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来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辩证逻辑则是研究辩证思维的一般形式和规律性。因此,从本质上讲,辩证逻辑和辩证法可以说是同一的。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它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观形式。  相似文献   

11.
综合年鉴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谓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其中,征集资料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征集的资料越全面,年鉴反映的信息就越丰富,读者的使用面就越宽广;征集的资料越新颖,年鉴记载的亮点就越多,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越浓厚;征集的资料越准确,年鉴的可信度就越高,读者的肯定程度就越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章的中心: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阐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及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一个总的看法。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上一切事物,对于整个世界的最根本观点。哲学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同,回答有关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发展变化的?人们能不能以及怎样认识世界?等等。  相似文献   

13.
旧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局限性许多旧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把时空归结为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指出了时空和物质的不可分离性,肯定了整个物质世界在时空上的无限性,等等。人类时空认识史上的这些积极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赖以形成的前提或基础。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自然科学和哲学自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我们以为,以往哲学界把世界观单纯看作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想统统在内)的根本观点”,把哲学方法论看作只是关于“总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这是不够全面的。抽象的“整个世界”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所谓“整个世界”,是由无限复杂和永恒运动着的“局部世界”或“具体世界”所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局部世界的看法,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都要受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支配、指导,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首先面对的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只能是面对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特定领域,因此,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不能离开  相似文献   

15.
“历史哲学为的是寻究普遍的人类发展道路.但共同的人类是由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域的人民组成的.历史哲学不可避免要通过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说明人类发展的特殊性和多途径.……历史哲学对历史的进程的辩证关系解释越深刻,越切合国别史、民族史的实际和世界的关系,就越能使人类正确地认识自身、正确地处理自己和社会同世界的关系.因此,历史哲学和国情研究存在内在联系.它离不开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社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对于物质结构认识的历史上,总是同时存在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是对于物质结构的可分性的讨论,另一方面是对于物质结构的统一性的讨论。不论是对于可分性的探讨,还是对于统一性的探讨,都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都证明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统一性的认识,不是从现代开始的。在古代,人们运用朴素直观的猜测方法,所建立的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与其说是注重了可分性,不如说是注重了统一性。古希腊的原子论,即是力图揭示世界本原的统一性。它认为,世界万物虽然是丰富多采的,但本原、即最终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便  相似文献   

17.
《南方论刊》2009,(9):116-117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深圳市南山区按照"建设最适宜人类安居、创业、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区"的目标,始终坚持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认识领域的最大悲剧是一些人囿于“看得见”的世界中纠缠不休,却抛弃寻找和发现“看不见”的世界,甚至否定和诋毁向“看不见”的世界进发的认识行为和实践行为.但人类的认识史恰好表明认识的伟大就在于不断找到了“看不见”的世界,并发现看不见的规律,探明看不见的物质结构,而认识的渺小,正在于围绕于看得见的世界而不能自拔.当人们的认识处于低级状态的时候,人对世界的认识存在许多弱点,这表现为:一是人们的认识是短视的,只对眼前的物态和现象有所了解,而对认识主体之外的复杂的世界毫无把握,认识显得何其短视.其二,人们的认识是浅视的,也就是说人们只在感觉世界中兜圈子,只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不懂得探索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实质,人们不得不跟着现象走,跟着感觉走.其三,人们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19.
全息论是研究事物间所具的全息关系的特性和规律的学说。它具有部分是整体的缩影、现实是历史的积汇、个体演化过程是类的演化过程的重演三大定律 ;反映事物之间的全息关系的基本单位即全息包 ,它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包 ,其存在形式是各种事物 ,全息包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 ;全息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运用全息论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要想把认识的成果巩固下来,就只能通过语言,语言是同人的思维和认识直接相联系的,它能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或认识成果用词或句子记载下来.从而使其获得了一定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这正如尼尔所说;“一切科学只是从正确阅读的艺术,即语文学,发展到其成熟阶段时,才获得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科学认识的成果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转化为一种理论,而理论的载体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