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觉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马克思写《资本论》首先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开始的。列宁把商品交换喻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认为马克思正是从这一最简单的现象揭开了当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如果我们把美学研究的对象看做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那么美感就是这种关系中的最 相似文献
2.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在戊戌变法研究中,维新派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显得扑朔迷离:资产阶级的孱弱和资本家的冷漠态度成为维新运动失败的注脚,却难以阐释它席卷全国的速率和独有的悲壮气势,以至人们不能不思考:这个运动究竟是十九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抑或干脆否定维新运动的资产阶级性质.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地按照从经济到政治的模式去探求,而必须依据中国社会发展和维新运动本身的特点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育工程的超前性建设李桂荣,李菊梅超前性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个特性,它是指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使教育的功能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教育工程的超前性建设,是整个社会的奠基工程,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长治久安,在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4.
叶海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6)
建立超前认识论,是理论界已经提出并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在实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认识的超前问题,包括超前认识与反映论的关系;超前认识所引起的验证问题等等,以求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一主体,一般是指人类,即指“人”这样一种“理性动物”,①或者按照恩斯特·卡西尔的说法:一种“符号的动物”。②这样的一个定义说明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但并没有说明人何 相似文献
5.
郑玲玲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23-25
在众多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丁玲小说对性爱的理解,对女性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索,独特并闪烁出一定的现代色彩。其女性意识的敏锐和深刻,特别是女性意识与社会意识、民族意识的融合,都是超前的,具有穿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月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超前性与滞后性胡月星(宁夏大学社会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宁夏银川,750021)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在有关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研究当中,时不时会听到一些关于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超前或滞后之类说法。其意是希望社会科学研究应该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之需... 相似文献
7.
张晓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二重反映指认识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必然携带着双方的信息,当主体凭借符号进行反映时,信息来源的二重性必然形成认识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同特点。本文从建构不同观念文化、知识体系的符号差异入手。探讨了认知与评价的对立、互补关系,以及符号形式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王永惠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2):90-92
知觉的产生,既有当前刺激物的直接作用,又有过去知识经验参与的间接作用。知觉是在当前刺激物直接作用下,依靠过去知识经验间接的补充、纠正和整合作用而实现的关系反射。 相似文献
10.
张忠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5)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在任何生产方式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只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历史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有两种基本方式:间接结合与直接结合,大体上与私有制和公有制相对应。所谓间接结合,就是指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介入了一个相对于劳动者的异己主体,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阮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1):47-49
税收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东道国的税收政策,还依赖于外商居住国的税制状况。文章首先从FDI所面对的实际税率和税收优惠措施的效果两方面对此加以分析阐述,然后依此分析了我国涉外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薛克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对迫切改变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呼吁已经是够多了,无论是在各级召开的人代会,政协会上,还是在有关的文章,文件和诀议中,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重视教育,非要把教育搞上去不可。可是严峻的现实告诉人们,我国的教育事业虽有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令人十分忧虑的滑坡现象。我国当前的情况是:有两亿多文盲,而且呈增加趋势;九年制义务教育远没有普及,20至24岁的人口中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低得可怜,只占1%(而在美国占55%、日本占30%,苏联占21%,印度占9%)。据26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13.
张伯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Z4)
叶紫,是三十年代一位优秀作家。他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1939年,还不满28岁,便去世了,留下作品也不多,总共约计二十余万字。但是,他的这些作品,今天看来,的确有分量,放光采,使人越读越感到亲切,越读越受到震动。 相似文献
14.
对英汉表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书面语方面,英文行文方式为直线型,而汉语则为螺旋式;在口语表达中,西方人会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中国人则会采用间接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意图;在身势语方面,中国人比西方人的间接程度要高.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更多地使用间接表达方式,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本文从大量的数学史实中得出结论:数学理论具有超前性。它有两层涵义,一是相应于实际需要的超前性,二是对于实际应用的超前性。进而从客观世界的有序性、科学的数学化和数学的特点三个方面对超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强调说明,尽管数学理论具有超前性,但它的发展仍然遵循着“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对其作出正确评估并非易事。作者简要探讨了现行的衡量标准和方法,并在评述赞成和反对国际直接投资两种观点的基础上,从国际收支效应、资源转移效应、就业效应以及政治、主权、自治、文化等方面做了具体分析,指出东道国政府正确认识国际投资问题,将有助于他们制订和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抑制或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世霖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当前学术界在有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含义模糊不清,缺乏科学性”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中应该摈弃这两个概念,而代之以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涉及到应该用哪些概念才能科学地反映真理发展的辩证法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间接性生态观的逻辑推论与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4-109
马克思的生态观不同于当代西方学者的"直接性生态观",但是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推论和演绎出马克思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因为是逻辑推论和演绎出来的,因此应该称为"间接性生态观"。根据逻辑学推论法规,可以推论出: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不是问题"的问题;马克思讨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抽象的一般关系";人类可持续生存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可以演绎出关于生态观的三个定理:人与自然的否定性同一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结构前提;人为自然界确立生态界限;人对"物"的普遍占有是生态界限的生产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金玉琅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1,(1)
反映系统由客体、主体和中介三要素构成.客体是被反映者,是指进入社会实践领域,并同主体发生联系的一切客观事物和已经客体化了的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它影响、制约和改变着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使主体客体化.主体是反映者,它包含人类、群体和个人.主体因有自然属性而对客体的反映有受动性,但因有社会属性、实践属性与思维属性,又能动地反映客体,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客体主体化.中介是联结主体与客体、传递它们的相互作用,实现信息交换,使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因素和环节.其中,实践是根本的中介,是反映的基础.它使主体和客体得以辩证统一,并使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20.
陈走明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67-68
会话含义是语言的间接使用现象,但只是语言间接性的表现之一。本文在指明会话含义和语言的间接性这两个重要的语用学概念的从属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它们在几个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