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研究论及三个重要观点:一论跨国民族(transnational min-zu)是全球化后殖民主义时代民族共同体的普遍形态,这就意味着代表不同文化的跨国族群及其多元文化现象成为了世界主流的民族生态现象,而宣告了资本主义国家构建同质化单一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终结,在当代全球化初期不可能实现这种同质化;二论当代全球化跨国民族新时代中国内政外交的核心问题;三论遍布世界的跨国族体向"和谐共生""殊途同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国内某些学者提出的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等观点切人,指出这种观点不是原创,而是美国学者杜赞奇提出的民族问题"复线历史"的翻版;从晚清两种民族主义思潮的考察分析展开,指出晚清维新派、立宪派民族观的内核并非所谓"文化主义",实质是穿着文化外衣的政治化的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将清王朝从"帝国"转化为"现代民族国家";指出"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国族-族群"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论等不适应中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是其民族文化观的理论来源。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认为全球化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是各个民族及其文化发展延续的基础与前提。马克思以辩证的眼光对全球化的现实作出批判,以积极的姿态审视民族文化从传统的恒定中游离出来的现实命运,认为全球化运动在深刻改变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建构起一种人类公共的认知方式,即世界意义上的文化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适应了加拿大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多元文化主义坚持以族裔集体权利为基础、强调不同族群"差异平等"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国家并未全盘照搬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说明该政治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逻辑上并不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在全球化的今天,仅仅从形式上承认和保护少数族裔的集体权利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通过经济和文化的合作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进步与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一词的出现及使用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除汉族以外还有五十五个兄弟民族."由于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在我国习惯上就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少数民族."(《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那么,"少数民族"一词在我国何时出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一词的使用情况如何?"少数民族"一词开始使用时所含之意,所指范围情况如何?我们根据现在所了解到的材料,对这些问题以及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一些介绍,并谈些粗浅的看法.众所周知,"民族"一词在我国被广泛使用已有不短的历史.根据现在民族理论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无数事实、现象已经表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绝非空穴来风,如今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民族性的影响正是在全球化对人类生活这种无孔不入的广阔背景下展开的,对此大致存在着三种意见一是文化差异缩小,民族文化面临生存危机;二是民族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冲突增加;三是文化个性化与文化相互认同.无论是哪一种意见都涉及到如何对待全球化的问题.像现代化一样,全球化也是把"双刃剑”,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全球化的不平衡性,抵制文化殖民和文化渗透,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对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7.
国族建构问题,是自晚清"民族"概念传入以来关乎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重大议题。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是一个""汉夷同源"等观点在学界盛行一时,基本主张是以汉文化"同化"其他民族。但是通过西南田野调查的具体实践,民族学/人类学界结合西方学术理论,逐步推导出对国族问题的新解,也就是既承认和尊重中国各民族的多元性,又融各民族于国族之内的国族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欧洲自由主义者的民族观点是当代"自由民族主义"的重要理论源泉。以约翰·密尔为代表的英国自由主义者将民族情感视为政治共同体的凝聚力。在民族自决、何谓"大国"等问题上,则持一种"文明"标准,认为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可以独立,可以同化文明程度低的民族;民族国家的伟大在于文化与精神的高贵。欧洲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经历了从19世纪初结盟反对封建专制,到20世纪逐渐分离。当代学者重新接续它们,既正视了政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前提,承认忠诚的重要性;又把个人权利与选择自由注入民族主义,防范其极端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族-国家"理论正在成为某些国家瓦解和分裂其他国家的有效工具,对此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奥托·鲍威尔在其所阐发的"民族文化自治"理论中,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本质上批判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阶级性、历史性以及区域性,从而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这一理论由于没有意识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从而在奥匈帝国遭到了失败,但是它为人们解决民族问题和审视民族国家模式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一视域中,才能透视西方民族国家内涵和其背后分裂其他国家的真实动机。  相似文献   

10.
从想象、走进到反思: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缘”研究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缘"不仅是与"中心"相对的空间范畴,也是一种反思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霸权、现代性以及全球化的话语和研究范式。在从想象、走进到反思的演变过程中,"边缘"研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猜测到实证、从西方中心主义到多元化、从全球化到本土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民族作为一种人们共同体,既有文化属性,又有政治属性,基于此可将民族划分为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于是,学术界由民族属性衍生了关于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纠结的话题。伴随西方"族群"概念的引入,我国部分学者将文化民族等同于族群和将政治民族等同于民族,并主张以族群替代民族的观点,其实质上就是通过民族的"去政治化"或"文化化"而人为地实现政治民族转向文化民族。本文认为,在中国,提倡民族的"政治化",未必会强化民族认同而削弱国家认同,对国家的稳定、统一与发展形成挑战;同样,主张民族的"文化化",也未必能够淡化民族色彩,模糊民族意识,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民族问题。显然,只有客观地看待民族属性,科学界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才能促进民族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全球化和充满流动性的世界当中,传统意义上的罗曼蒂克、完整的"家"已经被更加变动和分裂的"家"所代替.对华人移民而言,"祖先的家"、"情感的家"和"功能的家"构成了"家"的三个基本维度.从移民开始迁徙的那一刻起,"家"及其含义就沿着这三个维度不断发生裂变.随着移民进程的持续,裂变也不断加深,从而在移民心中造成了深刻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为了克服这种焦虑,移民通过对传统社会组织原则和文化传统的创造性借用以及对集体记忆的选择性营造,努力弥合"家"的内部所出现的裂痕,最终在象征的意义上,重构了一个完整的"家",同时也完成了时于传统的"家"的超越.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家"是一个轮回的过程:始于"完整的家",经过"分裂的家",最后达致"象征的家",更确切地说,"象征意义上的完整的家",从而在旅行的起点找到了终点.  相似文献   

13.
多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结构的普遍存在形态,民族构成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这些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大特色。如何通过国家公共权力,把一国内部各民族成员单位统合到国家政治体系当中,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终极目标和构建过程。本文从决定民族整合内在规定性的特殊矛盾出发,认为多民族国家民族异质性要素及其力量增长之"分"与国家统一性之"合"的张力,决定着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具体表现为现实性、政治性和构建性三个方面。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承认和保护民族成员单位作为一种异质性要素的集体权利,则是缓解这种结构性张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先进的民族政治文化及其理论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伦 《民族研究》2001,(6):11-12
1 .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以民族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追求殖民地人民同宗主国人民一样具有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并由此形成了“国民—国家”(nation -state)的理论。这种理论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民族政治文化 ,它是 1 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文化和后来的世界性民族民主运动文化的一部分。但是 ,国民—国家理论不能解决一切民族问题 ,它造成了许多多民族国家长期受民族分离主义和同化主义的困扰 ,由此导致的民族冲突甚至战争的灾难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发展了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种包容多元、融汇一体的族际关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得以顺利构建的基本前提.族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来自于制度安排是否适合国情,其次来自于针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和特别优惠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尽管学术视角有所不同,但民族理论和政治学都将民族问题视为一个建构于民族利益之上的政治事项.试图将民族问题"非政治化"、"去政治化"和"文化化"显然是缘木求鱼.本文从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制度与政策层面入手,分别研究了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制度架构和政策路径,同时对一些学者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伍迪·格思里和王洛宾之后的事 在英语里,民谣和民歌是一个词,folk.可民谣似乎只属于那些抱着木吉他唱歌的"通俗歌手",至少"民族唱法"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唱的是民谣.那么,"民族唱法"到底是唱什么的?3月14日,为什么不是"民族唱法"而是很多抱木吉他的人在纪念王洛宾?  相似文献   

17.
生态观下的民族教育研究——差异教学之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教育生态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环境和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实行差异教学.这一观点对民族地区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上出现了德国、朝鲜、越南、也门等民族分裂国家.以主权统一原则为标志,民族分裂国家的统一进程可以分为"武力统一"、"吸收统一"、"政治优先一体化统一"、"经济优先一体化统一"四种模式.以"统一环境"与"统一成本"为分析视角,本文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环境下,"武力统一"模式已不符合时代潮流且将造成巨大损失;"吸收统一"模式与"政治优先一体化统一"模式会面临很大的阻碍且成本较高;相比较而言,"经济优先一体化"模式所受到的内外阻力最小且成本最低,因而是当今时代的最优统一模式,对尚未统一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国家权力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下全球化运动中,全球化、国家权力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试说明:当下的全球化运动无法在国家权力之外运行,只能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中执行.因而,此前所幻想过的种种美妙的图景,诸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力量实现最优化配置的政治全球化以及使各个民族文化获得最为充分的发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现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等等,都将由于国家利益这个藩篱而步履蹒珊.全球化绕不开国家权力,民族文化同样摆脱不掉国家权力.现实地说,时至今日还没有找到一种途径,在国家权力之外进行全球化,或者民族文化推开国家权力,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亨廷顿的新作是其"文明冲突论"之理论框架的缩小版(美国版),即美国本土的"文化冲突论".本文通过对"两论"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的梳理,结合亨氏政治学理论的相关观点,分析了美国"文化冲突论"中有关"核心文化"、"美国信念"、移民问题、多元文化主义等论说中的实证矛盾和理论悖论,驳议了亨廷顿解决美国"民族认同危机"的外敌指向.文章认为,"文化冲突论"是立足于种族主义立场的美国民族主义的宣示,其实质是以退为进的全球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