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继承下来的文化命脉和文明成果.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磨砺出独特的民族精神,并且内化为民族心理.中国民族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并指导着中国人的行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心理意愿,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点,它不仅蕴含了中国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知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以人为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合理性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义利观的价值取向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义利观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形成、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特殊的,对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操守、民族情结、民族心理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传统义利观历经变迁,已形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自觉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渗透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和价值情怀.中国传统义利在不断发展、丰富、演变的过程中呈现了独特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生产方式变革、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的综合作用下,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文章着重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呈现形式、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解决当代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高度重视中国精神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作用,并提出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论断。弄清楚这一论断的内涵,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伦理型文化”独特优势,构筑中国精神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完成现代转型的内在需要。梁漱溟先生基于对“文化即生活”的主张,以解构传统文化与建构现代中国文化为路线,深入中华民族的生活样法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短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了解他的文化思想对我们深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促进“伦理型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契合共生,促进民族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谈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服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服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其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念和伦理道德紧密相连,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仪文化,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在继承发展。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鲜明的民族特征,从传统氛围中凸显出来,它不仅表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而且充分展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持久的生命力。本文以东方公馆酒店设计为例对中国传统装饰文化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完美结合进行深入探讨,从整体到局部全面地研究了传统装饰纹样与现代的自然融合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沉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和“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厚根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坚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用以构建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成果的相互融合,这既是对传统思想文化成果进行现代转换的需要,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叶嘉莹虽为海外学者,却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早年生活、生长在汉文化传统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自觉是其获得、认同这一身份的基础,汉民族与中华民族文化之间的同一性则整合了她的汉文化身份与中华民族身份,从而构筑成常识中的中国身份。对这一身份的认同与自觉使她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学批评和理论探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认识传统文化的意义,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关系,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形成文化先行战略,是应当展开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一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界定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际上,“中国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即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本民族的哲学与社会科学,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中国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两个内涵不完全相同的命题,把二者等同看待是对“中国化”的严重误解和误读,必须在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再释。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中华文化是5000年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尽管我们曾经否定中华文化,但中国人的精神依托,仍然固执地镶嵌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人身上,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民族文化心理,几乎都能够同时找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从古到今文化的历史演进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既展现着举世公认的辉煌,又记录了民族的伤痛。现代化使命所必须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代革命,必须综合自身优秀文化精华与世界先进文化,并实现自身对其中腐朽传统的超越。中国超越自己文化中的腐朽传统之时,就是中国科学技术驶上当代世界科学技术革命轨道之日。  相似文献   

14.
国学的今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什么是国学、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对"国学"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弘扬国学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在当今时代是需要展开深入讨论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国魂"的载体。当前国学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也存在虚浮的弊病。而我们对待国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加强当代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历程中,重视在思想文化领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推动民族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运用的特殊社会文化土壤出发,正确处理农民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也在创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深受外来文化之困的中国现代设计如何摆脱洋烙印,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沉重课题。国人对西方文化习惯已久的拿来主义作风,势必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丧失民族自我。只有提倡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倡导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设计,中国设计才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多元性,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保持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海外侨胞。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须做到古为今用,还原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洋为中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挖掘内涵,突出传统节日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创新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魅力,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体现和精神体现。它为现代设计者继承和发扬并应用到我们的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