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万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5):56-60
在当代社会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对任何问题的思考都不能够离开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大环境。民族艺术发展也处于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总体化形势与格局之中。对于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世界性问题 ,必须从这个大历史观出发予以辩证地解读。 相似文献
2.
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与世界性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6-141
民族性钢琴作品是我国音乐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直接反映着我国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推动我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中仍存在作品数量少、民族性缺失、"西化"印迹严重等问题。理性认识我国钢琴作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升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内涵,拓展民族性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途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发扬我国音乐艺术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3.
陈振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把现代化视为一个世界性因素和民族性因素交互作用的社会发展过程,分别就现代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本质规定、表现特征、相互区别和联系,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汪海燕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62-64
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同时,也推动了美术艺术的发展,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重要一笔。首先介绍了中国画意境的独特性,然后分析了中国画的"民族情"与"世界性",最后就中国画如何保持"民族性"并走向世界做了一番探讨。只有坚持中国画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画更加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5.
浅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科学性和民族性上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64-167
以字行腔、以字带声、以字传神、以字传情,唱声唱情、以情动人是中国民族声乐特有的美学品格."声乐民族化"应该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借鉴科学的美声演唱方法,不断寻求科学性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形成一种既具有科学发声方法之长,又能彰显民族特色与风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6.
詹士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86-90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声乐艺术呈现出的新风采和尚需澄清的某些模糊认识。重点论述了三个问题: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声乐艺术没有唯一科学的唱法标准;中国声乐艺术如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分析当前现状可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转型的影响,而社会变迁又进一步使得民族声乐艺术自身的演进进程面临诸多挑战,不仅使其在演进方式的选择方面面临困难,更令其难以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顺利转型。因此,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应当从当前社会背景出发,在充分考虑社会变迁因素的前提下,寻找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规律,确定符合社会变迁特性的总体发展路径,通过弘扬民族声乐艺术中人的因素,突出民族声乐艺术的人性一面,并将其引领入各民族音乐文化中更具有内在层次的、更为追求人性心灵意蕴的表达的境界,同时也应当遵循制度的、社会的、文化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首先要考虑民族性的问题,要在吸取他者有益成分进行自我改造的同时,从传统和现实中发掘出自己的本质属性。要从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和与其他民族文学理论平等地交流和共在空间的角度,处理好古今中外各因素的关系,以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是民族性的稳定性和变革性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轨迹,二是民族性与"中和"观念的关系,三是民族化与全球化语境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即自我身份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焦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6)
中国民族声乐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其核心基因.现代中国民族声乐是指在不断汲取各少数民族和国外声乐艺术养分基础上而形成的通古今、融东西,"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派"十足的典型的中国民族声乐.在中国大国崛起,世界多元文化相通、共融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加快创新发展,与大国地位、形象相称,并作为世界声乐艺术的典范为世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音乐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光耀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03-110
对很多人来讲,民间、民族音乐是一个对应民族文化与原生文化环境,既亲近又遥远的精神世界;一个奇异、欢乐、充满天真而又迷人的人天合一、浪漫自由的与生活合一的精神时空;在其简易、不易、变易的历史长河中,实用与审美并存,显示出质朴天真、充满活力的精神特质,千百年来陪伴着各民族同胞在自然之苦的生态环境中挣扎、平衡、和谐、生发;承载着生活与精神的协调,表现着人们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和审美理想;在生活中鼓舞着生存和创造的勇气与力量,也给人们带来圆满的笑声、意趣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左明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9-220
我国是多民族所组成的一个大家庭,除了汉族之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大江南北。而作为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艺术,更是百花齐放,纷繁多姿,其中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一直以其独有的风格,充满异域味道的风情以及不拘一格的特点被许多人所喜爱,对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是众多年轻人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13.
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对歌曲演唱中的表达所作的设计安排。是赋予声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性行为。它不仅是忠实地再现原作,而且还是歌唱者通过再创作,对原作予以丰富和补充,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为音乐作品增添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陈培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作者认为 ,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矛盾性一面 ,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 ,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具有排他性。因此 ,中国电影首先要立足本国 ,适应本民族观众的审美需求。然而 ,民族性与国际性又具有一致性。中国电影在内容上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共同点 ,弘扬民族精神 ;要注意民族审美心理定势的交融性。提倡民族性 ,并不排斥国际性。我们要借鉴外国电影创作经验 ,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民族电影艺术。 相似文献
15.
包双梅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必须植根于孕育它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中国油画必须体现出它的民族性才能在世界油画中立足,只有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正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370-371
中国画如何保持"民族性",走向世界,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只有坚持中国画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画更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文章针对《美术报》(239期)所载希德先生《个性的即世界的》一文的基本观点,鲜明地提出“个性的”绝非世界的这一完全相反的意见。文章认为,希文存在对艺术个性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8.
赵传海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37-40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道德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道德的民族性和道德的世界性既针锋相对,又融会贯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就要把道德的民族性与道德的世界性结合起来,培养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道德,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声乐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大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能直接、准确地传递词曲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形式都不能与之比拟的。该文从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声乐艺术;文学与舞台的双重锤炼——声乐语言;字正与腔圆的辨证统一——声乐理论三方面对声乐与语言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李玉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0-40
每一个民族,不论是厌上,都有自己的、只属于它的、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那么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也不有同的色彩和芳香。同是奴隶社会,在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希腊有维纳斯雕像和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话,在中国有青铜器上狞厉饕纹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学,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的小说、唐宋的绘画和六朝的石窟艺术。在近代,毕加索的方体派绘画与齐白石的花鸟鱼虫画,贝多芬的交响乐与阿炳的《二泉映月》,不同民族的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唯一的共性就是坚持了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