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裂与建构》是一部学术含蕴深厚的好书。作者在特定的文化视野中,对于中国文学语言的"变"与"不变"、"恒变"与"裂变"有颇多参悟。该著对已成"常识"的"五.四"理念,及其相关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凝固范式,提出挑战。他选择"新变"作为核心术语,表达着对于中国近代文学语言生态的深切关注,为研究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冯广艺的文学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广艺的文学语言研究以普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科学把握文学语言的特质,阐释文学语言的"建构"与"表征",揭示文学语言的组合规律并建立了组合模型,对文学语言做语义学分析,在当代文学语言研究方面较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发掘经典著作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集中体现于《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的古代小说史研究方法,其将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治学之法融会贯通,将理论分析与文献考据相结合,以社会历史批评发掘小说的社会文化底蕴;以文化比较研究拓展小说审美维度;以古典目录学之法梳理小说观念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树立了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学界主要对文学语言的特性、组织结构、泛化和大众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文学语言研究摆脱了对文学内容研究长期的隶属关系,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静态化研究导致对文学语言特性的认识原地踏步、对新兴语言样式的研究机械雷同、对西方研究模式的盲目套用等,进而导致文学语言研究缺乏个性和整体性,结合汉语特性研究文学语言将是文学语言研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小农”思潮回顾及其当代论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内和国际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小农研究历来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活跃的学术思潮。文章从小农的概念、行为特征、未来命运、全球化视野下的小农以及中国小农的现代转型等方面对以往的小农思潮和当代的主要学术论辩进行了回顾与整理,并对当代中国小农研究的拓展提出了新的思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无法遵循西方经典理论预设的发展模式,小农农作将成为中国多元农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因此,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小农并加强小农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华裔学者在西方学术语境下操用英语所展开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在美国学界崛起了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即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其中首席学者就是刘若愚。不同于汉语本土的国别诗学研究,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的学术目的,是为了把中国诗学准确地介绍给西方学者,也是为了使中国诗学走出单边的汉语学术语境,融入世界文学理论的家族谱系,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必须把中国诗学汇通与整合到西方诗学体系中,以此使西方学者能够透过其熟悉的本土诗学理论作为沟通的路径和对话的窗口,来接受与研究中国诗学,所以他们所从事的比较诗学研究是在一种颇具相当难度的汉英诗学理论话语的转换中,使中国诗学思想及中国诗学研究走向国际学术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考量,华裔族群的比较诗学研究所操用的是一种杂混的学术英语,其中浸润着来自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的诸种信息,而对中国汉语学者来说,这些学术信息也成为中国学者步入西方诗学体系的路径与窗口。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的研究,直接影响文学及其理论的发展方向。譬如,粱·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就影响制约着自六朝至中唐的诗歌的发展;五·四语言革命,造就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崭新风貌;但丁与华滋华斯对土语与口语的青睐,导致了与贵族文学相抗衡的大众文学,西方现当代形形色色的文学语言观念,也产生了诸多流派的现代主义文学。因此,文学语言的研究对于我们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限政府及其理论:研究之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端于西方的有限政府理论进入中国学术领域后引起了一场争论。在当代中国 ,批评和否定有限政府论者有之 ,支持和客观地研究有限政府论者也有之。国内有影响的有限政府及其理论研究较多地集中在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和论证有限政府的必要性。当代西方学者以有限政府及其理论为对象所进行的研究更为丰富和深入。中国的改革正急切地呼唤有限政府理念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出发 ,认识和扬弃西方有限政府理论 ,建构和确定具有普世价值的有限政府理念 ,寻求实现有限政府的途径和保证政府权力有限性的机制 ,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徐念慈的小说美学研究 ,对近代小说美学理论有突出的贡献。他以公允的态度对小说与社会、人生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辩证的论述。其小说社会学研究 ,开中国小说社会学研究之先河。他参考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的理论 ,对小说的艺术特性进行美学研究 ,发表了一些颇具学术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人类学研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诸种女性主义思潮在学术舞台此起彼伏的状况不同,中国妇女人类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文化多元角度来看,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发展中国妇女人类学研究,它不仅对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多元性有重要价值,而且也将为世界妇女人类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李辰冬皆借西方文论话语来研究《红楼梦》,但二人在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作品、使西方文论产生"化合"作用的力度和方式上是不同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始至终把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方式移开隔离、向叔本华的思想及西方学术规则靠拢,文章更多地表现为中国文论"西方化";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虽借鉴泰纳的文学思想,重视小说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强调作者个人意识与时代意识的互动,但其落脚点在于更好地阐释中国文学文本,为中国文本在世界文学经典之林寻找根据,指明《红楼梦》不同于西方经典文学的独特价值。在对待西方文论的态度、明确自身文化立场方面,李辰冬的"红学"研究更有可取之处。另外,李辰冬为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比较文学研究者应对其研究予以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翻译学术语是随着翻译学的建立和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当代西方学术话语的总体特征。其来源有二:一是借用其所跨学科的术语,二是在翻译研究中新创而成。引入西方译学术语对促进中国的译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引入过程中要对译学术语正确理解,避免误读,避免用中国传统的翻译观去理解和套译,所引入术语的译名应在中国译学的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现当代西方文论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冷热交替的过程。我国学界曾经的理论热一方面标示着对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渴望与追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西方文论的过度崇拜和理论运用的失范以及运用者自身的理论匮乏。文本阐释与文学研究中运用某种理论和观念,体现了阐释主体对研究对象的审美与人文的价值判断,符合文学评论之规律和规范,与西方文论之主观预设不是一回事,文学之跨学科研究也不等于“场外征用”。要理性对待现当代西方文论,不能因为其有某些缺陷而无视其对我国文学研究曾有的作用和依然存在的借鉴价值;不能因为理论热之弊而忽视理论之重要性,忽视理论引领对文学研究之必要性,忽视理论引领对文学研究之必要性,忽视我们责无旁贷的理论原创与理论建设的历史责任。理论热后呼唤的是融合了古今中外之优良理论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文学理论,以及有理论深度和学术理性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历了30年。前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了解与引进,中间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引进和吸收,近10年是在引进西方传播理论的同时关注本土传播学的理论建构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中国传播学研究初步形成了四大学术群: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研究学术群、传播理论创新与新闻改革学术群、传媒运营与管理市场化学术群和传播学研究批判学术群。但总的来讲我国传播学研究水平仍然很低,尚未建构起健康而科学的学术环境;缺乏正常的学术批评;功利主义和商业化严重,缺乏学术公信力;传播学本土研究才起步,仍处在用西方话语诠释中国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传播理论创新该方向直面我国社会转型期传媒所面临的问题,突出我国社会转型期传媒制度建构和传媒理论创新主题,开展纵深的学术专题研究,形成专题论著。五年来先后召开四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传播理论的本国建构和传播学中国化研究,近年又提出社会转型与传媒理论及制度创新问题。目前主要研究的专题有:中国新闻传媒的软实力与竞争力、近现代欧洲传播思想、影响传播学发展的西方学者、百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社会转型与中国传媒制度创新和西方传播理论谱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零售学术研究发展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学习吸收和理论创新两大阶段.对学习吸收阶段的中国零售学术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得到如下结论:(1)在学习引进阶段,主要是引进东欧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零售发展经验,探索中国的零售发展道路;采用经验主义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极少;学者主要分布于非重点的财经院校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机构,很少具有博士学位和西方国家留学经历.(2)在消化吸收阶段,主要是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零售业发展经验,探索本土的零售发展模式;仍然采用经验主义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关注正确理解西方和中国零售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创新性很少;学者仍然主要分布于非重点的财经院校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机构,不过近30%的具有博士学位,近20%的具有西方国家访问学者的经历.最后,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零售学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转变,中国的学术也逐步转型,形成了一个新的传统。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在新传统中,西方的理论一直占据着思想制高点,时常被奉为具有普世意义的绝对标准。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术似乎正在酝酿着某种突破。一些学者持续反省新传统的某些偏颇,思考某些外来理论范式与本土事物/研究对象不吻合、甚至矛盾之处。本文将以戏曲研究为例,具体讨论三个以西方戏剧及理论枘凿中国戏曲的个案。从表面上看,这三个案例互不相关,但是其背后却隐含着某种带共通性的问题。总之,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反省以西方标准衡量、判别中国本土事物的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越南和中国都开始接受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但经过30年左右,越南接受和研究接受美学的情况与中国的极为不同。把越南对接受美学的研究运用与中国的相对比,不仅能发现两者的差别之处,还能给越南研究界提供许多有关如何接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启示,其中就包括接受及运用接受美学的经验,而且能概括出使两国更有效地接受西方文论的重要原则。与中国接受运用接受美学的情况相比,接受美学在越南存在着来得早发展慢、研究比较薄弱、缺乏系统的接受、对舶来的文学接受理论缺乏必要的补充调整、理论操作性不强等现象。导致越南与中国研究运用接受美学存在重大差别的原因,主要是越南对国外的理论翻译缺乏系统性、越南的经典学术作品很少人买、越南文学研究队伍没有中国多、越南缺乏发展接受美学的基础,并且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传统方面越南也没有中国丰富。越南研究界既要向中国研究界学习,又要找到适合国内文学实践的具体研究步骤。  相似文献   

19.
范式是科学研究的模型或模式,一种理论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理论体系的研究规范、研究方法,即理论体系的学术范式.中西文论具有不同的学术范式.近现代“西学东渐”导致中国文论被西方文论切换,传统断裂,学术范式转型.古今中外文论范式的差异体现在:总体上思维方式、思想基础、理论范畴、理论建构的不同与具体研究中研究视角、研究途径、研究方法、论述方式的不同.通过比较对照、辨明异同的方法辨析中西文论的通约性与特殊性,找到可以遵循、参照、借鉴、融合之处,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学术范式的可循路径.而加强作为比较的前提和基础的中国古代文论学术范式的研究,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庐山面目:论研究视野和模式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阐释学观点看来,理解总是以理解者的视野为前提,但"阐释循环"的要义并非证明理解难免循环或主观。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及其历史、文学和文化?中国研究应该采取怎样合适的视野和模式?二十多年前,柯文曾提出在美国的中国研究中,应该有"中国中心"的观念,但直到目前,美国的汉学研究并没有以"中国为中心",却更多受西方理论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影响,而且也没有重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讨论几个具体例证指出,随着中国近来的变化发展,学术交往和互动的机会迅速增加,我们早该打破"内"与"外"的隔阂,抛弃"社会科学模式"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西方)"理论复杂性"的自傲,融合中西学术最优秀的成果,努力奠定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