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客观性。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说得好: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0、321页)社会离不开个人,是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因此,应当把个人的生存和活动看成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和确证。同样,个人的生存和活动,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前提和条件,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制约。可见,个人与社会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它们之间具有现实的同一性。个人与社会之间,不仅具有同一性,而且存在差别性与对立性。个人与社会各自具有不同的质的规  相似文献   

2.
所有权是财产归属关系制度,是支撑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基石。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原先所有权的绝对性和至尊地位,越来越暴露出其致命弱点和缺陷。在现代社会,这种所有权的发展一是日趋社会化,表现为他物权的不断扩大,股份制日益发展等。二是日趋相对化,即对所有权的限制日趋强化。如制定了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等。而中国所有权的现代化是物权制度构建的重要内容。应参照世界立法之趋势,将此事做好。在所有权现代化过程中,要把握两点:一是个人所有权要得到有效、切实保护,二是要使所有权的权能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民法革命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走向法治之路》的长文。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总结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法制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或时代),即刑法阶段、民法阶段和宪政阶段。”文章认为,“明确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我国法制发展的进程和当前所处的地位,对于改革法制是十分重要的。法制改革,就是要实现法制从刑法时代进到民法和宪政时代的转变和革新。不实行这种变革,就不能走向法治。”“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就制定了宪法,但宪政法制并未随之出现,而是从宪…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若干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工资制度关系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当前,我国工资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同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运行,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很不适应.广大群众对工资的意见也比较多.可以说工资制度的深入改革势  相似文献   

5.
一对孪生儿的诞生 商品经济和法制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儿。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每一当事人所必须具有的独立的人格、平等的社会地位、健全和真实意思表示的可能,充分的政治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确立等等,都来自法律的规定和得到法律的保护。而法制的价值在人类历史上被真正认识,也始于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不但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也以其更为进步的思潮,扫除了奴隶和封建社会的“精神污染”和历史陈渣,重新衡量了人和人的价值,建立了人类最宝贵的法制社会和相应的文化和文明。法制在现代社会之所以势不可挡,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腾飞,又依赖于民主与法制的建立和完善。历史上是如此,今日也仍然如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商品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它将大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这种商品化的趋势如不能得到有效地正确地引导,必将引发诸多的社会病,阻碍社会的发展。为了使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商品社会得以健康地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合理的、均衡发展的商品经济关系,并形成与此种经济关系相适应的合理的、均衡发展的商品经济观念。这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初期还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特别是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后,它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到一定时期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证明。尽管当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也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又将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8.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应该被看作是仅仅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而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归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同时并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二者之间不存在一种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移民:若干紧迫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九类有代表性的基本矛盾。将矛盾分为九类自然是个人看法,是为了便于陈述观点。在论述每一个矛盾的同时都考察了这一矛盾与快速增长的国际移民之间的关系,因为移民是全球变迁的结果,它进而又对移民输出国和接收国的社会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所讨论的九对矛盾涉及如下对立的问题:融入与排斥、市场与国家、财富的增长与贫困化、网络与个人、全球与地方、经济与环境、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国家公民与全球公民以及自上而下的全球化与自下而上的全球化等。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既是严肃的执法机关,又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服务部门。多年来,大庆市两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为经济发展服务,努力探索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判工作的新路子。一、为经济发展服务是审判工作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法制的健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呼唤着法制的完善;反过来,法制的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商品经济的发达与法制的健全基本上是同步的。古罗马时期地中海沿岸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它不但推动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还波及社会思想领域,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我国的商品经济具有多元结构,况且商品经济自身也是一个体现各种关系的矛盾系统,因此,我国商品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塑造,也必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这就有必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考察一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观念的构成因素,总体特征及其社会作用,以把握商品观念的内在矛盾及其演化规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话题虽老,意义却常新。为了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个人和集体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我们认为,认真研究和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反思并纠正以往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是非常必要的。一、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毫无疑问,个人与集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个人是构成集体有机体的细胞,没有个人的存在,也就无所谓集体和集体的一切。没有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也就谈不上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因此,集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在任何时候又是依赖社会的。人不是孤立的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目标。在新旧体制交替变化过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人说,市场经济讲的是等价交换原则,与道德建设相矛盾。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不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一、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的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它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同始终、共存亡;另一方面体现在它一直能动地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营机制转换中的摩擦、撞击,新旧机制交替中产生的空隙,各种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动机产生的形形色色的经济行为等等,造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复杂的关系,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迫切地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强制性的法律制度去规范和调整,因为市场经济总是同一定的法制相联系,总是伴随一定的法制而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对法律的现实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主体资格地位需求、权利需求、秩序需求和环境需求。深刻认识和正确适应现实需求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1.市场经济是一个与社会化商品经济相联系、反映社会化商品经济运行规律与关系的经济范畴。就其概念的实质而言,市场经济又是一种市场在其中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起调节和导向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个中性的经济范畴,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体制,它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某种特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所谓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该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制运转机制都将发生重大的质的变化,其标志是法制更加适应发展着的和变化了的各种社会实践需要,并且能够充分地体现现代社会的各种价值目标和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7.
市场机制问题实际上主要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动力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商品经济中 ,利己心是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出发点 ,经济主体根据利己原则决定经济活动的内容和决策 ;而在社会经济过程中产生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问题是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并最终得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实践的深入,社会效益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了。我们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触及到一个社会现实:各个具有不同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与个人,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必然是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而当这种商品经济关系被曲解为“唯利是图”后,损害消费者(生产消费者与生活消费者)利益的种种行为层出不穷,几乎成了新的“公害”。于是有此一说:“过份追求经济效益就会不顾社会效益”。我认为这样推理是失之偏颇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而是共同成为发展我国商品经济的必要条件。我国多年以来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效益都很不理想,有些方面竟是经济效益下降与社会效益下降的局面并存,这就提醒我们不能只从表面去探索答案。当前,对社会效益问题敏感的另一个领域,是精神产品的生产,社会舆论一再呼吁教育、文艺、出版界等,“你们毕竟是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的,还是得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样的舆论与观点是切中时弊的,但依此立论则不够严密,容易把社会效益问题局限于仅是精神世界应当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互利性人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它的形成对个人、企业、国家乃至世界经济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的日趋明显 ,互利性人格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探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寻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处理的原则,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的智慧之光照在人身上,开创人“自己认识自己”之先河。在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中,人被置于至尊的位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却把社会置于个人之上。中世纪,是无视人的历史地位的漫长之夜,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只是通过人与神的关系表现出来。文艺复兴运动,以尊重人性、提倡个性自由和现世幸福为特征,直接了当地肯定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原则。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统治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时起,它的思想家们就开始系统而又深入地阐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们从抽象的人性出发,阐述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在霍布斯的“利维坦”即国家里,国家是唯一的,人们和等级只是它的“成员”和“职能”。而在斯宾诺莎的民主政体里,个人应该永远保留财产权以及信仰和思想自由。卢梭力图把个人的自由和服从统一在国家整体里,这一既要整体权威又要个人自由的矛盾,构成了他的社会契约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们,机械论的倾向使他们在人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