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杰高唱人杰歌——李清照的高尚风操品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把“人杰”的含义升华为人生观,一生以“人杰”、“鬼雄”自勉,至死不渝。但其远大的理想和不凡的抱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还没有实现的可能,而比较现实的,她可以在文化事业上酬其志,遂其愿。清照的高尚气节主要表现在她热爱祖国上,对危害祖国的人和事,表示出深恶痛绝的感情。与此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她具有忠君思想。清照的品格有其坚毅刚健的一面,洒脱不羁,逞强好胜,孤高傲世,卓尔不群。她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既不苟同于人,也不盲目崇拜权威名流。与此相关,她还有鄙视庸俗、自视甚高的一面。李清照实践了她“生作人杰”、“死为鬼雄”的人生宣言,她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女杰。自然,在其思想品格中也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但这种倾向总优于一般女子的自暴自弃、无所作为的思想与品格。清照那个时代的女子,更需要的似乎是自尊、自强、自信,而不应该要求她们做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来颇获好评: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杰作①。“是一部具有独特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和总结②。”“是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③。”然而对蒲松龄的思想性格却几乎一致认为:“其道德观念基本上墨守着传统的儒家思想④。”道德观念,属于理性认识,为道德意识现象之一,是支配人们进行道德判断、评价和道德活动的观念。如善恶观念、义务观念、正义观念、是非观念、荣辱观念等。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人们归根到底“从他们进行生…  相似文献   

3.
<正> 一刘邦是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一个有着不朽建树的封建帝王。但是,他却不能跻入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殿堂。在数以百计的有关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著作中,刘邦从来就不是学者们注意的对象。这是因为刘邦的思想没有用著作表述出体系,所以谁也没有兴趣去采掘这一可能没有任何收获的贫矿。但是,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功业的伟大人物,刘邦却有着他自己的虽然不成体系然而又极富个性特征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宋朝是一个积弱的朝代,它从晚唐五代那种纷乱绮靡的时代来,民族精神已不能够象汉、唐那样的振作了。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的心境变得纤细而又善感,李白似的狂放、杜甫似的雄浑,甚至陈子昂似的苍凉都不见了。现实世界的无可奈何,使人们都生活到了精神世界里去。朱、陆的名理心性之学大盛起来,一时间,关、濂、浴、闽和后来的永嘉学派到处讲学,蔚为风尚。这一代的文学,诗是染了理学气息而以文为诗,词则循着《花间》一脉而抒发着纤丽婉约的个人情愫。偶尔有苏东坡那样的人出来豪迈一下,终于也是一身的市井气息,连那豪情本身,骨子里也渗透了“野狐禅”、“獭祭鱼”似的作做。李清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  相似文献   

5.
王小波小说中的“死亡叙事”在主体建构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以对死亡景观和死刑想象独特的文学呈现、贯穿其间的爱欲与死欲的纠结、对死亡的凝视和深描、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等,建立起以主体建构为目标和目的的死亡叙事,“向死而生”的生死观成为其小说文本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支点。  相似文献   

6.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既属于他的时代又超越了他的时代 ,具有很强的超越性和未来意义。一、亦中亦西 :超越二元对立模式的对话思维方式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深受西方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主观派美学和客观派美学 ,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美学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派美学 ,试图通过主观性与客观性、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来消除主客观的对立 ,但由于两者都受到“主客观两极切分的束缚 ,担心有美的主观论之嫌” ,仍未走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①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虽然也有人将其归入第四派———社…  相似文献   

7.
关于吴炳的死,历史上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王夫之的投降说。他在《永历实录》一书中说“武冈陷,炳遂与承胤降,随孔有德至衡州。有德恒召与饮食,炳衰老,又南人,不习北味,执酥茶烧豚炙牛,不敢辞,强饱餐之,遂病痢死。”第二种是《粤事记》的自缢说。记中云“八月廿四日下午,清兵忽至武冈州南。守兵皆在城北,迅不及支,一战而败。合城上下斫北关弃釜飨而走。除帝驾,三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格是在某个尺度下的区域中,区域人特有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在区域和该区域人之间的互动中不断深化并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区域基本特质。从内涵上看,它是区域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区域人集体行为和心理模式缩影,也是区域文化心态的集中反映;从外延上看,它是区域典型事物的外化,是区域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模式的表现,也是区域内部独有的精神意识氛围。同时,区域性格具有差异性、尺度伸缩性、可塑性、相对稳定性和可传承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 李清照是词坛大家,在古今有数的卓有成就的词人中清照也属于屈指可数的一个。她的词生前就已流行,并风靡一代,较她稍晚的赵彦卫《云麓漫钞》已说她“小词多脍炙人口”,而和她同时的王灼《碧鸡漫志》除了说她“本朝妇人当推为第一人”外,还对她的词有如下具体论述: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王灼这些评论,显然是站在“搢绅”阶级立场,拿封建道德的眼光来衡量清照词的创造。在今天看来,这些恰恰都是她词的优点,不仅说明她在词的创作上确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项羽兵败身死,除学界已多有探讨的社会背景、决策得失、谋略高下及其性格气质等表层原因外,深层次原因是“潜伏”于其内心深处的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仁义礼信”观念与“无颜见江东父老”意识、乡土意识与衣锦还乡观念和极端的复仇意识等。正因如此,才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泛讨论,从而造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关项羽兵败身死原因的论争,并最终使其兵败身死有了非同一般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贽的叛逆性格与反传统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贽是中国传统社会、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他代表着一种文化批判的思潮倾向。李贽的个性人格,表现为其是受王阳明心学影响、从儒家营垒走出的鲜明突出的叛逆性格。李贽思想的最大特色是他的反传统思想,这主要包括: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对迷信权威、迷信古人思想传统的批判,对以儒家为一家独尊正统学术思想的批判,对代表封建正统和道统思想的道学与道学先生的批判。李贽的反传统思想是战斗性与破坏性并存的。因而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格局中,当中国文化面临新的现代化转型和新的选择时,应冷静地反思李贽的思想,对其文化批判精神既要继承发扬,又要有所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知识分子以其鲜明的入世性格而著称于世。这种性格积淀和形成的过程可谓源远而流长。孔子思想的入世因素,对这种性格的培育起了关键性作用。孔子是一位积极入世的思想家,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一生予以热切关注的,不是虚无飘渺的来生和神秘莫测的天国,也不是在冥冥之中主宰人间的鬼神和上帝,而是民生的疾苦、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所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所谓“敬鬼神而远之”等等,都反映了这位哲人理性的睿智。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孔子在鬼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位长达五十四年,占西汉统治时间的四分之一。他的一生颇富戏剧色彩,集文人、香客、政治家、军事家和长寿者于一身。一方面他积极有为,广罗贤才,兴文教、昌武功,可谓雄才大略,功盖前世;而另一方面,他又猜忌刻狠,好色专权,自私迷信,显得愚顽残暴。人们对之评价也褒贬不一。其所以如此,除却当时历史条件的复杂性以外,与武帝自身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其性格与品质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质的形成是社会环境与自身体验合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客民身份的犹太人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边际性状态之中 ,在生与死的二元张力下 ,族群的生存和繁衍成为一种历史性的精神负担。犹太人在独特的文化系统与意识系统中塑造了自己群体生存的本原性与长远性的精神。上帝的启示和救赎成为犹太社会群体生存的核心支柱。  相似文献   

15.
政治漩涡中的诗人——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的思想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文文 《兰州学刊》2008,(4):176-178
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心理状态以及诗文作品都与牛李党争具有重要联系:他之所以能成为党争中的人物,与其双重性格有关。但是党争又加重了他的双重性格。李商隐的正直高尚表现在他的感恩心态和对正义事业的追求上,然而他又是软弱的,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暴露出鄙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肖名焰 《理论界》2013,(5):158-160
薛碹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之一,他强调“性”的学术地位,认为“天下无性外之物”,“性无不在”,主张充分认识“性”的内涵,从而认识到“性”在人性修养和人身涵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张复性与力行。同时,薛碹提出“恶亦为性”的观点,以此来解决人性本善与现世之恶的根源性问题,让恶成为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使“恶”有了原因,同时也使“去恶”有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典型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三十年代以来,我国文艺学界对马、恩典型观的研究,产生了诸多不一的解说,其中许多并未真正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全貌。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实质所在是其有机整体观念,整体性是艺术典型的基本特性。艺术典型的整体性包含了三重规定性:典型人物作为个性存在的整体性;典型人物作为社会存在的整体性;典型人物作为艺术存在的整体性。正是这三重规定的内在统一有机交融,才使得艺术形象能够成为蕴含丰富魅力的艺术典型。而所谓个性存在的整体性,就是从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角度看艺术典型;所谓社会存在的整体性,就是  相似文献   

18.
朱利安·巴恩斯的近作《终结的感觉》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围绕好友艾德里安的自杀对人生展开的回顾,借“死”来审视“生”.这部作品是一部通过还原个人记忆和修正私人历史而建构出的死亡叙事,凸显了死亡对个体生命的积极意义,透射出巴恩斯“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9.
许总 《人文杂志》2002,(6):81-86
孟浩然终身不仕 ,且长期隐居襄阳一地 ,因而形成与盛唐大多诗人并不相同的文化性格与艺术个性。孟浩然长期生活于乡村田园 ,由对都城文化的疏离 ,造成自身独有的朴野的文化性格。从诗歌体式看 ,孟诗擅古不擅今 ,从诗歌风格看 ,孟诗一气直贯 ,平畅朴素 ,少有凝练的词句与曲折的结构 ,总体上呈现朴野疏淡的风貌 ,与精密雅致的时调显有差异。然而 ,这种游离于英雄气魄与都城雅式氛围之外的朴野的乡村牧歌情调 ,实际上典型地体现出盛唐诗坛追求天真自然的审美趣味 ,因而使得艺术修养与构思技巧并不那么深厚精熟的孟浩然 ,竟然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发出独特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