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括分析国内外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作了多方位的界定,对全球化进程作了辩证思考,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进行深入考察,认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只有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着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因此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文化全球化"不过是推行西方文化的代名词.而且,由于美国化式的经济全球化已经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和挑战,所以,在事实上也不可能造就西方标准的"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发展仍然是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反经济全球化”斗争现象也日渐突出。目前这一斗争现象呈现出自身特点,其实质并非反对经济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以及这种主导带来的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说明发达国家在主导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将资本主义矛盾扩展到全球并日趋激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与其历史时期相适应,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进步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传统主权理论的"绝对主权"观念已无法解释联系日益紧密的国家间的经济冲突和政治争端,需要一种新的国家主权观念,即:国家主权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范畴,包含着国内主权的独立,国家意志和不可侵犯性及国际主权的独立、互相尊重平等性。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密切化,国内主权地位受到限制和国际主权地位得到延伸,显示出国家主权的相对性而非绝对。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引起了反全球化浪潮。本文探讨了反全球化的根源和经济全球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实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先决定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后决定申请加入WTO。今年内我国将加入WTO。为迎接加入WTO,趋利避害,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我国从复关到加入WTO的决策和采取的对策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WTO与“国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发展已经由民族经济国际化阶段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 ,世界市场、国际分工、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具有了新的特征 ,WTO替代GATT成为必然的结果 ,与此同时 ,“国家经济”也成为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经济关系的载体。理解经济全球化、WTO与“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把握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经济关系的关键 ,也是分析和确定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引起了反全球化浪潮,本文探讨了反全球化的根源和经济全球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化的出现要晚于经济全球化,它并非经济全球化的初始动力,但它在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也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在积极参与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办法将两大浪潮所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化的出现要晚于经济全球化,它并非经济全球化的初始动力,但它在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州时,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也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在积极参与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办法将两大浪潮所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赋>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命题入手,分析了<文赋>在"意不称物"的"意"、"物"矛盾中,侧重对"意"即艺术构思的研究,在"文不逮意"的"文"、"意"矛盾中,侧重对"文"即艺术表现的探讨,认为将"言"、"意"矛盾置于艺术构思和表现之中去寻求解决途径是陆机具有开创性和完整性的创作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济伦理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伦理是经济生活领域中固有的伦理道德现象,它形式上是社会伦理要求与经济运行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本质上则是由经济必然性所派生的伦理应然性,具体表现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伦理理念、伦理行为方式以及经济活动主体间的伦理关系。经济伦理的公正守信原则就在于能够从经济交往的最一般规则出发来维护经济主体的人性,进而可以在最低限度上避免破坏经济效率的人性异化现象的孳生蔓延。经济伦理唯有在获得外在权力(首先是政治权力)的明确支持时,方能够对经济生活发挥广泛的影响,并成为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维持经济生活秩序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经济建设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邓小平在经济建设中的矛盾辩证法思想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是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体现了质变与量变、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关于发展 与发展手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矛盾”渊源的考察,认为矛盾只可分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并对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认识进行分析,在澄清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学中的“不矛盾律”和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仁慈是亚当·斯密德性论的四种基本德性之一,它与正义都是促进他人幸福的德性。亚当·斯密的仁慈德性呈现出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斯密对仁慈德性的价值评价和其社会作用不对称;2.仁慈德性的自愿性与强制性的内在冲突。斯密仁慈德性的这种内在矛盾给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内部比较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寻找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协调经济利益矛盾的机制,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虽然存在着矛盾,但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或基本矛盾的一部分。经济关系内的矛盾是基本的,是本质的,而上层建筑内的矛盾则是对经济基础内在矛盾的反映。经济结构内在的矛盾是本质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则类似于本质与现象的矛盾关系。因此,即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它们也不会成为社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8.
矛盾一词不仅包含形式逻辑中的逻辑矛盾的含义,而且也包含辩证哲学的对立统一的含义,即辩证矛盾。辩证矛盾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矛盾在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的界限问题、矛盾与运动的关系和表述角度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区别。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也有实质性的联系:拒斥和清除逻辑矛盾是进行辩证思维的必要前提,准确把握逻辑矛盾律是正确把握辩证矛盾的先决条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思维方式对立,但形式逻辑思维法非但不与之对立,反倒是真正进行辩证思维不可违逆和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矛盾系统结构层次和范畴体系的研究,倾向于将其分为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具体矛盾的"三分法".这种分法缺少一个层面,即"社会根本矛盾"这个最基本的层面."社会根本矛盾"范畴确立后,人类社会矛盾系统和范畴体系就被分为四个层面、四大范畴.作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也就上升到了"社会根本矛盾"的地位,这样更有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上,曾出现过许多误解。作为人类思维的两大基本工具,形式理性和辩证理性之间是互补互益的关系。正确区分两种“矛盾”是认识两种理性的关键。辩证理性以确定性为基础讲求变化、发展;形式理性暂时将形式与内容区分开来,研究变中之不变,最终目的是达到更全面的认识。两者统一于思维对确定性和全面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