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容提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实质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如果说资本主义股份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并没有完全改变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性质的话,那么,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产生所有权思想,社会主义劳动股份制在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则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在这里,实行的是同量全部劳动的商品交换。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首先找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的最佳形式,才能更好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两权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历史条件还未消失1 所谓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能运刚的体力和脑力总和。劳动力本身并不是商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历史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法律上承认劳动者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可能性;二是劳动者一无所有,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性。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活来源,所以劳动者为了生存而被迫出卖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种商品,是因为劳动力商品在使用过程能发生价值增殖,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增殖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后,生产资料不再被资本家占有,而是由劳动者共  相似文献   

3.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地主的私有制已经废除了,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人民推翻统治阶级、夺取生产资料的斗争已经过去了;劳动人民的个体私有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但是,在这里仍然要考虑到以下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平均利润率规律,本来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规律。只有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在资本家之间自由竞爭的条件下,利润才比例于垫支资本的多少进行分配,价格才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既不存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不存在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爭,当然也就不会存在什么平均利润率规律。然而,马正同志却硬说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平均利润率规律(马正同志把它称  相似文献   

5.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与平均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在让会主义历史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必须实行按劳分配。这绝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是剥削雇佣劳动的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占有社会产品,并按照资本的大小瓜分剩余价值。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他所得到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奴隶主、地主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由于丧失生产资料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只是到了全国解放以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但有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而且在劳动方式上有联合劳动。现在,我就联合劳动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国家所有制形式上的联合劳动 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转归社会占有。在国家尚存的条件下,国家就是社会中心、社会代表。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属于全民的生产资料,这是符合全民意志和利益的。 这种占有首先表现为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法权关系,即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进行社会规定和实行法律保护,绝不允许任何个人或集团凭借任何理由加以侵犯。但是,所有权必然要转变为实际的占用和支配权,必然要表现为经济利益上的要求。这种要求是通过社会规模的联合劳动和占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一部分剩余产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所有权就是通过生产劳动而自然享有并使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所有权.起初劳动所有权是劳动者集体因其劳动而享有的集体对于其劳动成果的占有支配权和享有享受权力,脱离集体所有权的个人所有观念得不到大家承认,因而也就不存在与集体公共所有相分离的个人所有权问题.财产所有权是与劳动所有权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权力,但它们在历史上由于个人关系的演变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只有在私有制社会才有个人所有权与劳动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取代劳动者劳动所有权规律的社会,是资产阶级的个人所有权取代和消灭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的社会.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才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的否定”确立和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劳动成果、在个人收入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合法享有不可剥夺的劳动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之权利.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9.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仅仅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的重要结论,而且是整个《资本论》,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现将《资本论》的一些论述完整也呈现出来,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得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只在是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但是私有制的性质,却依这些私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而有所不同。”他详细分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私有制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过程。 首先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特点是“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具有“私有权”。“生产者是自己劳动条件的所有者,靠自己的劳动使自己变富。”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劳动产品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是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至于劳动产品是作为生产资料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还是作为消费资料供自己享用,完全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情。但是要占有别人的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产品。这是通行的是商品所有权规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劳资关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体系中是否存在劳资关系 马克思论述的劳资关系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前提下,雇佣劳动者同资本家的阶级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形成的条件是在私有制下资本家占有全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果及其主要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的实质经济效果的一般概念,是指人们经济活动中的耗费同成果的比较。但是,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同,人们所说的耗费和成果,实质上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效果的实质是不一样的。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经济活动中的所谓成果,实质上是指的剩余价值。为了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垫支一定数量的资本,在资本家看来,经济活动中的耗费,是指所费于资本家的东西。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经济效果,实质上是指垫支资本同剩余价值的比较,垫支资本越少,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经济效果就越大。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下,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苏绍智同志曾在1962年第6期的(《学术月刊》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试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文章。他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下列几个观点:(一)考察生产资料所有制,既不应该把它的外延不适当地扩大到全部社会生产关系,也不应该窄到仅仅归结为一个归谁所有的问题,而应该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来综合加以考察。(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是相互联系的,但又不是不可分割的。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几个“权”可以分属于不同的阶级或个人,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单位或个人。(三)在“四权”中,所有权是最根本的,其他几个“权”都是由所有权决定的。而不论起决定作用的所有权或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最终都要体现在产品分配权上。苏绍智同志提出的上述观点,我认为是基本上正确的,也是很重要的。苏绍智同志的文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登     
劳动力是商品及剩余价值问题 陈明望(辽源市委党校)撰稿强调指出,劳动力就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消耗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根源于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则是剩余价值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然而,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职工毕竟在公有生产资料中拥有一份所有权;由此也区分了社会主义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反映的是剥削关系,以及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私营经济即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这个“私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它是相对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而言的。如何看待私营经济,即私有制。19世纪初叶,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欧文、博立叶等在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时,把矛头集中指向私有制,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确实,当时资本家搞原始积累,不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  相似文献   

15.
<正> 实践迫使人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但目前经济学界对于这种商品存在的原因及其特征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只能是社会分工,不能在社会分工之外去找商品生产存在的第二个条件,否则就是“商品生产存在条件的二元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交换根本不存在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问题。为了说明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内  相似文献   

16.
商品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完全的自主经营权。这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任何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都必须满足商品经济的这个内在要求。商品经济作为可以被私有制利用,也可以被公有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围绕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人们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所有权应当归国家,占有、支配、使用权则应交给企业,即实行“四权分离”。主张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历史上就存在过“四权分离”的状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四权”也应分离,这样才能既坚持了生产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所有制将经历哪些阶段,采取哪些具体的形式,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性将有什么样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企业发展并非都要搞股份制,也并非都要上市,股份制与上市本身不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制度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的改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股份制还是上市都不改变企业私有制的性质,因此既不等于也不代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而购股者从来不是企业生产资料和资产生利的最大获益者,更不是生产资料的真正占有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是否改制采取股份制、是否选择上市,都不代表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否,而且其自身的企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决定了当前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不应是与私有资本的“混合”.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无疑需要以某种具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为介质。然而,构建何种所有制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方能使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多少年来,传统社会主义的权威理论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种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就是众所周知的国有、国营、官办的形式和大锅饭、铁饭碗的平均主义(农村的人民公社在事实上也是这种形式)。这种公有制形式虽然消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