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英博物馆     
嵇发根 《社区》2008,(35):46-47
早上雾重,天地间朦胧着。便想到昨天的雨。于是与永太在旅馆的小店买伞,折叠的,很轻巧也很蹩脚的那种,嘉兴的曾燕主任喻之为纱布伞,却要5英镑一把,折合人民币70元呢!也只得买。  相似文献   

2.
稻草香     
姑姑给冬冬找来一把小阳伞。这把小阳伞可漂亮啦!天蓝色的尼龙伞面,上面印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气球。伞架子亮晶晶的可以照得见人。最好看的是伞柄。伞柄是个戴着飞行员帽子的小姑娘的手,小姑娘正朝人笑呢!  相似文献   

3.
雨季随想     
一我喜欢雨天;喜欢看到那些没有带伞的人在雨中漫步;喜欢静静地坐在窗户旁听着那潺潺的雨声;曾记得在一篇文章中讲到一个女孩每到下雨天时,就喜欢去各种音像店买关于雨的CD,然后回家和着雨声一遍又一遍地听,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10):7-7
从前,有一个人拜师学做油纸伞,出师之后回家自立门户也开始做伞。可是,他发现有一个环节总是出毛病。在伞顶端有一个木制的圆疙瘩,伞的骨架要插在它的周围,这是个关键部件,如果没有它,伞是不能撑开的,恰恰就是这个疙瘩总是开裂,伞也做不成了。没办法,只好再去请教师傅,他到了师傅家,看见师娘在前院忙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屋内撑伞会长不高的。大人们都这么说。其实伞怎么会在屋里撑开呢?那纯是儿时纯真幼稚的举止,尽管这样,可从此也不曾在屋内撑过伞。伞,注定是在雨中撑开的。一把油纸伞,一个丁香般的姑娘,悄悄走进我的心。小时候就渴望有一把伞,可那时,全家仅有的一把伞根本轮不到我。只有在晴天,在屋里偷偷地撑开,陶醉一番。那一种快乐的滋味换来的结果是大人的“在屋内撑伞会长不高的”批语。大人们是无法理解那种心情。心里想着长高,心里也想着有一把伞;终于到了懂事的时候,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把伞。那把伞陪伴我从家的雨巷中走出,走进了学校。“出门别…  相似文献   

6.
寻找自己     
三月,春雨潺潺而下。思绪茫然的我,心中郁闷。在雨中,我有一把很小、很小的伞,小到不足以依靠、伞下是我绵渺似的企盼,却随着那洒落的雨滴蹉跎成了泡沫。紧攥着手中的思念,思念的泪水也随着伞尖那滑落的雨滴颤落。纵然双肩驮着风雨,我也不愿就此沉沦  相似文献   

7.
最近搬家,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找出许多把雨伞来。这些雨伞,有的用过一次;有的是出差遇到下雨买的;有的是外出突然遇雨,只得临时买来用一下。时间长了越攒越多,竟然有十几把了,实际造成很大的浪费。这不由使我想到日本城市中的伞来。  相似文献   

8.
妈妈的眼泪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中午到超市买东西,看见几个孩子买打"子弹"的枪。这些枪都很好玩儿,也很贵。有一个孩子钱很多,买了好几支枪,还给了别人。他带领一群孩子到对面院子里玩儿枪战。我看了,心里痒痒的,  相似文献   

9.
刘玉堂 《社区》2011,(5):47-47
下雪的时候,我喜欢打着伞到雪地里去.到还没被人踩踏过的洁白的雪地里漫步。清晨起来,我照例打着伞出去了。那是附近大学后边的一座小山。山脚下的小路果然不曾被人踩踏过。  相似文献   

10.
伞的发展史     
十六月 《新少年》2023,(Z2):78-79
<正>炎热的盛夏是辽沈地区一年中下雨最频繁的时节,每到这时,雨伞就成了大家出行经常随身携带的用具。伞最早发明于中国,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如今的伞已经变得耐用又轻便。本期的智趣题,将带你了解一下伞的极简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和一位书虫朋友一起逛书店,我挑了半天只挑了2本,他倒好,不到半个小时,便怀抱着6本书到柜台结账了。看他买的书,最上面那本叫《普罗旺斯的一年》,还有什么《博尔赫斯诗歌集》等。我奇怪地问:你不是买过博尔赫斯的全集吗,怎么还买他的书?他笑着说:不一样啦,这本诗歌集内容更全面,封面也很漂亮,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喜欢就买呗。我觉得人和书的相遇,也是缘分。买那些陌生的书,我向来只凭感觉。这本《普罗旺斯的一年》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作者是个没听说过的外国人,但看书名就打动我了,我想内容肯定也不错……我张大了嘴巴,原来你是这么挑书的。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7,(4)
《诗经·卫风》有一首题为《氓》的诗,前半部写一对青年男女从相爱到结亲。大意是说一个敦厚的男青年到女家来买丝,目的不是买物,而是要娶卖丝的女子为妻。女子也有了情,就送男子回家,送出很远,  相似文献   

13.
一把油布伞     
江南的雨多,一年四季都不缺,即便在雨水贵如油的春季,也常有落雨的时候。到了雨季黄梅天,几乎三天两头都在下雨。雨水多,伞也多。每逢雨天,到处都移动着五颜六色的伞。从楼上望去,花花绿绿的雨伞,如同蘑菇一般铺满了大街小巷。那景象不仅壮观,而且也颇有诗情画意。(比喻手法的运用,使雨伞的美丽形象具体可感。)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6,(6)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回家向母亲诉苦:"那个女经理简直就是个不可理喻的巫婆。早上,看见她把一包茶叶放进杯子里,我连忙跑去给她倒水。可她却冷冷地说,难道整个办公室就你眼尖吗?中午我给她带了外卖,她又冷冷地说,干吗只给我一个人买?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吗?下班时下雨了,我看她没带伞,就把伞放在她的办公桌上,她又冷冷地说,有人会给我送伞的。你能不能不要总观察我?我哪里得罪她了?她总是对我这样!我只不过是想讨她欢心,让她感觉到我比别的新同事更细心更聪慧罢了!"母亲听后想了想,问我:"你说,美人鱼在王子眼中是什么?""美丽的爱人!""那她在厨师眼里呢?"  相似文献   

15.
三月,春雨潺潺而下;思绪茫然的我,压抑着心中的郁闷,无济于事;在雨中,我有一把很小,很小的伞,小到不足以依靠;伞下是我绵渺似的企盼,却随着那洒落的雨滴蹉跎成了泡沫;紧攥着手中的思念,思念的泪水随着伞尖那滑落的雨滴颤落;纵然双肩驮着风雨,我也不愿就此沉沦下去;然而我始终不明白,人们的心中为什么会有思念这一种情怀?  相似文献   

16.
蒋忠平 《社区》2013,(34):46-46
近日,居民赵冬梅早上到马路边的早餐店买包子,没想到刚买完包子,一转身耳机里的歌声就没了。赵冬梅习惯性地以为有电话打进来,伸手去摸兜里的手机,结果就只有耳机线了。她意识到手机被盗了,下意识地转身向后望去,行人匆匆,也不知道是谁。  相似文献   

17.
渴望长生,好多人还是陆陆续续走了,谁都没做到——从皇上到贫民。犹如逛菜市场,买着没买着可心的蔬菜,最终都要家转。候着散市更耽误工夫,且谁也不能给您签一张保票找俩铺保,生意难做,谁还有闲心诗意呢?  相似文献   

18.
送雨伞     
黄斌 《新少年》2011,(10):27-27
儿子刚读小学时,每逢阴寸天气,妻子都会把雨伞放在他的书包里。如遇放学时突然下雨,她也总是急忙到学校去送伞。这样过了好几年,儿子进入初中读书了,妻子还是经常提醒儿子要带雨伞。可是,此时人高马大的儿子并不理会妈妈的千般叮咛,往往到放学下雨时才想到没带伞。每逢此时,妻子送完雨伞总会唠叨:“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相似文献   

19.
任何舞蹈的存在,均会受其特定的历史环境、现实环境的影响,留在舞蹈的具象上。临县伞头秧歌"扭时不唱,唱时不扭"的表演特点也不能脱离开这一规律。伞头的"歌"和伞头带领下的"舞"是临县伞头秧歌的最佳表达;伞头是承载"扭时不唱,唱时不扭"表演特点的关键人物;秧歌与宋舞之间的承启关系又进一步印证着"扭时不唱,唱时不扭"的临县伞头秧歌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到姥姥家玩,那段时间流行玩赛车,我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看着我的赛车,既美观又实用,便纷纷围上来羡慕地问我:“在哪买的,多少钱?”我看他们那羡慕的目光,更得意了,便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说给他们一人买一辆,他们高兴得蹦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