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主旋律,它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首先,它孕育和产生了新的军事思想和海防理论,有力地冲击着陈腐的封建军事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发展战略和积极防御的海防主张。林则徐、魏源就是这种崭新军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其次,通过引进西方先进  相似文献   

2.
何谓文化救国论?在救国诸因素中,把文化摆在首位,以文化的振兴作为国家现代化的前提,以解决文化问题作为政治、经济等问题解决之基础。一、文化救国论的历史考察1.同治年间,传统文化救国论的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挑战在步步升级,中国社会内部的危机也日渐加深,同治年间,洋务派师承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创办军工厂,购置机器,试图在军事上重新武装,经  相似文献   

3.
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新式人才 ,是变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 ,留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一、倡导留学教育的几个重要人物  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魏源 ,在《海国图志叙》中提到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① 在这里 ,魏源指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攻夷”、“款夷”、“制夷” ,而最终目的还是“制夷”。最早实现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 :“盖当第四学年中尚未毕业时 ,已预计将来应行之事 …  相似文献   

4.
简论魏源改革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首倡放眼世界,学习西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提出许多革新内政、富国强兵的主张,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矛盾学说是魏源提出一系列改革思想的主要哲学依据,探讨这一学说,对于我们反思昨天的历史,搞好今天的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鸦片战争时,魏源辑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理论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揭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成为魏源理论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本文拟对《海国图志》的思想及对洋务运动的影响,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魏源的“师夷长技”主张是以儒家传统的“夷夏之辨”为其思想范式,而这一主张的产生,则导源于“以夷制夷”的策略需要。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魏源说:“为购洋炮洋艘,练水战火战之用,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富国强兵,不在一举乎?”可见,所谓西方的“长技”,在他看来,不过是用于“水战火战”之具——轮船火炮而已。魏源确实认识到了中国的刀剑戈矛决非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对手这个浅显道理,但他没有也不可能对除坚船利炮之外的西方的“长技”有更深的体认。这是因为,历史还没有赋予魏源、林则徐等“经世”派改革家以较深层次地了解西方的使命。“天朝之国”的迷梦和传统“夷夏”观念的浸润,使得魏源等人仅仅是“开眼”看世界,远谈不上“走向”世界。魏源曾有过几句赞美西方民主制度的话语,认为这种制度“可垂奕世而无弊”,  相似文献   

7.
王霸之争一直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先秦儒法二家的不同思想与态度是争论双方的主要理论来源。魏源立足于清末变局,讲求调和儒法,从而建立起更具包容性的王霸观。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功利主义目标,魏源将富强设定为衡量王霸的共同标准。魏源这种立足于现实政治基础上的王霸现在遭遇到西方的入侵之后,迅速转变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与“以夷攻夷”的功利思想与现实作为。魏源的政治变革思想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近代史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求索起始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与民族救亡的路程相伴相随的。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主题,可以概括为追求科学和理性精神。在师法西方的过程中,从器物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落后挨打的痛苦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感悟到了西方现代化的威力和气势,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作用,因而立志要科学救国。从魏源最先在“西器”中发现“西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到洋务派创建实业、兴办新式学校、译介科技文献,表明中国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科学技术的偏见与歧视的传统思…  相似文献   

9.
魏源的经济思想承前启后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方向。他的蕴含着变易的哲学思想是他经济变革的理论依据; 他的“缓本急标”论是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过渡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津梁; 他率先提出的“师夷制夷”对外开放和发展新式工业特别是民营工业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任敏同志在《光明日报》1990年7月8日第3版《史学》专栏上发表了一篇《魏源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文章,就魏氏在《海国图志》中首先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的战略思想,系统地论述了“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  相似文献   

11.
<正> 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惊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继林则徐、魏源等人发出探索“夷情”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响亮呐喊以后,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逐渐成为一些爱国士大夫议论时政、谋求富国强兵的热门话题,而且也成为下层社会部分有志之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途径。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就是在鸦片战后对传统文化产生  相似文献   

12.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前,他抨击时政,力主禁烟;鸦片战争爆发时,经林则徐推荐,曾协助两江总督裕谦办理浙江军务,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实际斗争,鸦片战争失败后,他努力探索清王朝衰弱和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于1842年底,完成了《海国图志》的巨著。在书中,魏源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善师夷者,能制四夷”的进步主张①。为了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他强调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情,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向资本主义国家寻找“制夷”的知识。魏源和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样,不愧是近代杰出的爱国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一位先驱者。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的炮声敲响了神州陆沉的警钟,有识之上一反传统虚骄心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只是为了“制夷”,为了“制夷”又不得不“师夷”,这就是本文所谓“对抗意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正是在这种对抗意识的驱使下产生,同时也是在这种对抗意识的支配下付诸实施的。另外,由于师法西方是在残酷现实的逼迫下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落伍。恰恰相反,古代中国辉煌的科技成就,令“四夷”臣服的帝国威望以及屡遭外族入侵却未被吞并的优越感,一时还难以使中国人从尊己卑人…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与“中西”之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从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变易史观的出现,从“变法”与“守旧”的争论到对“孔教”的批判,直至“中体西用”理论的破产,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进展的大致轨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历史哲学随之步入近现代化的历程,“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观念开始崩溃。  相似文献   

15.
聂志红 《北方论丛》2008,(5):139-142
鸦片战争以降,中国的工业化思想以“边破边立”的方式,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从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教条被不断修正和否定,发生了质的转折,逐步纳入到以工业化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思想轨道中。经过艰难的探索,近代中国在工业化的模式、战略及工业建设方案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后人继续探讨工业化问题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明正德年间,也就是明政权内外危机总爆发的前夕,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殖民者,便把他们的侵略魔爪伸向我国的东南沿海。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的斗争过程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特别是西洋的火器,就被中国人所认识。由此“师夷长技以刺夷”的战略方针和措施,也就不再是二百年以后林则徐、魏源的首创,而是在这之前,也即明季如火如茶的军事生活中得到过具体地实践。笔者就此,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魏源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改革思想和“师夷长技”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中的进步倾向,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魏源经济思想所代表的阶级倾向,一般论者几乎都认为已经具有了“资本主义倾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拟就魏源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贵州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黎庶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忧国忧民的中国人,开始冷静而理智地看待入侵者的“长技”,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等口号,认真学习、了解和介绍关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列强的新文化、新知识,以便从中找到拯救中华、振兴中华的秘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些披蓁辟莽、不畏世俗羁绊、敢于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是“先进的中国人”和“求进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观,影响并支配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不仅找到了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相互融汇的突破口.而且在这交流融汇的过程中,既冲破了传统夷夏现的围栏,也突破了传统道义论的束缚,使中国近代道器观具有了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王双印 《学术研究》2007,(11):98-102
在外敌入侵、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魏源所倡言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为近代中国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夷"与"制夷"的内涵与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本文试图分析、探求太平天国时期"师夷"与"制夷"方面的利弊得失,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