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策略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当译者陷入"信"与"达"的两难困境时,翻译策略决定了选词的取舍。《尤利西斯》的两个汉译本语言特征差异明显,其原因之一是翻译策略不同。翻译策略不同主要表现在用词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2.
文学名著在我国被反复重译,每个时期的译本透露当时的语言、出版、文学风尚、读者要求和总的社会文化情况。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展示了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众所周知,译者并非处在一种理想化情形下,而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中翻译。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说,翻译界一般存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通过对比研究分别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两部《傲慢与偏见》中译本,可以揭示译者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下主要倾向于哪种翻译策略,"归化"还是"异化";及随着两种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异化"的翻译策略是否最终会占上风。  相似文献   

3.
《茶馆》是老舍先生不可多得的名剧,素有"一句台词勾画一个人物"之说。本文从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思想出发,全面客观地对比两个英译本由于在翻译原则和策略上的不同,最终获得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文化词"龙"在西方文化中的不对等英译着手,通过后殖民翻译研究下权力观的透视,结合权力对"龙"的不同时期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指出翻译,尤其是文化特定词的翻译不论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都不可避免受到权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功能翻译理论对汉英颜色词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基础之上,根据译语读者文化,采取直译、转译或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了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内涵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吴小芳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3):55-57,127
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跨文化交际环境下的文化意象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前者只考虑源文化和作者因素,而后者只考虑目的语文化和读者因素,都有其片面性,不利于当前国际跨文化间的有效交流;以翻译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和谐性"为切入点,论述了翻译应该既有助于文化意象的传递又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对文化意象的理解;提出了文化意象翻译的"融合策略",该策略主张译文应尽可能再现源语文化意象及其内涵,真正实现翻译的和谐性,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8.
译者认为本国的文化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文本的选择和翻译中倾向于用"改写"的翻译策略,挪用自身的文化对原文本进行改造。这是一种建立在文化优越性基础上的翻译策略,不利于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容易造成目标语读者对他者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王晓蕾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6):65-66,81
从花样繁多的化妆品广告中,罗列出几乎所有的关于"防晒"的英文翻译,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的英译来找出关于"防晒"一词的准确英译,并由此总结化妆品广告翻译的策略,即将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相结合,全面地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期对翻译化妆品广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翻译策略的可变性。翻译时如何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原文的意义得以充分表达仍然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难题,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旨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入手探讨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论域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围城》翻译策略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翻译从来都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翻译与权力的运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哪里有翻译,哪里就有权力之争,翻译活动尤其是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权力的操控。归化、异化作为两种重要的翻译策略不是僵化的两级对立,而是一种动态的辩证统一。后殖民理论中"杂合"是归化异化策略的糅合,目前被认定是翻译的第三条道路,是译者抵抗文化霸权的手段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红楼梦》中的爱情隐喻为例,应用概念隐喻理论,通过两种译文对比、例证分析与理论解释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汉语中爱情隐喻的翻译,探讨译者的文化、情感心理体验差异对爱情隐喻意象的转换以及翻译的潜在影响。结论认为,文化语境与文学语境共同制约着"水"、"月"、"窗"等爱情隐喻的翻译策略及翻译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翻译不仅面临着英汉两种语言"切换"的需要,还担负着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话"的重任。文章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观照中医方剂英译,结合方剂术语的性质和文化特征,依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英译的适当策略以对外传输中医文化,并力图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者与受众的共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中,翻译策略是译者必须认真思考并慎重选择的问题。需要对翻译策略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等几个问题进行梳理,以美国小说"Gone with the Wind"的几个中译本为例,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的2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翻译高潮,也是第一个科学翻译高潮。遵循适应性传教路线,来华耶稣会士纷纷投入到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译介活动之中。他们以及与其合作的一些中国士大夫虽然未能建立系统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但是开创了"洋译华述"的翻译模式,而且还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观和翻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其翻译策略尝试了目的论翻译法,至今不失其借鉴意义。本文在全方位总结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基础上就他们的翻译活动特点、翻译观和翻译策略及其现代意义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6.
旅游翻译的目的是要唤起受众,诱导行动。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旅游翻译应注重突出译文的"呼唤"功能,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灵活应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两行诗句在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概念整合过程,及其产生的新创意义。继而分析新创意义的语用和语篇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诗句五种译文的对比分析,提出"语义溢出"翻译策略;并就新创意义中核心词汇的语义整合,提出"语义并入"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自1934年出版问世以来,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一共出现了四个英译本。其中,以2009年美国学者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的译本Border Town为最新。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金介甫被誉为"海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而作为跨文化的翻译文本,金译本的翻译策略较其他三个译本均有很大不同。受译者的翻译目的和读者接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金译本主要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对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都把翻译看做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能否成功交际的关键主要在于是否能够将文化信息处理(翻译)得当。在林语堂生活的时代,中西方极少进行交流,以至于西方读者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并了解中国文化。因此,这就决定了林语堂在创作《京华烟云》时必然会以异化翻译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目标语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在林语堂的异化翻译策略中,又以"音译"和"直译"两种方法见长。本文即用"音译"和"直译"的异化翻译策略来分析《京华烟云》中婚丧文化的英译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