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豪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2):36-37
文本<厚墙裂痕>通过彝民族的历史具象化地展示了当代少数民族所处的变革与维系的二难境遇;作者马德清通过自身无意识地显现了当代少数民族人所持的批判与皈依的二难情结. 相似文献
2.
盛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30-32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以"厚"为词中三味之一,频频以"厚"论词."厚"是从"沉郁"的风格里体现出的一种美学特征,它含有正、深、阔、沉、重、隐、曲的种种内蕴,被用来形容词中意蕴的幽深窈曲、飘忽绵邈,亦带有词人内心深处有感社会人生的情感色彩.于词中求"厚"之根本是词人要有温厚的性情,实现"厚"的途径是做到沉郁,具体采用比、兴手法."厚"对了解<白雨斋词话>的词学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大后方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战文学特殊风貌的典型代表.《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刊物.本文从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文学期刊《抗战文艺》入手,将全面抗战时期的文学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1942年以前)和后期(1942年以后),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小说人物塑造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广大群众在面临传统乡村生活即将终结的背景下心灵的悸动与命运走向。作者发掘了传统文化衰落中人的生存境遇以及人性深处的微妙变化,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薛文秀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9-161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褒贬不一、争议较多的人物形象。本文选择对宋江这一形象进行研究,首先,对宋江的生平进行概述;其次,对宋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宋江这一人物性格矛盾性的评价。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宋江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薛文秀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有关于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起义英雄形象,而其中“莽李逵”的形象最为鲜明突出。但李逵不纯粹是一个草莽英雄,他莽撞却不失孝顺,残忍却不失忠心,反叛却归于无奈,堪称梁山第一好汉。 相似文献
7.
杨小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作为同一时代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在他们笔下都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塑造了勇敢、善良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论《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定型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5):28-30
作者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有意让人物一出场便确定其基本性格特征,而后则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再通过人物自身及他人言行的"显示"加以强化,使其性格特征在叙事形态的外在层面上少有逆向或多重变化,呈线性稳定发展趋势.定型化表现在小说主要人物的出场上,具有定形、定性、定行的程式化特点.这一程式化的运用对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产生的辐射功能和在叙事操作中形成调动读者期待效应的审美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莫言文学的国际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被翻译成英、法、德、韩、日、希伯来语等四十多种语言;二是莫言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对莫言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本文将基于比较文学的视角,从《雪国》与《白狗秋千架》的人物形象出发,具体考察这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为莫言文学的域外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执事官"利奥的《历史》是10世纪拜占庭帝国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利奥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侧重性、集中性和丰满性三大特点。这些特点亦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两大主题,即拜占庭帝国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以及省区贵族势力向中央政权发起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3-86
《诗经·鄘风·墙有茨》的茨一般都认为是蒺藜的合音词,表示一种长刺的植物。安大简茨作■■,二字皆从虫旁,词义应与昆虫相关。《尔雅·释虫》载有蒺蔾,据考证义为蜈蚣。用居于墙上、活动于夜间、丑恶的蜈蚣起兴,引起夫妻夜间枕边所说之言辞,于诗意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13.
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实例,从译者的个人情感倾向、审美想象的不同运作以及译者文化取向等三个方面,揭示译者的介入不可避免地作用于翻译效果,使人物形象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对译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阎铁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6):43-45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描绘了封建大家庭走向衰败没落过程中的旧式人物、半旧半新式人物、新式人物的悲剧生活,对他们的人性进行了刻薄无情的剖析,人物形象塑造中蕴含着作者对生命本体、人生价值的思考,文本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阿宁的长篇小说《能耐》中塑造了陈占文、陈珀、祁淑琴等系列人物形象。贪官陈占文出狱后面临了种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折射出世态炎凉。陈占文的女儿陈珀却在生活的打击中逐渐锻炼成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贫困生祁淑琴也经受了生活的种种磨难,最终选择回归故乡,奉献青春,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阿宁的笔触深入人物内心,通过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歌《修墙》通常被理解为诗人意欲打破人际间隔阂之墙的呐喊。综观诗人的诗歌,并结合诗人的生平,我们惊讶地发现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坎坷,在他大部分的诗歌中,有一股忧郁、孤寂、漠然的感情暗流涌动。在对《修墙》的分析中,传统观点认为,诗人在质问那位修墙的邻居修墙的必要性,仔细分析后发现,恰恰是弗罗斯特率先发起修墙,是弗罗斯特自己在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建造了不信任之墙。弗罗斯特才是真正的修墙者。 相似文献
18.
19.
秋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青史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不仅是蒙古族历史真人 ,而且是经作家汉文化过滤后豁然而立的理想人物形象。作者除了本民族文化的审美把握之外 ,用儒家理想人格及参照汉族文学的人物形象 ,塑造成蒙汉文化双重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杜萍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2):105-110
译者们各自的神话观在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潜移默化地改写或影响了《西游记》中神话人物形 象称谓的英译,而具体的方式或媒介就是通过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和采用。通过对余国藩和詹纳尔的《西游记》全译本中神仙称 谓和精灵魔怪称谓的英译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勒菲弗尔的操纵和改写理论、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再加上中国传统 神话观,共同影响了对《西游记》中神话人物形象的翻译与改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