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电信业2008年重组后的政府规制、技术进步并结合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SCP分析框架对我国电信业进行分析(RSCPT产业分析法),具体阐述了重组后我国电信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问题所在,并对未来中国电信业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的改革,虽然距离预期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已经极大地激发了时我国电信业的需求。小灵通和CDMA见证了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和竞争。论文从市场性、经济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小灵通和CDMA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市场性上,小灵通优于CDMA,但是它们在经济性和持续性上都表现不佳。  相似文献   

3.
电信业是重要的公用性基础设施产业,准确核算我国电信业的资本存量是研究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对国民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首先搜集了中国电信业有关投资数据;然后对相关参数进行处理,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中国电信业1978—2010年的资本存量;最后估算结果和过去我国电信业发展状况相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业的资产积累过程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我国电信业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空间格局,基于我国区域电信发展差异的现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统计方法对1998—2008年间我国省际人均电信业务收入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电信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即电信业比较发达的省份集聚,电信业欠发达的省市相邻近。因此,必须考虑我国区域电信之间的空间影响因素和作用,以利于我国不同区域电信发展的政策导向和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电信业开放的实施情况,并结合我国目前电信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在后WTO时代我国电信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的演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改革使电信业成绩斐然,但在电信资费、准入和互联互通的接入规制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外电信业在以上方面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电信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应遵循如下改革思路:(1)按照自然垄断产业发展的要求,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2)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国内竞争环境;(3)着力提高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电信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电信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比较国内外电信业改革路径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电信业引入竞争、私有化和独立监管等改革手段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改革次序对电信发展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归纳并给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信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经历了高度垄断阶段、引入竞争阶段和市场试营阶段,目前,亟待进一步发展。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研究中国电信政策问题。旨在提高我国电信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寻求我国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求我国电信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产出导向的数据包络分析(DEA)超效率模型,对国内31个省市电信业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25个省市电信业的总体效率有改进的余地后,提出了相应的差异化发展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电信业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加大电信业与工业生产的相互支撑是提升电信业效率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中国电信业最新的效率水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静态分析、分布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整体和区域两个维度,以2005—2008年为样本区间,针对DEA有效性、技术有效性、规模有效性三个方面对全国31个省市的电信业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电信业整体技术效率较低,纯技术效率低下是造成整体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区域间电信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追赶效应比较明显;有效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注重规模经济效应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电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而且同一地带的不同省市区之间,甚至同一省市区的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电信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强的联系,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对电信业会有不同的要求。为明确区域电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电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状况,基于电信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理论以及东、中、西部电信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结合国际比较,对东、中、西部电信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就"十二五"期间东、中、西部电信业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网络融合深化发展的现实背景,首先引入Herfindahl指数衡量中国电信业网络融合程度,然后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电信业的全要素生产力及其分解值变化情况,并通过构建多元面板回归模型,对网络融合、政府规制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明显的增长,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在影响因素方面,网络融合和行业重组改革对中国电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价格上限规制政策则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市场规模、电信业重要程度等宏观经济因素也从不同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网络融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我国电信业的发展,论述了网络融合是电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技术、业务、终端、行业和管理监管等层面,分别分析了电信网络的融合,给出了可供我国电信网络融合选择的两个模式并提出了融合的几点措施,最后对我国电信网络融合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和入世带来的宏观环境的变化 ,加剧了中国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矛盾。推进了电信业的制度创新。为此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自组织理论 ,对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 ,从而认为应以强制性制度变迁推动产业层面的重组和企业层面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电信企业的形成。最后 ,结合我国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现状 ,提出了制度创新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电信业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政府职能冲突且监管能力不足、与竞争者和替代者的有效竞争格局未最终形成、资源与核心能力的整合不成熟等问题。应通过实施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提升的全过程战略管理、实现政府协调下电信业的有效竞争、注重关系资源的整合等措施,促进我国电信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德电信政策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WTO的背景下 ,我国电信业面临着开放的压力。文章通过对比中德电信的开放过程 ,从中得出启示和借鉴 ,为我国电信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信业务推广的扩散模型修正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将业务扩散模型引入我国电信业,从而预测电信业未来的发展空间。鉴于传统业务扩散模型前提假设与电信业务扩散的实际存在较大的不同,通过对电信业务发展历程的分析,修正了传统的Bass模型 借助固定电话业务发展数据验证了修正模型的有效性 明确了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为我国电信运营商未来业务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索洛增长模型和投入产出表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1979--2009年数据和1997、2002、2007年三个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对我国电信业产出的贡献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走势,目前超过40%;当前,电信业自身投入要素结构持续优化、软化,处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超越资本贡献的窗口期。同时,电信业作为信息要素的基本载体或国民经济的广义技术进步软要素之一,可以替代1/5的资本或劳动硬要素投入,约占了涵盖各行各业及各种技术进步要素在内的广义技术进步要素贡献的1/4。此外印证了电信业存在从中间使用型生产服务业向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逐渐演进的迹象、投资乘数较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电信业自然垄断性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电信业视为自然垄断行业,在国内外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念。由此电信业基本上处于独家垄断的地位,受到国家严格管制。自然垄断及管制理论的新发展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电信业引入竞争,在90年代初,我国电信市场也终于引入了竞争,这期间人们对电信业作为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进行了大量反思,对其自然垄断性有了新的认识,而这种新的思考是电信改革模式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综合通信能力迅速增强,电信行业高速发展。借鉴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的方法,纳入居民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测算2007年与2011年电信业对国民经济的乘数作用,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信业乘数作用绝对值从2007年的2.98提高到2011年的4.27,电信业对国民经济的乘数作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排位上升,其增长率高居榜首,高达43.18%,显示出电信业的高度的经济活力和投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