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国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最早、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颠覆了传统女性主义关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关系的认识,欲给"生理决定论"以彻底打击,但有"矫枉过正"之嫌。法国唯物主义对女性受压迫的物质性根源进行了探索,但探索的结果却分散在性、家庭、阶级和再生产等领域中而未能统一。这种"多元决定"女性主义理论,很难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二元模式"的超越,因为二者都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核心。  相似文献   

2.
"灰姑娘"是女性文学中历史悠久的主题,而女权主义运动在20世纪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的女性主义流派都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解读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似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当代的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主义的控制以及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甚至否定,根本上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在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潮,它是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大融合,其关于唯物主义女性主义、身份政治的论述表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一种既不兼容、又相互需要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女性主义的性别分析在概念基础、批判意识、政治目标三个方面具有对等性,这种对等性为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可能融合奠定了基础。阶级立场与性别立场中包含的多元政治内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诸多理论组合的不同意义,而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政治立场要求在可分辩的政治差异中保持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融合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藻海无边》续写了《简·爱》中被幽禁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的故事。本文试图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文本视域,对《藻海无边》中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予以阐释,指出小说中女性的命运与土地的命运具有"复杂的关系",透视男性的行为模式如何影响父权体制下女性与自然同被宰制的命运。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为解读该小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从茅盾的《庐隐论》开始直到1980年代,学者们对庐隐小说的评价基本都跳不开对其五四意识的肯定和对其创作"停滞"的否定,而此后的价值重估又多是站在女性主义立场对其持肯定的评价态度。现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站在质疑"停滞论"的角度,重新解读庐隐小说的"重复书写",从而发掘其小说中对时代及自身彷徨意识的曲折反映,克制其在主流话语下迂回坚守其文学独特性的尝试:欲说还休的五四经验,"我"的声音的坚持发出、犹豫不决的女性姿态,若隐若现的现实背景。  相似文献   

7.
《非色》是有吉佐和子系列社会问题小说的开篇之作。小说以四位日本"战争新娘"在美国的遭遇为主线,揭露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对人性的残害。"战争新娘"既是性别上的"他者",又是美国社会的"他者",同时,在美国社会,黑人又是白人的"他者"。文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就黑人阶层的"他者"处境和"他者"的话语权两方面对《非色》中的"他者"形象做探索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儿女英雄传》讲述了一个符合中国传统文人心态的"一夫双美"的故事。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十三妹,集"儿女真情"、"英雄至性"于一身,作出了种种侠义之举;而男主人公安骥却几乎毫无作为,仅止于被动地接受女性的付出,从而呈现出鲜明的"女强男弱"的两性格局。这与西方同类叙事文学中的两性格局大相径庭。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者的创作心态,并借助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中"女强男弱"格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英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劳伦斯小说的主题始终特别关注现代社会中的两性关系,并在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试图通过建立自然和谐的"平衡星体"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他对女性态度的变化在随后的作品中表现明显,并流露出日益明显的男权主义思想。文章从人物原型的角度追寻劳伦斯"平衡星体"模式中的失衡,探析劳伦斯女性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人的重新发现"之后,表现人道主义、主体性等"冲破禁区"的理论形态和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此时期很多女作家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从人道主义思潮中浮出,结合刘再复先生的"文学主体性理论"解读《人啊,人》《人到中年》和《方舟》三部小说,可以探寻女性主义如何从人道主义中生发出来并从根本意义上保证了人道主义概念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理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经历了从"女权主义"到"微笑的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话语不断遭遇曲解、质疑,产生女性主义者身份自认与指认的错位、创作意图与解读的背离。而思维和策略的调整或转换,意味着充满背叛、颠覆、先锋精神的女性主义已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文本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首次全面阐述,不仅为西方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中脱颖而出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供了总的方法论原则,也留下了一些有待进一步讨论的议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对经典理论进行批评性阅读的基础上,拓展了其论域,并提出了一种关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第三波女性主义浪潮中的"文化转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重新诉诸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性"硬核",《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参照也被重新召回。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以林白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从个体和性别体验出发,书写女性成长过程中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本文从林白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创作特点入手,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总结了林白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研究的学科化发展和女性问题纳入主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第二性》的解读逐渐转向学术化。这一时期,对《第二性》的讨论较80年代更加全面,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女性主义哲学两个视阈呈现出来,拓展了中国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的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女性主义先驱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创者,为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天使”一词本源于宗教范畴,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生了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劣势地位,为此伍尔夫首倡“杀死天使”,并于小说中多次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伍尔夫“杀死天使”背后的原因及意图,有益于进一步探讨天使在伍尔夫手中得以重塑和复归的历程,从而揭示伍尔夫两性伦理观的独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呼啸山庄>中对男女两性的疯狂言行的不同描写,来揭示小说中不仅有女性主义的思想萌芽,更有受父权思想潜在影响之处.这两种思想在小说中间杂出现,并在小说的结局处进行了激烈的争斗,最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对传统思想作了一定的妥协.小说中父权思想与女性主义的斗争,充分反映了作者创作思想的复杂性,小说的神秘之感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联姻”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是女性主义技术研究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在她们看来,女性的“工作”被限定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家庭或私人领域,而男性则广泛地分布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社会公共领域,这种劳动的性别分工成为性别政治不平等的根源。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公共领域的劳动越来越适宜女性,可以说,工业劳动和自动化技术为妇女走出家庭、获得解放准备了前提。对女性群体进一步“细分”,探讨与女性相关的技术问题或与技术相关的女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技术研究者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紫颜色》小说和电影在叙述视角、主题和人物情节塑造等方面的差异,揭示小说搬上银幕过程中女性主义立场的削弱,论述创作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尤其是性别特征对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审视女性主义立场论的论证方式和内容,女性主义立场论认为妇女与男性分工不同,实践决定意识,因而必定产生女性主义的立场和女性主义的视角;这一视角运用到考古学、林业管理、用人制度、科学标准的制定,具有独特的分析效果。但是女性主义立场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具有不完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誉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仅局限于从女性主义视角论证小说的女性主义意识,而少有从男性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评论.这里试从男女两种不同的视角——从男性视角剖析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从女性视角剖析作者的非女性主义意识,以期为小说的阅读和欣赏提供一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