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邀舞》是欧洲音乐史上第一首采用标题性思维的钢琴曲。作曲家将音乐与"邀舞"的标题构思巧妙结合,把"邀"的情景和"舞"的姿态用抽象的音乐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标题音乐的特征成功展现在钢琴音乐中,开创了用圆舞曲体裁创作钢琴音乐的先河,对推动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学释义学认为,一段文本或一件艺术品的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不会结束,事实上,它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本文从新的视角出发,以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学派的观点,如戴里克·库克的情感语言理论、阿恩海姆的“异质同构”说等为指导,论述了清新感在肖邦圆舞曲中的体现,并阐述了肖邦圆舞曲中的清新感与波兰诗人亚当·密茨凯维支的诗作及莫扎特音乐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肖邦所创作的具有古典音乐特征的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号)中,他已经有突破传统奏鸣曲式结构公式的趋向。这首织体清晰、技巧流利的奏鸣曲,为肖邦后来奏鸣曲体裁创作上的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肖邦是一位大胆的改革者。  相似文献   

4.
肖邦的钢琴前奏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研究其创作特点和创作风格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肖邦及其它钢琴作品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变化的和声与调性、充实浑厚的音响、丰富多彩的题材与内容等六个方面论述了肖邦钢琴音乐的浪漫主义风格,从旋律"声乐性"与"器乐性"的交织与并置、丰富多彩的乐曲体裁等方面论述了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论述了肖邦钢琴音乐在演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在概括肖邦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玛祖卡舞曲的音乐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材料发展、音乐构思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剖析了作曲家精湛的创作技巧与奇妙的艺术构思,以助于研究者、演奏者对肖邦玛祖卡舞曲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曹文轩继承了古典主义一脉的创作范式,但"古典"并不能概括其全部美学追求,其对文学"形式"的执着追求形成了其小说一个最鲜明的特质。悲剧快感、贵族趣味、语言嗜好三个特征是曹文轩作为古典主义者将其"形式"嗜好投射到小说创作中的明证。但某些情况下由于曹文轩对"形式"过分追求,导致其作品相较于前辈的京派大师显现出不自信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钢琴诗人”肖邦一生的创作都与波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这种体裁源自民间的舞曲,充满着浓厚的波兰民族乡土气息。笔者以“民族性”为角度,从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对肖邦的玛祖卡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呈现肖邦玛祖卡作品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古调式和声曾经在1600之前统治欧洲达1100年,后逐渐被调性和声所取代。两百多年后,肖邦在创作中重拾调式和声,使它再显异彩。而肖邦作品中调式和声使用最广的当属《玛祖卡舞曲》。《玛祖卡舞曲》的创作在肖邦音乐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肖邦作品中创作数量最大、跨越时间最长、最富于波兰民族性的体裁。玛祖卡舞曲中显现的波兰民间音乐舞蹈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变化多姿的玛祖卡节奏;二是大量的中古调式的使用。本文主要通过对肖邦在玛祖卡舞曲中中古调式的运用情况的分析,揭示其在作品中的巨大意义。同时,这些探析,对具有丰富调式音乐资源的中国的音乐创作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邦这位钢琴诗人在钢琴曲创作方面独树一帜,同时他的和声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色彩,肖邦身处浪漫主义时期但仍采用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框架,在此基础上开拓了浪漫主义和声,本文通过肖邦前奏曲来研究肖邦和声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凯特·肖邦的种族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肖邦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她的家庭背景都决定了种族关系问题必然成为其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肖邦在自己的作品中抨击奴隶制度,谴责种族压迫,反对种族偏见,希望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种族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其他的练习曲,肖邦练习曲有着艰深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以作品第25号第11首作为中心,解析其作品内涵及弹奏技术,提出了一些练习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要求,并对乐谱作了一些分析。通过对作品的这些分析与研究,了解其音乐特点、创作风格,探索作品中独特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从旋律特征、曲式结构、伴奏织体、风格特征四个方面来分析肖邦练习曲 OP.10 NO.9的创作方式与练习方法,并着重强调在演奏中所需表现的内容与要点.  相似文献   

14.
肖邦的钢琴音乐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音乐家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钢琴音乐文献室库中的珍品。本文对肖邦钢琴艺术的时代特征、艺术风格和创作体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圆舞曲也叫“华尔兹”(waltz)是流传最广的舞曲。圆舞曲的原词大约出现在780年前后,但类似圆舞的舞蹈则早就存在.圆舞是三拍子的旋转舞,跳舞时一对对的男女舞伴,按照圆舞曲节奏滑行、旋转,情绪欢快、活跃,在很早以前圆舞曲就已属于人民大众了。圆舞曲的速度大体是小快板,三拍子,节奏富有弹性,第二、三拍常常“抢拍”即拖长一点,而富于流行性。德国音乐学家库尔特·萨克斯在他的《世界舞蹈史》一书中把1750—1900年这一百五十年划分为圆舞曲时代,而本文将要介绍的这首1867年由“圆舞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完成的作品正是完成于这一时  相似文献   

16.
每每谈及钢琴音乐,不由得令人想起肖邦。他一生致力于钢琴音乐创作,在钢琴音乐史册中留下光辉的一页。就肖邦钢琴音乐的体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小型、大型和传统型。本文主要针对肖邦钢琴音乐的三种类型分别论述了其体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达明 《可乐》2010,(9):53-53
在奥地利,有一对同名父子,父亲老施特劳斯,一生谱写了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被人们赞誉为“奥地利的拿破仑”;儿子小施特劳斯。音乐方面的成就也辉煌无比,创作出了不朽之作《蓝色的多瑙河》,被冠以“圆舞曲之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从肖邦夜曲内在的矛盾性特征入手,论述了《F大调夜曲》的矛盾性因素,探究了作品矛盾性的渊源,依次对乐曲备部分进行了音乐分析.得出此曲以其独一无二的形式表现了作曲家内心无比矛盾的情结——肖邦秉持的创作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他的这一悲剧性内容的表达要求与夜曲的传统形式产生了激烈碰撞,最终形成了极具矛盾性的作品特征。作品因其完美的结构力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同时也阐明了其内在的矛盾性因素,详细论述了演奏这部作品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矛盾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肖邦谐谑曲作品在音乐理解、技术研究和演奏处理及相关方面的探讨和分析,并以降b小调谐谑曲为例,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内心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层面为切入点,论述演奏该曲目时应该掌握的一些特点,并且简要探究了谐谑曲的美学意义及其悲情内涵。其谐谑曲内容深刻而丰富,音乐旋律扣人心弦。谐谑曲这一体裁在肖邦的手中发展到了最高峰,并且是肖邦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推动下,胡适、郭沫若等人开拓了新诗创作的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实绩;但是同样为"五四"新诗作出重要贡献的瞿秋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瞿秋白"五四"时期创作的20多首新诗,属于"遵将令"的创新之作,不仅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初步探索出自由体新诗的形式特征,其地位和作用是应当重新加以认识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