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着困难,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气氛允许追求自身完善的个体人格的存在,这种对自身的追求稍不注意就会变成极端的个人主义即利已主义。作为最终要追求全人类的发展与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个人主义是不能作为指导我们道德建设的大方向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宗旨,呼吁社会本位伦理。本文对这一观点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与美国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个人主义渊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不同时期的个人主义理论具有不同的内涵。当代西方个人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尊重人和尊重人的价值,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个人主义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人的生命基调,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造成严重的社会弊端。当代许多思想家对个人主义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解释,以期约束和限制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于生命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成长,针对现代社会普遍的颓废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侵蚀,生命教育应该有三重境界与目标:最低层次是反对颓废主义、珍爱生命;第二层次是反对功利主义、丰盈生命;更高层次是反对个人主义、超越生命.人对"生命"的体悟是这样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也应是针对不同的生命成长需求而层层递进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为当代青年特别是高校学生带来了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创新、务实等有价值的精神品质,形成了一系列正面影响;同时,市场经济也给当代青年特别是高校学生带来了唯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诚信疲软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个人主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它是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 具有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合理的个人主义”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个人主义产生的最终根源是私有制, 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它在当前我国社会中仍有广泛的市场, 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要有效地克服个人主义, 必须同时加强道德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理性个人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有别,其理性特征表现为遵守法律、享受由法律限制并由法律保障的个人自由.在理性个人主义的文化中,出于人们的自觉选择,社会公德和对共同体的深厚感情也能产生.整体主义容易产生的弊端是形成依附性的人格,但作为生存策略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还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Individualism与"个人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社会一直居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individualism,但individualism并不就是国人眼里的"个人主义",更不等同于利己主义.因为张扬个性自由、崇尚个人权利、强调民主、平等,同时也尊重他人及其权利是individualism的真正而典型的特征.但把individualism译成汉语,就成了"个人主义",就变成了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等极端利己主义的代名词.实际上,以个人为本位的individualism与以群体为本位的集体主义是中西文化价值观的两大基本表现.本文从individualism的传统文化探寻西方社会中individualism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状况,以期重新审视并给以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期待"问题意识的革命",其要义是由精神世界中"道德的独舞",进入对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的哲学诊断及其精神形态的追究。三次持续调查的海量数据显示,当今中国社会呈现"道德问题—社会信任危机—伦理上的两极分化"的"问题轨迹",个体道德问题向群体道德问题的积聚,群体道德问题演化为伦理存在和伦理认同危机,伦理存在和伦理认同危机演化为伦理上的两极分化,是"问题轨迹"的精神节点。人的精神世界中逻辑与历史地内在分裂为伦理上两极分化的可能性:"单一物"与"普遍物"的"伦"的两极;"高贵意识"与"卑贱意识"的"理"的两极;"贪民"与"贱民"的人格的两极。一旦现实条件具备,可能便转化为现实。现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不是西方式的伦理形态或道德形态,而是伦理与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伦理—道德形态",它是与传统一脉相承的"中国形态"。在伦理上两极分化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发生的背景下,必须将"道德问题意识"推进为"伦理问题意识",建立"伦理—道德问题意识",达到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性角度切入,重评杜甫与儒学之间关系。杜甫取儒学的人道精神,又借重道家对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之追求,形成自家具有个性的人文关怀,在实践中以己饥己溺之亲历去亲证"一国之心",由是在现实的人伦之际保留"真我",进入既有道德又超越道德的"天地境界"。杜之真性情使其能"以我为诗",推动诗歌创作从题材到形式的新变。  相似文献   

10.
君子人格修养路径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突破了道德理论说教、注重实践、寓教于乐,为后代道德教育指明了科学路径。在现代人际交往中,有道德、讲诚信、有爱心,仍然是一个基本原则。君子人格在现代社会,应该具有现代内容,如何将现代社会的"民主、独立、自由、平等"融入君子人格,如何将君子人格融入公民人格,仍然值得我们长期关注、探索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模式的价值取向,揭示了个体与群体在利益分配和目标取舍层面上的文化心理倾向。研究以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为对比基础,以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为讨论对象,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展开。研究表明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中,基于利益选择优先性的差异而形成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在思维方式,面子,社会人情关系,隐私观念、责任意识和成功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可以描述为"好大喜小,内实外虚"。美国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崇尚个人奋斗,尊重个体的权利,提倡个人对个人的社会关系等。本研究指出中美不同的价值观塑造了中国的太极式思维和美国线形思维模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观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中。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挖掘和认可差异,减少文化中心主义对交际的消极影响,倡导具有全球普世价值意义的价值,减少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而出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的新突破.西方社会科学中流行的个人主义解释模式构成其方法论的学术背景.约翰·埃尔斯特构建出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框架--以方法论个人主义为方法论原则,以意向性解释尤其是理性选择理论、博弈论为具体解释方法.围绕方法论个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的争论逐步凸显出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论的全貌.只有运用辩证法精神,才能恰当处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的关系、理性选择理论与功能解释的关系,才能准确评判与把握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商业道德的文化因素已经引起了来自商业界,尤其是跨国公司经营者和国际贸易者的广泛关注。文化价值差异性影响着人们对可接受行为的看法,并且影响到道德伦理的决策过程。为了加深对文化影响商业道德行为的理解,我们探讨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C)文化对道德决策过程的可能影响。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C)文化对道德规范判断与道德选择的敏感性产生影响,而个人主义者的规范判断、道德选择以及道德行为与集体主义者大不相同。由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C)对道德问题确认与规范判断的影响可以被道德模式结构所控制,因此,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C)文化可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途径影响着商业道德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4.
集体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应该信奉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对人性向善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长期对集体主义的误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使集体主义原则在人们心中动摇了,集体主义因而深陷困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集体主义的含义和本源,分析集体主义深陷困境的原因,探究集体主义是否还应该是我们规范人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价值体现,它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构成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和理论前提;市场经济内在地包含着个人主义的价值诉求和生长基础,为个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但从本质看,个人主义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集体主义取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能以个人主义代替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6.
幸福问题是个万古常新的伦理学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问题有过阐述,亚里士多德汲取了梭伦、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以及柏拉图等哲学家关于幸福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幸福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幸福就是中道,幸福需要外在的善作为补充的,这些论述告诫人们,幸福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幸福就是思辨的生活,幸福应该遵循“小我”与“大我”相统一的原则。本文试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来源、内容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三个方面来阐述笔者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文化偏至论》与鲁迅后来在“五四”文学革命时创作启蒙主义的“遵命文学”所表现出的启蒙现代性思想是前后一贯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思考与主张,特别是在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分峙的命题上,完全跟上了当代世界的哲学思潮。鲁迅对新文化建设的见解“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当时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巨大工程。鲁迅是极其睿智与具有远见的,“立人”思想、个性主义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健全的人格是以个体性发展为前提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结合。西方文学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西方文化以个体自由为重心的人文精神,对于生长在重群体而轻个体的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国青年的健全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学中,要使青年人通过文化比较认清中国文化重群体而轻个体的传统的弊端,懂得如何从体现个体自由精神的西方文学中获得可贵的借鉴,同时也要认识到西方个体自由传统的实质及其消极因素,以及经过现代诠释后的中国重群体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发展有三种状况 ,即无独立性的人、片面独立的人和自由个性的人 ,它们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是在个人与整体的不同关系状态中产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不仅显示了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两种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与整体的关系 ,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 ;而且揭示了只有在集体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 ,个人才能获得自由个性 ,从而为当代提倡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