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烟,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早已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和认可。但是,面对当今日趋纷繁复杂的诸多社会现象,恐怕再也难以找到一种比吸烟更令人困惑和忧虑的现象了。一方面,随着有关吸烟对人体有害的研究报告的大量问世,吸烟正日益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但另一方面,吸烟却象一种顽强的流行病,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控制,反而正在日趋盛行和蔓延,“烟疫”的“病毒”——烟草或香烟,不但未被消灭或取缔,反而受到社会的宽容和人们的普遍喜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反常”情况?人们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吸烟?在我们看来,今天,人类在对待吸烟这个问题上,也正面临着对自身“恶习”的挑战。“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人类已到了必须在吸烟和健康之间做出明智抉择的时刻了。一、吸烟,一种不可思议的“瘟疫”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但是,有关社会保障及其法制化方面的理论研究,目前却明显地滞后。为此,本文试就我国社会保障及其法制化的重大意义略陈粗浅看法,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一、社会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伴生物,它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认识:首先,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思想,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有,它反映着人们对自身权利和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例如,中国古代曾有过孔子的…  相似文献   

3.
性,虽然属于生理学和医学范畴,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例如,虽然性冲动本身属于生物现象,而满足性冲动的各种方式却为社会和心理因素所左右,因此,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说,作为影响性行为的因素更多地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从更深层次对性问题的社会准则加以研究。自人类社会摆脱蒙昧而进入文明时代,性就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远古及中古时期广泛存在着的以性及生殖器作为图腾加以崇拜的历  相似文献   

4.
外遇现象是现代婚姻家庭中比较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时代的推动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人们的性爱意识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性爱意识必然要给某些婚姻和某些家庭带来动荡的因素。充当外遇对象的“第三者”和“第三者”的追求者,显然违反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因而遭到了人们的唾弃。但外遇现象的流行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它既然存在,我们就应该正视它,切勿简单化。本文试就外遇现象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再婚礼赞     
看了此文的题目,有人会疑虑,有人会沉思,有人会不屑,有人会叫好,有人会反感憎恶,有人会激动不已。因为,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一个深藏不露的热点,触及了人们意识中的一个敏感部位,触及了我们民族集体意识中的一块心痛。为再婚礼赞,有必要?有理由?回答是肯定的。礼赞再婚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诗言志,乐抒情。由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带给人类的良知,使他们衷心礼赞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这些美好事物遭受劫难和蹂躏时尤其是这样。再婚就属于这样的事物。它美好,却还在受磨难,因此对它的礼赞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我们礼赞再婚,是因为有许多不得不赞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杀死自杀     
正作为人类社会隐秘的伤口,自杀已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有时一个微小的举动就可能改变一个人对生死的决定。在龙观医院这张深红色的会议桌上,面巾纸总是消耗得太快。多年以来,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总有一些人来到这里聚会。人们各自从包里倒出水果零食,跟桌上的塑料插花和纸巾盒摆在一起,开始聊天。纸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经常有人说着说着,就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这种聊天通常始于陌生人之间的自我介绍,最后止于亲人般的相互安慰。深红色的会议桌见证了太多隐忍的或放肆的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读者: 在这封信里,我们要讨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既遥远又现实的问题——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现象的文化问题。说它古老和遥远,是因为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到来而同时到来的,社会生活,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生活。说它年轻和现实,是因为当代社会变化中,最新奇、最时髦、最令人感兴趣的东西莫不首先出现在文化领域;当代最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最令人困惑的社会现象,几乎都跟文化这个东西分不开。确实可以说,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消极的、丑恶的社会现象严重地危害人民的安居乐业,危害社会的正常发展,人们往往把它归结为“×害”。古代的周处去除南山虎、北海蛟和横行乡里的自己这“三害”固然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而现代社会中的问题却要复杂得多。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指出,解放初期早已绝迹的一些丑恶现象现在又重新出现,几年来,这些丑恶现象愈演愈烈了。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生活中,对于一些自然的、物质的事物,人们的评价一般不会相差太远。例如吃饭,人们认为这是必需的,大概很少有人认为这是罪恶。金碧辉煌的大厦,人们赞日:“美哉仑兮,美哉奂兮”,大概很少有人会认为它“难看极了”。唯有性,有人认为它美,它高尚、它是人的合理需要,而有人又把它视作黄色、淫秽、低级、下流。怎么会出现这种截然对立的现象呢? 几千年来,人类的性观念,总是在性禁锢——性放荡这种矛盾的两极中来回摆动:不是把性看作淫秽、下流、加以禁止;就是认为可以不受任何约  相似文献   

10.
D.米利塞维奇的著作《社会主义和价值理论》,就社会主义最流行和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进行了探究。经过很大的犹豫、困惑和对各种基本经济类型的否定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当今社会主义工业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肯定商品生产和运用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从它建立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理论的作用不仅在于解释和赞扬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而且还在于它应当“为人类活动的合理化提供新的解决办法力,必须承认,这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当前所处的紧要时刻,是必不可少和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规律,严格按照这些经济规律办事。而在诸多经济规律中,首先需要加以研究,需要按照它办事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深刻地、全面地论述了这个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支配作用。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12.
一、大自然──经济风险的第一故乡 自然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天敌。作为朋友它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和条件,而作为天敌它又不断地制造各种风险,使人类饱尝优患与苦难。诚然,灾难不等于风险,但是从生存与经济环境的选择看,由于交通与迁徙手段的落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社会制度的制约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自我束缚,内外之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在古代社会谈何容易,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明知道黄河泛滥也还得在黄河边上居住,明知山洪会爆发,也还得在山脚下构屋筑田。14世纪英国普遍流行的 “黑死病”,日本大正12年发生…  相似文献   

13.
《社会》1985,(1)
英国学者D·豪伊特在评价大众传播工具与社会问题关系时指出:“这一工具不仅能扩大人们的视野,而且会使他们亲眼目睹我们世界的黑暗和悲惨的方面。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得到的消息,与个人的经历一样,形成人们对其生活着的世界的认识。”小报也好,大报也好,能够广泛流行,是好事并非坏事。但问题是如何流行,靠什么内容流行,朝那个方向流行,这至关重要。有人说时髦和流行是客观的,自生自灭的,不以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人的诸多"时髦"爱好中,吸烟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支持者说吸烟可以带给人刺激、灵感,反对者说吸烟只会给人带来癌症。然而,无论如何,烟草只会在人类生活中幻化成长,却不会消亡。在中国近代史上,吸鼻烟就曾经是风靡一时的时尚。皇室贵族、世家子弟,乃至凡俗平民,都将吸鼻烟当做一种消遣和乐趣。而由吸鼻烟衍生出的鼻烟壶这一器物,也成为当时工艺界创造力的汇聚,甚至有人认为,在清代才出现却很快成熟的鼻烟壶,是中国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的雇工,是指私营企业主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他人进行生产活动并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一种经济关系。雇工现象产生于80年代初,近10年来,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雇工经营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到198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约25万家,雇工400万人。雇工现象一产生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有人担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雇工不与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现象相违吗?雇佣劳动关系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就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了。雇佣劳动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关系是多种社会所共有的,它同私有制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存过,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变成了:“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恩格斯指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说吸烟会致癌等等,这是生理灾难;殊不知,吸烟会产生社会灾害,得“社会癌”是更为严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马俊峰 《阅江学刊》2014,(5):101-106
生活世界开启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同样它以自身的整体性纠正着人类前行道路的偏差,它使得人们在社会之中建构的各种权利获得了合法性和合理性支撑,同样,它促使人们认识到,对共同体的忠诚是公民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人类必须对生活世界或者栖息之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对自己生活的共同体应该负有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促使人们产生一种生态公民身份,以便人们更好地处理人对自然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李莎 《青岛画报》2011,(4):30-32
有人曾说过"衣服和鞋子,去年是新潮,今年是流行,明年是过时,10年之后为老土,50年后又成为时尚,100年以后就变成前卫了"。服装是潮流的先行者,它所代表的流行周期已大大缩短,送潮流一句魔咒:10年时尚一轮回。  相似文献   

19.
论人类的类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探讨人类的类本质简单地说,人类的类别本质(即类本质)就是人类和其他物质存在区别开来的本质,它是人类自身的根本规定性,人类之为人类的基本特质。这些表述只是一些简单的抽象说法,如果要讲起人类的类本质的内容,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人根据马克思的这样一句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认为人类的类本质即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实际上是“个人的本质”,即社会中人与人相互区别的规定性。由于这种本质是社会关系赋予每个人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一直是人们争议不休的问题。在我国,有人把起点平等作为公正的根本内容;有人把平等地分配社会的好处和坏处、平等地分配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社会公正的最根本原则。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公正观。本文暂不评说哪一种更好,先谈一谈社会公正的标准问题。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所接受的文化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