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利辅助侵权肇源于美国普通法,经1952年《专利法案》成文化,免责条款亦相伴辅助侵权而生.在美国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免责条款不仅在专利辅助侵权制度中作为构成要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较好地弥合了辅助侵权与专利权滥用的冲突.虽然辅助侵权相关制度在我国长期缺位,但我国法院和法律规范中亦存留着辅助侵权及免责条款的精神;故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应借鉴美国经验,明定专利辅助侵权的免责条款,弥补罅漏,实现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2.
自从美国《新千年数字版权法案》第512条规定了“避风港”条款以来,虽然版权人对该条款诟病颇多,但并未能阻止各国立法者相继将该条款引入本国版权法。实现正义是所有立法应当遵循的目标。也是所有立法能够得到普遍遵守的保障。“避风港”条款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概是因为其实现了立法目的指向中的法律正义、立法责任分担中的法律正义与立法价值追求中的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2款一直是个有争议的条款。它不是一般条款,又因内设“违反本法规定”而限制了原则条款的扩展适用。由此,这个条款束缚了行政机关规制“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手脚,也使司法机关裁量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依据模糊不清。在新一轮的修法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建立一般条款并协调与之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美国《关税法》337条款的内容特点做了深入和客观的分析,对337条款与WTO有关贸易规则、美国301条款、反倾销条款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及我国企业在对外经贸往来中如何应对337条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5.
同长期以来反倾销明确针对中国不同,在以往的实践中,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不适用反补贴法.但近年来,美国改变立场,通过国内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两条途径对华逐步适用反补贴,反补贴已成为中美贸易磨擦新热点.美国2012年通过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税法》(4105法案)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响.文章着重分析了美国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反补贴实践的发展态势,揭示了美国对华“双反”的本质,并就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同属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世界气候政治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国内气候变化立法的一举一动,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及立法也将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介绍美国第111届国会以来主要气候变化立法的发展及其背景,并对主要气候法案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相关的减排目标与时间表、碳交易机制设计、碳税制度、技术创新支持、保持竞争力和防止碳泄漏、各州与区域性项目的互动等问题的条款,思考了美国气候变化立法对我国今后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影响,相关法案中的贸易条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总结了对于我国今后相关气候变化立法可能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WTO机制下的美国贸易法“301条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长期以来既是美国开拓海外市场和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最有力工具,又是美国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最重要的国内法依据之一,但其同时也是一项最富争议的贸易法规.虽然世界贸易组织早已确立了较为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但美国始终不放弃"301条款",继续使用该法律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措施进行调查、谈判,甚至威胁和报复.中国作为深受其害的经济转型国家,有必要研究和积极应对,并以WTO争端解决机制为依托,借助多边框架据理力争,解决国际纠纷,多渠道地捍卫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宪法商事条款是联邦政府权力扩张的一个重要宪法基石.1990年代中期以来,最高法院力图通过重新解释商事条款,为国会州际商业规制权划定出合理的边界和范围,但最高法院内部保守派和自由派大法官之间的分歧与对立致使最高法院对商事条款的解释与运用出现反复.《医改法》引发的宪法诉讼已经摆在了最高法院大法官面前,其中主要争议就是如何解释商事条款,由此引发的三大焦点问题是:强制公民个人购买医疗保险是否属于“州际商业”的范畴,如何判断和适用对州际商业产生“实质影响”原则,以及在个人医保问题上如何平衡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关系.如何应对这三大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  相似文献   

9.
在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不断遭遇来自美方的贸易壁垒,最具有杀伤力的就是“337条款”和“特别301条款”。这两个条款一个保护其国内市场,一个制约与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的贸易政策和法律,内外结合,杀伤力极大。对这两个条款进行比较并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贸易法中的"301条款"与其经济霸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历来为各国所病诟。美国依靠“301条款”的目的在于积极推行其经济霸权,迫使其他贸易竞争对手开放国内市场。对美国贸易法演变的进程作纵向考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301条款”的实质在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经济霸权,此项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刻、全面地反映出当代国际贸易体系中经济主权与经济霸权之间的斗争将长期存续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美国《超级基金法》免责条款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1980年《超级基金法》(全称《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是美国为应对70年代末国内严重的危险物质泄漏事故而制定的,是一部关于危险物质泄漏治理的重要立法。1986年和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该法两个重要的修正案。论题着重对《超级基金法》及其修正案中的免责条款进行分析,并结合美国判例法的特点挑选了该领域较有影响的案例进行了说明。在解读《超级基金法》及其修正案免责条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级基金法》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借鉴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之合法性解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依据“337条款”进行的“337调查”作为一种过于严格的贸易保护措施已经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也给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造成高额损失,鉴于此,分析了“337条款”与WTO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来考量“337条款”的合法性。分析结果表明:“337条款”已经违背了GATT第20条前言的内容,并且也违背了TRIPs协议的权利与义务相平衡这一基本原则。对我国目前遭遇“337调查”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试论美国宪法中的"协定条款"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协定条款”的成功给我国宪法相关内容的修改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实际上,我国宪法“行政协议条款”的缺失,在理论上引起了人们对地方政府缔约权的违宪性的怀疑,实践上导致区域合作的犹豫不决,甚至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形下,该宪法条款的出台似乎势在必行。其立法模式是,宪法只是原则性地出台“协议条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组织法》规范,并在其他法律或行政法规中以“实施细则”的形式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4.
保护相对人利益是规制格式合同的基本出发点。我国《合同法》第41条后段规定:“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显然,这一规定只考虑了在多数情况下非格式条款有利于相对人,而没有兼顾特殊情况下格式条款也有可能更有利于相对人的客观实际,因此,该规定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既然《合同法》已规定了“条款有疑义时为不利于使用人”的原则,则没有必要再做出第41条后段的规定,否则,有“添足”之嫌。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十至十一月美国众参两院相继通过由众议员詹金斯和参议员瑟曼德等人向国会提出的《一九八五年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强制执行法案》(即“詹金斯法案”),如果这项法案一旦成为法律,将严重影响十一个亚洲国家(地区)和南美洲巴西对美国的出口。对此,里根总统使用了否决权,最后否决了这项法案。美国立法和行政当局在贸易政策上出现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究竟如何看待与对待这一问题,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实质,研究制定对美贸易的相应措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制宪大讨论中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关于《权利法案》和其中的新闻出版条款的争议,可以看出人们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认识与对人类的其他自由价值的认识一样,都是在具体的场景下针对具体问题得出的认识。从一个个美国新闻出版自由与其他价值冲突的具体场景出发,我们才会更真切地把握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原意"。  相似文献   

17.
《涉外腐败行为法》是美国国会于1977年制定,并于1988年和1998年两度进行修订的涉外反贿赂法案。该法案主要由会计条款和反贿赂条款组成,法案主要是针对美国在境外的公司和个人在从事商业活动中向外国官员贿赂进行定罪法律规范,同时还要求具有公共贸易供应职能的公司在财会做账、账册、记录和内部控制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该法案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制订相应的法律规范,同时也促进和推动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特别在制定区域性和全球性反腐败公约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我国完善商业贿赂方面的法律规范也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国际商事合同法律规则统一性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国际商事合同法纳入贸易惯例条款,实现了国际商事合同法律规则与国际贸易惯例的有机融合。从《联合国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到《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贸易惯例条款在晚近国际商事合同法中不断扩张。面对国际商人法的复兴,中国必须有所准备并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9.
WTO条款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分析了与高技术产业相关的WTO条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及其影响,针对加入WTO后这些条款可能给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宪法的州际贸易条款赋予联邦以立法形式调控州际贸易事务的权力.由于宪法语言的弹性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从制宪至今,联邦和州之间的权力界限一直存在分歧,而作为分歧仲裁的最高法院对于贸易条款的诠释也处于变化中.从19世纪早期之前的广义条款时代,到20世纪初的严格条款适用时期,再到20世纪中期以后的联邦权力扩大.州际贸易条款的演变宏观上反映了政治经济环境变迁,微观上总是以州际贸易的界定、权力的性质、归属等为技术切入点,它们的变化构成了州际贸易条款演进的技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