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农民工,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名字,记录和承载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变迁与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民工基本被定格为一群工作在城市但家在农村的人。但是,自从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长并走上社会,他们在城乡间迁徙的特征正逐渐淡去。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几代人曾经生活过的农村只与他们的父辈有关,他们在城市出生、长大,理所当然也应该是城市居民。然而,这个肯定的答案至今未得到社会的共同认同。 相似文献
4.
梅宇琪 《社会观察(上海)》2010,(4):23-24
要分析“民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要看一下新一代的农民工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如今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第一代农民工逐步退出一线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多的第二代农民工进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并将成为这些区域的主流劳动力群体。与他们的父辈不同,现在80后甚至90后的农民工最大特征是有着非常明确的个人需求,忍耐力更低,责任感不是很强,“吃苦耐劳”等农民工传统价值观颠覆,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较低,对工作环境和收入的要求却比较高……这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养老与分类保障给农民工提供养老保险是一种公平的选择,同时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内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发展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与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第二阶段是迁移劳动力中的成功者在"乐业"之后寻求"安居",在迁入地居住下来.农村人口只有顺利地走完以上两个过程,才能实现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人口管理体制下.农业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与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被分割为两个不相衔接的过程。这样,“城市农民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阶层就出现了。在我国城市现有的住房保障体制下.“城市农民工”的特殊身份.相应产生了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试图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消退以后,企业出现了复苏。虽然部分企业面临"用工荒",但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而只有彻底改变新形势下求职难、招工难的"两难"境地,才能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开发,才能更好地推进当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加大宣传,推进转移就业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浪潮。新世纪以来,与初期未婚年轻人流入城市不同,许多已婚且有子女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流动大军的队伍。 相似文献
10.
如果站在国家社会的立场上,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历史视角看,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这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农民工制度,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更是十分不利的,将会造成无穷的后患。这种制度安排是必须改革的。 相似文献
11.
12.
农民进城务工对农村家庭养老已经并继续产生着很大影响,农民工的代际转换和阶层分化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一代农民工与二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正在改变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和未来,因此需要我们对其中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和预见。 相似文献
13.
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农民目前在公正对待方面所面临的种种极为严重的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的农民有8亿多人,农民的公正对待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一句空话。就此而言,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其中,有一些习以为常的却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提法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更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留守妇女婚姻不稳定,婚姻状况不乐观,导致离婚率成逐年上升趋势,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在此呼吁,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关注和参与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保障"留守妇女"群体共享社会温暖和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 ,1980年5月 ,以《中国青年》发表署名“潘晓”的信《人生的路呵 ,怎么越走越窄……》为标志 ,一场规模空前、历时一年多的“潘晓问题”大讨论 ,亦即“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 ,拉开了帷幕。“潘晓问题”大讨论 ,是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转眼间 ,20年过去了 ,我们 ,已经站到了新旧世纪的交叉点上。此时此刻 ,对这场大讨论进行一番回顾与思考 ,不论是对当代中国青年人生观的合理建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还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7.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成灾。结果从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粮食生产大幅度下降,国家粮食库存急剧减少,粮食局势非常紧张,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花了很大力气,采取了许多措施,方才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与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但在这一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实践中应着力做好五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近日在一次研讨会上语出惊人。他说,“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因此,考虑到“龙”的局限性,吴友富建议,必须重构国家形象品牌。 相似文献
20.
徐小青 《社会观察(上海)》2006,(1):32-33
"十一五"规划建议突出强调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这集中体现在"六个必须"上: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保持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日前由上海国际经济交流基金会和上海社科院企业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上海企业论坛--'十一五'规划重点解读"会上,几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