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婆婆和丈夫曾经特别想让我生个男孩,但我生了女儿后,家人也对她非常疼爱。前不久,9岁女儿突然哭着对我说:"妈妈,我是个女孩是不是让您很失望?如果有来生,我真想变成个男孩!"孩子的话让我震惊:我从来没有表现出生了个女儿就遗憾、失望。怎样做,才能让女儿意识到家人都很喜欢且在意她呢?  相似文献   

2.
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 老人反问: “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3.
多看了一眼     
佚名 《老年世界》2008,(20):1-1
有一回,听一位老人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群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相似文献   

4.
多走一步     
一位写小说的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去一片麦地里寻找忘在那儿的水壶。那片麦地非常大,麦子又长得高,水壶却很小,朋友找了老半天,也没有发现水壶,他两手空空走了回去。父亲二话没说,自己走进了麦地,不一会儿,父亲就找到了自己的水壶,那是一只黑色的小陶罐。朋友问他父亲水壶是在哪里找到的,父亲说在西北角的草丛中。朋友告诉父亲,他起初也发现那儿有个东西,却以为是石头,没有走过去。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当你对某种东西已经失望时,不要忘了再向前多走一步。” …  相似文献   

5.
成功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淑 《现代交际》2006,(5):33-33
对于接受新工作或新职务,女性常会犹豫不决,总是先考虑自己能力是否足够,或是说“我要先回去跟家人商量……”假如你留心身边女同事的闲谈,经常会听到:“不想千了,找个老公养我就好了!”不管是否在开玩笑,其实正是这样的心态,阻碍了女性事业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相亲记     
陈福章 《当代老年》2009,(11):33-33
老伴走后,一些朋友劝我,遇有合适的,还是找个伴,成个家。年过花甲,日快落土,想不到命运还作这样的安排。心中的惶惑更多于期待。老人再婚,像“二哥”冯亦代与“小妹”黄宗英那样的“纯爱”固然令人艳羡,可七老八十还能如此亲密接触的“黄金搭档”世上有几?何况,老来不比年轻时,折腾不起啊。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年底,重庆市3名少女搭乘同一辆三轮车遭遇车祸身亡,农村户口少女得到的赔偿不及其城市户口同学的一半.这一消息在网上公开后,有网友以<天堂里没有城乡户口之别>为题评价说:"假如天堂里也有城乡户口之别,农村户口的少女在九泉之下,会不会走关系、花钱,购买天堂里的城市户口,以防以后再遭不测,能让家人多得一点赔偿金?"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2008,(8)
同事小王将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居住后,一切安排得熨熨帖帖,任何事都不要老人操半点心。没想到,老人住了不到一个月就喊要回乡下去。小王和爱人困惑不解,连忙跑去找邻居大刘讨主意。大刘说:"你们不能把老人当客人,要找些事情让她‘帮忙’,让她感到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举止,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  相似文献   

10.
正小路从小很熟悉的一幕,就是父母为了找东西在拌嘴。爸爸常常动也不动、找也不找,就是要问妈妈东西在哪里。"淑女啊,帮我看看我的眼镜在哪里?""你自己想想刚有走过哪里吗?干吗每次都要麻烦我,我一天至少要替你找三次眼镜!"妈妈嘴里虽然这么抱怨,却还是从后院走回客厅,边走边找,总是能在一分钟内就找到爸爸的眼镜。"看,就在饭桌上!你不会站起来找啊?一定要我走这么远……"妈妈总还要念上  相似文献   

11.
燃烧的辉煌     
街上住着一位老人。他老了,又病过一场,真正是老态龙钟了。很多人认为他去日无多,熬不过这个寒冷的冬季。老人留恋这个世界,尽管走不动了,但他还是天天出来走走,走得踉踉跄跄、颤颤巍巍,他总是早上出太阳的时候走出去,下午或者夕阳西下时回来,没人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有一次,我想跟着老人,看他究竟要去哪儿,但老人走得太慢太慢,我没有耐心跟着在他后面,也就放弃了。一次从河边走过,忽然看见老人了。这里远离市区,已是荒郊野外,没想到老人居然走了这么远,他还走上了河堤。河堤很高,他是怎么走得上去的呢?我看着老人。老…  相似文献   

12.
找“感觉”     
《跟着感觉走》、《浙洒走一回》,从歌厅舞厅到大街小巷,从沿海特区到荒山野岭,喊遍了九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的这两首通俗歌曲,后浪推着前浪,其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逻辑”。这就是:要想“潇洒走一回”,就得“跟着感觉走”;或者说,只有“跟着感觉走”,方能“流洒走一回”。不然,为何在各种各样的“现代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提醒“找到感觉没有”?“找感觉”,这话乍听起来,确实有些奇怪:眼、耳、鼻、舌、身、视、听、嗅、尝、触,这大概是人皆有之的“感官”和“感觉”;既然是人皆有之(残疾者除外),似乎就不必特别地…  相似文献   

13.
正搀扶老人时,要谨记“支撑双臂,保持平衡,移动重心”,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搀扶方式。如果老人肌肉力量不错,能够自主行走,可以让他抓着你的手臂,以防失去平衡(如图1),或者在旁边搀扶老人,一手扶着老人的手臂,另一手扶住老人的腰部(如图2)。如果老人肌肉力量弱、腿脚不灵便,不能自主行走,家人在搀扶时应和老人面对面站立,用自己  相似文献   

14.
“今日徐霞客”易业勤“心存千里志,摩托走天涯,树老根弥壮,鹤发照晚霞”。这是夸赞湘潭市退休教师苏曙初的一首诗。他,一个七旬老人,用3年半时间,独骑摩托行程4万多公里,走遍了全国!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完成了这一壮举?我带着浓厚的兴趣前去采访。苏曙初老人说:...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2007,(4):28-28
从前,一个小王子出发寻找幸福。大巫师告诉他:“幸福是一只青色的鸟,有着世界上最美妙清脆的歌喉,找到了之后得马上把它关进黄金做成的笼子里,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这阴森恐怖的民谚,常让一些临“坎儿”的老人惶惶不可终日。也让家人陪着揪心!其实,老人要过的两个“坎儿”。不过是个误会,据生物学家研究: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20~150岁之间。  相似文献   

17.
有些老人,一旦退休之后,就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无所事事了,觉得时光有多日子难熬,不知做什么事才能打发一天又一天漫长的光阴。最常见的是四位老人一桌打麻将,一百多张“白板、二筒、东风”,让他们摸得如醉如痴、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有些老人嫌“干搓”没味,还来点“带彩”的,几块钱的输赢,“摸”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8.
范丽娜 《老年世界》2008,(24):14-15
两位头发花白、年龄相仿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进浴池,从交费到换拖鞋,都是高个子老人一手包办,她还不时提醒另一位老人小心滑倒。浴池老板好奇她们的关系,两位老人相视一笑,高个老人答道:“她是我嫂子。”顾客、搓澡工听了都啧啧赞叹:“瞧这对姑嫂,相处得多融洽啊!”  相似文献   

19.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相似文献   

20.
济民 《当代老年》2010,(7):33-33
我在电视上看了一档关于老年夫妻的访谈节目,访谈中,主持人对在座的3对老人提了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叫做爱隋?这是个很严肃也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可是,老人们的回答却出乎人意料的干脆明了:“爱情,就是两颗心变成一颗心!”多么简单的回答啊!相比之下,在年轻人的心目中,爱情却要复杂得多,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又需要许多美丽的言语来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