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和《宋书》收录了大量的授官语词。从语义场角度对两书的授官词汇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发现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使用语言更注重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地区的汉语存在着地域差异。揭示这一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以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宋书》《魏书》词汇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时期的文献调查,对两组常用词"等-曹"、"矢-箭"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发现南北朝时期南北地区汉语词汇的地域差异具体表现在:南方地区汉语倾向于选用"等"、"矢",北方地区汉语倾向于选用"曹"、"箭"。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颜氏家训>从理论上初步显示出了调和南北的文学思想,为唐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就其对文学的社会功用、审美价值、艺术形式等方面的阐述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颜氏家训》中的《音辞篇》和《书证篇》,揭示了南北朝后期南北语音方面的某些差异,就韵母而言,有鱼虞分合的问题、尤侯分合的问题、脂之分合的问题、皆咍分合的问题等等;同时也涉及重纽字的读音问题和南染吴越的问题。当然,南北朝时期南北韵母的差异远比《颜氏家训》所揭示要多。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唯识学在南北朝时期的理论差异为特例,分析了中国佛学从南北朝时期的某些理论分歧到隋唐时期的重大转变,这个过程既反映了佛学理论自身转变过程中的某些内在取向的选择,也表明了这种选择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含程度副词"好"的"好AP"句在近代汉语阶段通用于南北方言,从清末开始才在粤语区形成使用优势;程度副词"好"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是由形容词"好"在语言明晰原则的驱动下,经过动因竞争、类推和重新分析语法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米仓道作为蜀道重要交通干线,在汉魏南北朝时期进入了发展兴盛阶段,对于川陕之间军事争战、文化联系和经济往来发挥过突出的作用。秦汉之际,米仓道为刘邦还定三秦,夺取天下,从巴蜀输送兵员、使给军食的重要补给通道,也是西汉时期拓疆西南夷及南北文化交流的要道。三国时期,米仓道在魏蜀争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军事交通作用。南北朝时期,成为米仓山南北巴、汉之间连接各州郡府县治所的主要近捷通道,在促进沿线区域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汉魏南北朝时期米仓道在政治、军事、文化及移民等交通效能上的显著表现,为唐宋时期米仓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一书记载了大量萧梁、北齐时期士族阶层的风俗事象,其风俗演变的特征有着显著的南北差异:南方士风呈现女性化、病态化,弥漫着阴柔、迂诞浮华之风;北方则尚武之风盛行,士风雄健豪放。中原士族部分地接受了鲜卑族的文化及习俗,鲜卑化倾向已成为中原风俗演变的主流。此外,南北士族在语言、称谓、婚姻、嫡庶、游艺等方面的习俗也有诸多差异。南北朝时期,尤其在江南,玄学、佛教、道教兴盛,儒学地位日益削弱,引起士族阶层在宗教、信仰、祭祀等方面的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南北士族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不同,反映了南北士族的发展不同步,当南朝士族走向衰亡之际,北朝士族却显示出了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时期多族杂居,南北割据,通语与方言相互激荡,母语与外来语交互竞争,是我们观察双言双语的绝佳窗口.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双言双语社会:南朝以双言为主,北朝以双语为主.南北方之“雅言”同出一源,这个“雅言”,是以首都方音及读书音作标准语音而形成的一种语音系统.南朝和北朝均同时存在“书、通、方”三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书”即读书音,“通”是通语,“方”是方言或“方语”.  相似文献   

10.
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交流的分支,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贯穿古今.而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交流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它的初步发展时期.在此时期,国土的扩张,人口的迁移,文献的保存等因素成为了重要的交流手段,而这一时期的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诗经》学是经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今文三家《诗》衰微,《毛诗》一统天下,《诗经》的文学特性得到更多关注。魏晋与南北朝《诗》学又各具特色。魏晋《诗经》学存在郑学与王学之争,论争激烈;南朝《诗经》学注重阐发义理,北朝《诗经》学注重名物训诂。  相似文献   

12.
刘培先生是活跃于学界赋论方面,近期颇引瞩目的知名青年学者。《两宋辞赋史》即是刘先生沉潜宋赋研究多年的一部扛鼎之作。这部专著对于辞赋研究,特别是宋代辞赋研究是大有拓荒之功的。此外,这部专著的独特价值还体现在如下方面:宏观方法论层面,融通文史哲,将宋赋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具象研究方法层面,采用究际通变,洞源索流的方法以图宋代赋坛真貌;文化史层面,发掘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文学史、文化史现象。同时又兼具实证之史实与滂沛之文采,堪称一部优秀的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统治者对赋创作的引导,南朝赋创作题材狭隘,思想境界不高、多缺乏社会现实意义,但题材上有新的开拓,有些题材的开掘比前为深,山水赋、田园赋和反映社会变革及重大政治事件的作品,抒发作家个人情怀的作品都产生了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南朝赋也与其抒情化、诗化的趋向相一致,在语言艺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北朝赋数量少,但南朝作家入北,南方的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上积累的经验与北方刚毅之气及作家之思乡情绪结合起来,便产生了一些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作品。从赋的总体发展趋向来说,整个南北朝时代,是一个逐渐抒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诗化的过程,从艺术表现方面说,南北朝也是赋在形式上进一步美化的过程。南北朝赋在开拓和深掘题材、挖掘汉语艺术表现功能方面,在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重新寻找自己的发展目标方面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的。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碑中的同根葬词数量可观,时代确定,材料可靠,学术价值高,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汉魏六朝碑同根葬词的考释、分析,揭示了该类词的基本面貌、语义特征,同时也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这类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书法艺术展开大规模研究是在唐代,但取得令后人引颈成就却在两宋。在经历了历史的湮没与战火毁圮之后,两宋致力于书迹的搜集印行,其难度之大更映衬了两宋书帖不可估量之价值。并且,在搜罗印行的同时,两宋学者形成了一大批书学研究著作,或倾力于书艺,或偏重于典籍,或用心于评点,在书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金凤 《南都学坛》2009,29(3):23-28
南北朝争斗初期,何承天立足于刘宋政权的军政现实,汲取前代及当代与北方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撰著《安边论》一文,着重提出和全面阐述了"安边制敌"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刘宋及整个南朝的军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近两千年的研究历史,构成了《山海经》研究的学术史,古人以序、跋、评点、注疏、诗文等多种形式就《山海经》所发表的看法,突出地体现出古人的神话观。历代学人对《山海经》神话的看法经过了先秦两汉的发生期、魏晋南北朝与唐宋的发展期,到明清时达到了深入拓展期,通过对这三个时期的古代学人们的《山海经》神话研究的历时性梳理,得出《山海经》神话批评史的历史嬗变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8.
“那得”除了有“岂能”、“哪能获得”、“怎么”等义外,还有“何处”、“哪里”义。此义在魏晋南北朝文献中偶见,当时“何处”表询问处所的“哪里”义占绝对优势。发展到元代,“那得”一类词在文献中表问处所的“哪里”义渐多起来,直至当今一些方言中仍有孑遗。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融和的历史时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空前繁荣和深入,一个重要的体现是胡床的流行。胡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折射出来的是士人追求独立人格的文化意蕴。它的这种文化意蕴来自使用者本身。胡床本有的使用价值和使用者赋予它的文化精神价值使它具有了其他物品不具有的价值观。伴随着使用者社会地位的衰落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它。士人赋予它的文化精神价值渐渐褪去。尽管胡床的流行对促进中原汉人的踞坐方式以及相关的礼制起到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踞坐胡床仍旧是“无礼”的表现,胡床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原人民原有的床、榻等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20.
"湘南土话"的研究正为汉语方言学界所关注,其神秘面纱正在研究中被逐渐地揭开.回顾人们对"湘南土话"的关注和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旧籍上的零星记载时期(20世纪30年代前).二、现代调查方法的单点调查记录时期(1935-2000年)这一时期以<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为开始标志.三、综合性的深入探讨时期(2000年开始迄今),这一时期以"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为开始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