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始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路径,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的创业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牢牢把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笔者将详细阐述“互联网+”时代的背景,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最终提出互联网+”时代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应用,“互联网+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深化。但“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还存在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认知需要提升、忽视思政课教师培训硬件建设、忽视大数据思维的培养以及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文章通过“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高高校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面临着信息时代新的挑战和机遇,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让档案管理工作不再只是简单的整理和保存了.笔者从教学档案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所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就其解决对策和措施给予了说明,以期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对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以及创新与丰富课程教学方法有重要价值。UI界面设计课程是互联网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一门课程,“互联网+教育”形式在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是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文章结合“互联网+”背景分析了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了具体的改进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求职就业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首先辩证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迎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随后介绍了“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去中心化、去边界化的基本要求。最后从实践出发,总结了树立用户思维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基于合作思维重构学生管理组织,以及培养数据思维提高学生管理成效等建议,为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高校开展育人工作对学生思政教育也愈发注重,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思政教育效率与质量得到同步提升,加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研究也十分有必要。本文联系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积极意义,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现存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从深化互联网+思想认识、完善思政教育内容、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做好校园网络文化融合、强化网络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实施根基在课堂,教师首先从观念上,意识上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的提高。教师应适时的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素质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高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刘晶 《人才瞭望》2023,(20):24-26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推进优质人才培养,需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开展有效的教育培养活动,使学生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目前,就业市场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能力,还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学法指导等方面,阐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校”是由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高校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方略的必然要求。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以德为先。德育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影响和制约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的办学方针,强调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我们的教育方针,强调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学生素质的首位。“以德治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这几年中职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文章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开展中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和教师要坚持实行“三心服务”和“五个多一点关爱”,在素质教育中可持续地强化现代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品质。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给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高校跆拳道教学来看,如何提高学生的跆拳道运动兴趣、改变学生在素质教育改革视野下跆拳道课堂的地位是跆拳道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新兴项目,跆拳道的运动理念、运动实践等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素质教育产生积极作用。笔者从跆拳道教学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关系入手,分析在素质教育改革视野中跆拳道教学发展的途径,试图为高校素质教育与跆拳道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面临着较大的变革和挑战.铁路货车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不是很理想,新常态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铁路货车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铁路货车企业的生产形势,开展了“互联网+”环境下铁路货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伴随21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能力的直接表现,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学生的素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具有优秀素质的教师做精心设计,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在我们落后的南部山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便是我们广大中学政治教师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杨秀芳 《人才瞭望》2017,(2):206-207
在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下,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下,在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已是大众共识。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困难,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承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对九江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互联网+”条件下的文化传承特点和优势,探索“互联网+”九江地区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设计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职业人才,国务院在2019年初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各个职业院校积极推行和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而由于会计行业的变革,导致会计专业中的管理会计教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积极融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通,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基于“1+X”证书制度的提出以及实施的意义,探讨会计行业改革对管理会计教学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当前“1+X”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的问题。最后探究“1+X”证书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希望能够为各个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一些理论帮助和参考,促进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校友资源开发可以汲取“互联网+”带来的时代生产力,利用互联网拓展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和渠道,激发网络信息背景下的校友资源开发活力,形成基于“互联网+”计划的校友资源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陈俊奇 《人才瞭望》2017,(16):69-72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之下以及“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下,大学生创业进行地如火如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选择什么样的创业模式将对创业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笔者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结合对郑州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公司的实地调研,归纳了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教育的措施,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堡垒”的乡镇公共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互联网+”新思维下的乡镇图书室、农家书屋以及特色文化社区等小规模图书馆和特藏书屋已初具规模,然而乡镇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进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境。针对乡镇地区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发展困境的分析,诸多图书馆未能充分理解与应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乡镇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内涵的创新作用,统筹“互联网+”新技术和乡镇图书馆自身特点,综合建立“互联网+”新思维下的乡镇图书馆发展方案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