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的刑事领域被遗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17,(6):97-10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带来便利也带来信息失控的风险,从而必然产生对被遗忘权的需求,刑事领域也同样存在被遗忘权的适用空间。然而刑事领域的被遗忘权可能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开放、新闻自由、犯罪控制等法益产生冲突,面对冲突不同国家从立法到司法层面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第17条规定了被遗忘权的适用情形及其限制条件,可以对刑事领域被遗忘权的边界确立提供参考。通过"申请+审查"的被遗忘权行使模式,可以解决其与公共安全、司法公正、人权保护等的矛盾。我国目前在司法中尚未承认被遗忘权,但刑事立法中已有被遗忘权的某些原始样态,可以在此基础上正式确立刑事领域被遗忘权并审慎地拓展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论俄罗斯民法典的编纂及其历史继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民法学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可谓历史久远,基础深厚.在俄罗斯历史上共制定并通过三部真正的民法典,即1922年和1964年的<苏俄民法典>以及1994-2006年分四部分分别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三部民法典都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因而每部法典都以否定前一时期的民法学原则为宗旨,但是,这三部法典又都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每部法典的结构体系和制度规则又均以前一部法典或法典草案为基础,体现了法典编纂的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3.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法律中,实体法和程序法不分,民事讼诉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揉合在一起,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也没有明显的区别。自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制定了民事诉讼法典,并在法典中都明确地规定了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有效地保证审判机关充分行使审判权,而且可以保障民事法律规范的贯彻实施,保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关系和法律秩序。               一 法,是伴随握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法是…  相似文献   

4.
董新义 《求是学刊》2023,(2):117-134
个人信用信息不仅具有人格价值,还蕴含着重大的财产价值,已经成为新时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个人信用信息基于个人信息转移权应用于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国有必要借鉴域外开展个人信用信息转移以发展相关产业的实践经验,为此需要构建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转移法律制度以作为支撑和保障。个人信用信息转移法制化的方法和路径为:通过修法或法律解释的方法,将信用信息纳入《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中个人信息的范围;完善个人信息转移权制度,将个人信息转移权纳入《民法典》第1037条个人信息决定权体系,以确保该权利得到《民法典》的保护。同时,应对征信业法规中的信用信息概念加以完善,新设本人信用信息管理业,并确立准入标准和营业行为规制。以此为开端,推动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期待未来将个人信息转移权扩张应用至更多行业,以数据共享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昕 《求是学刊》2006,33(6):83-87
俄罗斯新民事诉讼法典中有关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的修改完善、预审庭的设置,检察长在民事诉讼中职能的转换、简易程序等内容,成为俄罗斯新民事诉讼法典的亮点。尤其是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平衡追求、注重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成为新民事诉讼法典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王炜 《社科纵横》2011,26(1):58-60
法律原则是供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程序中遵守的准则,具有指导和规范民事诉讼的基本功效,决定了整个民事诉讼的基本架构。蒙古国2002年新民事诉讼法典对法律原则的体系和内容做了重大调整,摒弃了"基本原则"的概念,删除了带有苏联影响和强烈职权主义色彩的法律原则,增加了回归大陆法系特点和提升当事人诉讼地位、弱化法院职能的诸项原则。蒙古国民事诉讼法律原则的变革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典总则部分的修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施行百年的《德国民法典》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改动 ,修改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债权部分和家庭法部分。其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国家干预的加强 ,契约自由原则、所有权自由原则受到限制 ,平等的倾向在家庭关系中进一步加强 ,整个法典朝着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发展。这种变化规律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法理学角度研讨民事诉讼,自然要关注审判权、处分权与检察权之间的配置与平衡问题。因为民事诉讼活动总体上可看成是此"三权"相互分立与制衡的互动平台。而以法治的理念透视、反思与检讨中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在"三权"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则集中体现为立法配置的失衡、司法运行的不协调和理论研究的某些偏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将人的保护确立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价值基础。中国民法典中的人是个体性和社会性因素的统一。在中国民法典的编纂中必须:(1)克服传统民法的财产中心主义,以人的保护取代抽象的财产权保障在民法典中的核心地位;(2)放弃对民法中的人的行为设定一个统一的模式,根据人的行为的具体性质进行具体的法律调整;(3)出于人的保护的要求,对民法中对市场机制的运用进行合理的限制;(4)超越割裂了人的概念的统一性的传统私法法典编纂模式,回到统一的民法概念上来。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8):54-58
债的保全制度在各国债法中占重要地位,我国合同的保全制度有其特殊性,与传统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在此次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立法者给予保全制度以合同编中独立章节的地位,似是有意将我国现行制度回归传统的责任财产保全制度,但《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第331条创造性地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同时行使制度,结合相关法条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立法者对于现行保全制度仍然持全盘保留的态度。我国现行保全制度在其客体、范围以及效力等问题上仍然为学界所争论,在《民法典合同编》的立法过程中继续沿用现有制度的做法难免受到质疑。且就民法典的编纂来说,制度构建之自身逻辑与法典体系的构成是重中之重,立法者应当再做深入思考,建立以责任财产为核心的合同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