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晓花 《人才瞭望》2017,(14):82-83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聚焦于这一主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践调查法,对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认为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确立培养理念,健全培养制度;二是搭建教学平台,打造实践体系;三是推行有效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四是优化保障措施,引介评估举措.只有多向齐下,才能保证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2.
张娟  徐文 《人才瞭望》2017,(16):105-106
笔者通过分析教育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从发展地方经济、突出高校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设置等方面,将外部支持与内部条件结合,探究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支持,旨在加大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现已被各高校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民办高校显现出了一些特有的教育模式,主要以三种类型为主:以地方经济特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计划模式和以实践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民办高校还是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就教学模式和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两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想要构建一种具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将重点放在区域特点及行业需求上,着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注重校企合作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使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的基础。在对我国高校创业型大学生培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借鉴国内高校优秀创业型大学生培养模式成功的实践案例和经验,从高职院校实际与学生实际出发,尝试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吕国清 《人才瞭望》2017,(2):238-239
笔者通过调研及对参考文献研究发现:虽然截至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已经开始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没有实现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没有真正地落地.导致此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民办高校只是跟风,没有充分意识到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及紧迫性,且没有很好地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及素质教育等的关系.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政府要大力鼓励民办高校深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探讨,引导它们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最终建设成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依 《人才瞭望》2016,(8):45-46
高校理念识别系统是高校最深层次的思想和精神系统,是高校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创业学院作为创业教育的一种组织模式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创业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创业学院品牌形象构建迫在眉睫.高校创业学院理念识别系统的构建需要讲究科学性,体现差异性.通过导入理念识别系统来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是高校抓住社会需求,结合区域资源和优势,重视自身特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一流人才。但是,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部分的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缺乏沉浸式创业实践环节等。基于此,文章以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同育人视角,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和梳理,进而对构建大学生沉浸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实践策略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依据协同创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力和精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协同创新”模式的内涵与理论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内在逻辑,深入研究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机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主要以行业特色高校中通用工科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三跨"模式下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笔者分析了国内外现状,然后从基本能力、职场文化与价值观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给出了具体可行性提升这类群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1.
崔伟  周德胜 《人才瞭望》2017,(14):70-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高校要积极探索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创业政策支持,增强人力资源的整体创新能力.培育和开发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扩大就业创业路径和渠道,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包括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培养模式结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逐渐升级,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专业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面临院系缺乏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不成熟、师资专业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条件不完备等问题。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中需要采取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线上+线下”多维度教学等措施,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孙正嘉 《人才瞭望》2016,(4):181-182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校积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着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提出导师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并结合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新型书院导师制模式,从育人理念、书院架构、教育资源等多方面探讨一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需要大力推动创新创业。而高校作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积极适应时代要求。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教育水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课程与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学氛围有待提升等。为此,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不断完善教育体系,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社会实践和社会需求,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决定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伴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校教育普及率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受到广泛关注.笔者从当下热门流行的电子商务专业入手,提出以创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以及创业实践,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编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长江师范学院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等知名或有办学特色的高校进行调研,借鉴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情况,对地方高校编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时代要求融合更加紧密,形成鲜明特色,见到显著成效,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使然,也是高校大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自觉担当。新形势下,需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思维;实施两个融合,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机制;加强三项投入,提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保障;运用四类模式,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层级;发展五种形态,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房健 《人才瞭望》2017,(2):170-17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现阶段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面临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等手段提升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中面临着教育理念落后、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等问题,为此,应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等方式,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价值考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最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求索。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理念的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更加关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而艺术专业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重要的专业设置之一,在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创新创业理念的贯彻与落实,通过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课程体系的健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