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简要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重点从构建创新创业文化、丰富创新实践、促进项目与成果转化、平台管理体系、平台建设收益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承担着为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体系要从理念、文化、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构建.理念是"指挥棒",包括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改进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校园文化是"营养素",要坚持建设学习型、学术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实现以文化人;制度是"护身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之后的创业和就业成为目前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本文从高校教学方式、实践学习以及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给高校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创业视角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深入剖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创业教育意识薄弱、培养合力尚未形成、创业文化氛围不浓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强化创业理念、彰显高校特色、开拓教育路径、构建开放模式、倡导创业实践、建设创业文化等.  相似文献   

5.
房健 《人才瞭望》2017,(2):170-17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现阶段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面临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等手段提升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提出创业教育内涵的前提下,具体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从教育理念、文化氛围、理论研究、奖励机制四个层面着手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巨大,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经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业热情,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需要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成了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学校微观环境以及社会宏观环境,作用是对创业教育的制约和调控.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强学校、企业、社会之间的密切合作,并且对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措施进行升级优化,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沛钰 《人才瞭望》2017,(14):67-68
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构成一定的威胁.笔者简要介绍了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详细地探讨了关于构建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的具体策略,以期能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的体育从业者,促进体育专业与社会经济的深度对接,而且可以提高体育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在双创理念下,运用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论述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发展契机和价值意蕴,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融合策略。包括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理念、构建交叉融合的教育体系、将创意文化融入校园体育文化,以期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创新创业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富有激情,视野开阔,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我国各高校应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程远国 《人才瞭望》2017,(20):95-96
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学习借鉴一些新的理论,应用到指导实践当中,是非常必要的.笔者通过对九型人格理论阐述,分析了九型人格理论在就业创业指导中应用的意义,并提出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应用九型人格,以期能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理念、质量,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做出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培训机构的品牌形象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人才瞭望》2005,(2):70-71
培训机构自身的品牌形象是指培训机构的组织形象(外观、结构布局、装饰、视觉、识别系统)、质量管理、价值标准、文化氛围、团体精神、经营理念与方针、战略思想等组织要素的总称,它是整个培训机构品牌的根基。在培训机构自身的品牌形象运营中,关键是单位领导人和全体员工要具有品牌意识和形象意识,并且要把它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着手营造。  相似文献   

13.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时代要求融合更加紧密,形成鲜明特色,见到显著成效,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使然,也是高校大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自觉担当。新形势下,需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思维;实施两个融合,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机制;加强三项投入,提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保障;运用四类模式,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层级;发展五种形态,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徐进 《人才瞭望》2017,(16):86-87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背景下,人员素质测评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员素质测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应用型高校应顺应国家战略指引,树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应用型高校人员素质测评课程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贺黎 《人才瞭望》2017,(5):34-3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能力需求正发生显著的变化.日语人才的供给也由过去的供方市场快速向需方市场过渡.构建以就业能力提升为指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专业学科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军 《人才瞭望》2016,(9):29-3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驻马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对黄淮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统计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 黄淮学院是2004年5月由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中原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院校.  相似文献   

17.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一流人才。但是,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部分的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缺乏沉浸式创业实践环节等。基于此,文章以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同育人视角,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和梳理,进而对构建大学生沉浸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实践策略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8.
陈忱  房立洵 《人才瞭望》2017,(20):88-89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供给侧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为高校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不断增强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方向.笔者在分析供给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供给侧思想指导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社团是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高校社团开展创业公益实践活动,不仅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拓宽创业教育范畴,促进了高校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还帮助大学生树立了创业意识,提升了创业能力,提高了对风险的认知以及加强了职业道德的建立,促进了大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楷 《人才瞭望》2017,(8):106-107
高校扩招,市场经济发展趋于"新常态"这些都为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相关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的问题和缺陷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高校的发展模式主要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学校希望通过"三全"就业创业的指导工作体系,将高校的教育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面对就业创业问题时的相关服务进行紧密的结合.以完善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顺利步入社会为主要目标,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本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同时,提升高校人才的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