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领袖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  相似文献   

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的读书与理解书中内容的关系,其实,这一方式用于作文教学指导,同样是妙招.这里说的读有三个层面,一是教师读好的文章;二是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三是让学生读评语.  相似文献   

3.
读书这等事,并不是什么非做不可的任务,也不是某书非读不可,有人觉得"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有人长年不读书反觉得"简单即快乐"。人各有志,不必勉强,更何况读"闲书"。如果要板着面孔说你一定要读书,读某书,那不是好为人师过了头,就是  相似文献   

4.
读书妙联     
读书人都爱书。自古以来,不少名人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情趣写成对联,用以自勉或互勉。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配挂一副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说明学习的勤奋和刻苦。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改  相似文献   

5.
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通过读,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  相似文献   

6.
朋友最近在生意上大赚了一把,可他脸上没有半点喜色。何故?原来是读初二的儿子跟他闹别扭。儿子说,父亲成天光晓得挣钱,还要我将来非考上重点大学不可,而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与他讨论问题总是“一问三不知”。真有些儿子瞧不起老子的意思。父亲说,我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挣钱供你读书,你就得好好读,我读再多的书还能生出钱来,能去替你  相似文献   

7.
对未来研究极富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奥雷列奥·佩西在他的报告《未来100年》中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提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题记在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里,读书自学无疑是提高社会个体和群体素质的成功路径。(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向来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乃至读了多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便成了文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读书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工作繁忙时,也坚持读上几页,如果一天不着书,似乎觉得少点什么,于是养成了以读书代休息和以书催眠的习惯。但老实说读书也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感觉十分充实。我的读书方法是:读古代的.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合理价值资源;读现代的,注重了解国情、省情、县情、民情;读外国的注重吸收一切外来文明的合理成果。读书的实践使我立正体味到:读书能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跨越自我。读书不仅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而且能让人得到精神享受。不仅读文学作品右这种感觉读…  相似文献   

9.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春晓送流年。这是陆游的书屋联。陆游的书屋名"书巢",尽为书占,足见其藏书之丰。他从书中所得乐趣非常人可比。他道:"读书有味身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第2期《随笔》刊有《读郭睿先生<墨守我心书画展>的悬想》一文,文中对启功的画、书、诗多有称赞:"正因为有这样的三绝, 启功老师的题画诗多到可以褒为一集 《启功题画诗墨迹选》,成荦荦大端. " 其中的 "褒为一集",笔者不太明白,翻阅词典后发现,原来是"裒为一集"之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凉山山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硬件条件变化最大,现在山区最漂亮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尽管如此,现在凉山山区的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教育普及程度还是不够。由于贫困,许多山区农民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经济上还很贫困。但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有的农民家庭在经济上只要忍耐一下是可以送子女上学的,他们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还是认识问题。他们认为省吃俭用送子女人学最终还是"吃不到工资"。读了书的年轻人和没有读书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后,在作用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甚至"干活还不如没读书的"。所以。在他们看来,还不如"早点娶老婆过日子"为好。在一些山区彝族人的心目中,读书就是为了"当国家干部"、"吃工资"。现在国家不分配工作了,似乎读书也就失去了意义。读了书的娃找不到工作,和没读书的娃一个样。  相似文献   

12.
中组 《人才瞭望》2017,(19):75-76
北宋"仁宗盛治"时期,有一位台谏,他为官清正廉明,职掌弹劾纠察之事,从来不畏权势,刚正不阿,赢得"真御史"的美名.他就是以"直声动天下"的唐介. 唐介,字子方,经刻苦读书,考取了进士,初任武陵县尉、平江县令,之后担任任丘县令、德州通判.任职期间,唐介秉公办事,得到宋仁宗的赏识,调入京城任监察御史里行,转任殿中侍御史.  相似文献   

13.
李渊不但重视武将,而且也重视文臣.他开科取士,其中孙伏伽是唐代第一科状元,很受李渊的重视.孙伏伽曾于武德初年上书,坦言三事:一是"开青路";二是"百戏散乐";三是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这三项建议非常中肯.李渊看后大喜,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旺作为奖励.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基于“变学会为会学”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法指导被提到重要位置。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就是众多学法中最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基本方法。数学书也是书,是需要读的。由于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于数学也许更恰当。如果指导学生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读数学书,就能牢固“双基”,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相反,忽视读书环节,一味强调知识应用必然会舍本逐末,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刘兴华读书其实也有读书的学问,正因为如此,才有读一部好书有如交一位好朋友之说。我最爱读的书不是那些文坛上最走红、最流行、最畅销的长篇巨著,而是些有着真知灼见的小篇什,有时也压迫自己读一些世界名著,但常半途而废。原因是那些名著代表的仅是译者的水...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年长的读书人常教导晚辈:读书、读书,就要强调读,不强调读、朗读,还叫什么读书!实际上,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说明了朗读带来的好处.它告诉我们,多朗读.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多背诵,才能终身受益.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观"字古今皆有平仄两读.观看的"观"是平声,读如关.宫观的"观"是仄声,读如灌.唐太宗年号"贞观"的"观"究竟怎么读?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时期的狄仁杰在老家太原读书,有一回,家中的门人遇害,衙门里头的差佬来找狄家人问话,小狄仁杰却拿着书本安坐朗诵.差佬责问他为何不来对话,狄仁杰正儿八经地说:"书里头这么多圣贤,我毕恭毕敬对答都应付不过来,哪里有闲工夫应对你们这些俗人?"  相似文献   

19.
在写好的对联中加字、减字或改动个别字,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的对联,称为“逆转联”. 相传宋代文豪苏东坡少年时天资聪慧,得意之余,曾在自家门口贴一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世间书. 有点狂妄自大的这副对联,引来一位皓首老翁持书求教.苏东坡一看书中之字,很多都不认识,羞得面红耳赤.老翁走后,他便在对联每句句首加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决心读尽世间书.  相似文献   

20.
对联如乡贤家训,富有引领教诲作用,也颇有情趣、智慧与启迪.品读先贤对联,有时恰如读史、读家训,意在言外,受益匪浅.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这是明人海瑞的自题联.海瑞号"刚峰",一生刚直不阿,为惩治奸佞,竟自备棺材,以死上书,不惜罢官.他与宋代的包拯一样,被后人称为"青天",成为历史天空中又一颗令人敬仰的正义之星.海瑞做事果敢,做人坦荡,这副对联也如其人,不圆滑,不含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