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及其区域竞争力提升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内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人员流动、企业衍生、非正式交流等途径来实现。集群内知识溢出有利于群内企业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提升创新效率;有利于集群整体提高知识积累水平,激发集群内部的创新活动,提升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集群内部的默会性知识,形成集群区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军民结合战略在区域层面的实施,就是要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区域内形成以个别产业为主导,专业化分工与协调、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产业集群。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具有诱发形成产业集群的给定条件,在此类产业集群内可通过人员流动、企业衍生、军转民和民转军的实施以及非正式交流等途径实现知识溢出。为有效获取知识溢出的收益,应把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纳入发展战略规划之中,积极对地方军工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构筑国防科技特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知识守门者对于保持产业集群的动态开放性至关重要,它对产业集群的超本地知识流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的超本地知识流动包含了链接集群内外部的四种关键知识流,而知识守门者通过自身的知识吸收行为、知识转译行为和知识扩散行为促进了这四种关键知识流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促进了以知识更新为根本特征的产业集群升级。建议政府正确识别并有效培育知识守门者,促进知识守门者向本地集群企业的知识扩散并构建超本地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是一种注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的方法.使用SNA方法对企业集群内外知识源的相互联系以及集群内部的知识系统结构进行的理论分析表明,吸收能力高的企业更可能接近集群外部的知识源和有着更多的本地联系,它们往往是集群知识社团的成员,而地方化的知识既不是在集群中自由地流动,也不是在集群中均匀地扩散;相反,知识是在拥有共同知识基础的小团体内部流动的.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知识及知识流动的产业集群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综合考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的研究动态,不难发现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为此,发展中国家应努力构建将"外部知识流"与"企业吸收能力"以及"地方知识系统"联系起来的独特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集群创新:优势与知识溢出所产生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优势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之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主要源自于集群内部创新机会诱发的创新灵感、集群内部激烈竞争产生的创新动力、集群内部资源的可获性与共享性获取的创新资源、集群内部合作形成的创新范式。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知识溢出对集群内部成员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激励是有条件的。对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应给予创新者适当的补偿而不应完全抑制,创新者要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但保护的目的不是阻止知识的溢出,而是依法维护创新者在知识溢出过程中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间形成的网络关系,应用Nonaka提出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群内的知识转化过程,提出了影响这种转化过程的三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技术溢出既能让企业节约研发成本,又降低新产品的市场价格。假定技术溢出速度随着溢出量的增长而递减,从而构建技术溢出模型,可以研究技术溢出对企业研发动力的影响。模型的分析表明应该对集群技术交流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让企业具有足够的研发动力。如果集群内的企业之间产品差异性大或者在集群产量占市场份额小的情况下,适当的技术交流环境可以使企业的研发利润最大化,并推动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对知识员工流动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员工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成为争夺的焦点。作者从企业层面分析了影响知识员工流动的因素:组织结构的变化、所属产业的类型和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等。企业需从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提供自主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重视职业生涯的发展、加强激励、造就学习型组织和个人等方面入手,为企业留住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11.
集群企业知识联盟有利于提升集群的整体实力。知识联盟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互利互惠基础之上的,企业是否加入联盟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构建共生型产业集群知识合作的静态博弈模型,可为成员企业在参加知识联盟时提供策略选择。平衡企业之间的知识贡献和收益、提高吸收能力、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一体化整合是促进集群知识联盟形成并良性运转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知识型员工聘用管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在聘用知识员工的过程中,应聘人提供的应聘资料有真有假,因此组织为寻找合适的员工要对是否测试应聘人进行决策,这种情况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博弈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群企业间博弈分析的知识再创造的主体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斯坦科尔博格模型对集群企业产品市场的竞争进行分析,讨论了知识再创造的投入系数、知识的吸收率以及博弈周期与知识再创造活动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知识的再创造活力与企业知识再创造的投入系数、知识的吸收率呈反比关系,与集群企业间的博弈周期呈正比关系,而且相对于大企业来说,集群内小企业处于知识再创造的主体地位.运用这一结论,对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知识再创造活动进行简要分析,得出:硅谷的网络化工业体系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创新主体活跃;而128公路以少数大企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导致小企业难以生存,缺少活跃的创新主体,知识再创造活动滞缓.  相似文献   

14.
新增长理论对知识和技术的推崇,使得学者们开始关注知识溢出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在对知识溢出影响跨国企业选址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2-2008年间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知识溢出因素与跨国企业选址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专利数越多、人力资本越多、FDI集聚程度越高,对于跨国企业的吸引力也就越大;FDI集聚程度的差异是造成东中西FDI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学习与创新活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集群为区内企业学习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因为集群形成的企业网络,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面对面交流是模糊知识共享与交流的最好媒介,频繁的互动增强了相互信任,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基于市场的集群分工,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激励。对集群现象新的解释赋予了区域优势新的内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是技术演化到产业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知识论的视角来看,产业技术是复杂的技术知识体系,是在产业语境中被重构的具有地方性特征的知识体系,产业技术的知识是由主导技术知识、共性技术知识和产业语境知识构成的.承认产业技术知识的地方性意味着反对普适性,强调产业技术知识是在产业语境中生成并得到辩护的,但这并不限制知识的增长和转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认识产业技术知识地方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是对产业技术内涵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认为知识生产、流通与价值实现的逻辑将是产业集群研究的逻辑核心。基于这一逻辑,从规模收益、知识外溢、知识生产的根植性以及政府管制等角度分别对国外集群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集群的前沿研究将集中在集群知识专业化与协同问题、集群知识创新与学习、知识与集群持续竞争力、集群知识管制以及深入研究集群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用博弈论分析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以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行为为对象,是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客观上增强了各国在经济决策过程中运用博弈论的必要性.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博弈的主要特点和制定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主要原则,中国应当同时实施两种经济增长战略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在短期内,中国必须采取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的增长战略;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坚持优先发展知识经济的增长战略.中国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正确处理"谋子”和"谋势”的关系;一定要保证"临界最小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