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正> 孔子之门,有同有异,论者古今不绝.近人赵纪彬在其《论语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第三版专列章节,分别以《先进异同考》和《后进异同考》为题,“考定孔门自始即有路线分歧与学派对立”. 孔门弟子有何异同?异同是如何表现的?同者为孔门增加了什么?异者在根本问题上是否与孔子形成对立?这里仅就《新探》所论“先进弟子”的几个主要人物做些具体分析. 一、关于子贡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孔子的研究十分活跃,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硕果累累。但学术界研究孔子往往只注意孔子本人的活动和思想学说,而对孔门弟子则很少问津。李启谦教授的《孔门弟子研究》(1987年8月齐鲁书社出版),弥补了孔子研究中的这一缺憾。李先生用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孔门弟子的活动和思想进行了客观的、实事  相似文献   

3.
罗积勇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8,29(1):121-126
《论语》中的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一般是取人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作喻体,而孔子及其弟子所熟悉的领域也就是他们所用比喻中喻体的取向。其喻体取向分为五大类别,依其占全部喻体的百分比排序为:自然、日常生活、六艺及军事、手工业及经济活动、器物,体现出“近取譬”的比喻生成原则及特色。《论语》中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取向特色是在言说方面具体贯彻孔子为仁之方而形成的。“近取譬”是孔子对前贤比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子路是孔子重要的学生之一,对他加以研究,不仅对孔子思想和事迹的探讨能深入一步,而且对整个中国思想的研究也会大有益处。子路的研究资料,散见于先秦、两汉许多著作中(详见拙编《孔门弟子研究资料》)。其中《论语》、《左传》、《孟子》、《史记》的材料可靠性更大些,其他文献也可参考。下面就依据这些资料,试就子路的家世履历、为人性格、思想作为、对后世影响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5.
曾子原属孔门“后进”弟子,但于孔子思想领悟较深,能得其旨要。他重视仁德,提倡孝道,主张“内省”,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儒学的发展。孔子去世以后,曾子在儒家学派中所居地位发生了变化,名声大为增高,成为承传孔学重要和有威望的人物。其历史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与门弟子共同参与了《论语》的最后编纂;二、在儒学由孔子向思孟一派发展中的承先启后;三、战国秦汉间出现一批托名于曾子的儒学论著。  相似文献   

6.
李珺平 《社会科学》2007,(10):96-104
在《论语》形成过程中,孔子不同弟子及后学发挥了不同作用,围绕儒家领导权和《论语》阐释权,孔子弟子及后学在战国末期发生过激烈斗争。美国学者Bruce Brooks和Teako Btooks认为《论语》不是一次性短期成书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层累地形成的。在《论语》中,有孔子弟子及后学的篡改和删削的痕迹,也有弟子之间相互倾轧的某些信息。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孔门四科十哲与曾参和儒家八派的关系做了清理,对荀卿敌视子思孟轲派和子张子夏子游三派的原因做了分析。最后批评了对待《论语》的三种不负责任的看法,提倡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略谈《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庄子》一书中,孔子是出现最多的人物之一,而《庄子》又是先秦古籍中叙述孔子言行最多的典籍,(仅次于专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行的《论语》)因此,对《庄子》书中以孔子为主要人物而叙说的故事和言论,作一番分析探索,不论对于研究孔子、庄子,或研究儒道思想的斗争与交融,均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颜子安贫辨     
<正> 世儒常以“安贫乐道”赞许颜子,于是便有了颜子“安贫”说。但“安贫”一说并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明颜子对待“贫”的态度,因此有加以辨正的必要。一,“安贫”非孔子思想孔子思想熏陶和哺育了孔门诸弟子,我们在研究孔门弟子时,自然要涉及到孔子的思想。特别是要了解“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的颜子对待“贫”的态度,更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说理著作,也是第一部集中地记叙一个人物言行并展示其性格特征的著作,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在文学史上之所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因为书中刻画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个人物形象,其次是它的语言独具特色。一、《论语》是本什么样的书?《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个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即孔子去世之后,弟子们…  相似文献   

10.
《论语》各章虽无一贯系统,但原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一方面客观表现为四个相互联结的维度,亦即众星拱月——孔子神貌、各有千秋——孔门弟子、烘云托月——隐者风尚,以及旁见侧出——诸色人等;另一方面集中呈现出两种相互映照的类型,亦即正面的推崇与反面的批判。由此,原书人物在总体上一以贯之、自成体系,最终构成了"四维一体"的特殊机制。正是缘于人物群体的系统性和真实感,客观上促进了原书文学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子路是《论语》中孔子批评最多的弟子之一,但他也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勇敢、刚强、直率、鲁莽"的子路受到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这是由于他的勇敢鲁莽体现出未受文明侵蚀的一种天然之美,他和孔子的冲突,实则体现出民间侠文化对正统儒家文化的相融相斥。人们对他的喜爱,来自于渴望回归天然却又眷恋文明的矛盾心态,来自于慕侠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杨义 《学术月刊》2013,(1):34-45
从孔子死(公元前479年)到曾子死(公元前432年)的四五十年间,《论语》曾有过三次编纂:第一次是在孔子初死(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六十四位弟子为之守丧三年,由仲弓牵头,子游、子夏协助,将众弟子回忆记录的大量简书予以讨论、选择、润色、汇总,奠定了《论语》最初的格局。第二次是在三年守丧结束后(鲁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孔子子弟开始分散,留在鲁国的弟子将孔门重新开张,子夏、子张、子游等少壮派弟子推举有若主持事务,并且对已经初步成稿的《论语》作了调整、修饰和增补。二十篇的框架,于这一两年间可能已见模样。第三次是在曾子死(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后不久。此时,七十子已经凋零殆尽,曾门在鲁地成为最有实力的儒门学派,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及乐正子春等曾门弟子,对《论语》进行实质性的增补重修,最终形成孔学以颜、曾为圣徒的道统脉络和篇章模样。这些编纂均非"零价值",既要光大孔子形象、儒门道统,又要突出本门派最能继承"真孔子"。这就形成了首篇《学而》"子曰"、"有子曰"、"曾子曰"的排序,二十篇有公冶长、冉雍(仲弓)、颜渊、子路、原宪、子张六人上篇题,以及"四科十哲无曾子"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3.
一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产生了两部优秀的散文著作——《论语》和《左传》,揭开了我国古代文学史的新的一页。《论语》的编写,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邢昺疏引郑玄说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总之它是孔子一些弟子所共同编写出来的书,记述了孔子的言行,还记述了孔子一部分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哲学著作,是表述儒家思想的一部最早的  相似文献   

14.
<论语·侍坐>章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宝贵资料,因其记载简单,理解起来有歧义,但其实录性质不容怀疑.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发生在孔子出仕前后.侍坐闲聊,曾皙鼓瑟不违古礼.各家注解亦皆不背离孔子思想.本文提出新的认识主要在于:(1)"春服"特指祭服,"春服既成"可以理解为一个祭服完成的暮春时节的代称.(2)"风乎舞雩"读作"讽乎舞雩",与孔子赞同"风谏"合.将"风"理解为采风、风宣其德,将政德赋于音乐等,又与孔子对乐的爱好合.<侍坐>章保留了孔子与四子言论的核心部分,编排整理没有改变其实录性质."侍坐"章的书写情况再次验证了上博简<仲弓>篇所体现的<论语>的一种成书可能,即孔门弟子从所记繁多的孔子言论中选编删削而成.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竞建内止》记齐国君臣对话,内容与《尚书·高宗肜日》有关。慎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关他的记载很少,《慎子曰恭俭》是研究慎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季庚子问于孔子》与《弟子问》记孔子的谈话,主要观点与《论语》相同,是研究儒家学说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 宰予,字子我,鲁人,是孔子门下学有专长的佼佼者之一。但由于据说他白天睡了一次觉,受到孔子的责骂,便成了孔门弟子中不堪救药的人物。事实是否如此,值得一辨。对于“宰予昼寝”的原文,稍加揣摩,便可发现可疑之处。“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於予何诛?’”(《论语·公冶长》)这段话关键是一个“昼”字,我认为“昼”乃“画”之误。因为繁体字的“晝”与“畫”,只有“曰”与“田”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诗论》是我国最早的孔门论《诗》文学思想著述,其与儒家哲思一脉相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通过《诗论》第一简的"提纲"之言,以关键词为逻辑引线的论《诗》言路,以及《关雎》七篇之《诗》评这三条论《诗》脉络,可以看出,在看似松散的孔门《诗》论背后,儒家之"仁"一以贯之。这一研究,一方面可以填补相关空白;另一方面,可以将《诗论》提升至哲学高度,为其语内、语际新诠释开辟不同视野。  相似文献   

18.
<正>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信的历史资料,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其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入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据此知道,第一,《论语》主要是记载言谈对话的,文体为语录体;第二,这些言谈对话由弟子们分别零星地记录下来,经过以后门人的集辑和论纂而成的一部书。《论语》既然是这样成书的,那么编纂者在编辑整理这些零星的、不系统的材料时,一定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魏晋的何晏,南北朝的皇侃,两宋的邢昺、朱熹,清代的刘宝楠、崔述都在他们的有关著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儒家思想,发端于春秋末年的孔子,而后逐渐形成一个学派,在中国历史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重读《论语》,原本没有想到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孔子,因为孔子自己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然而,掩卷静思,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事实并非《论语·子罕》所说:“子罕言利。”一部上万余字的《论语》,粗粗算来,其中,“言利”之处多达70余处,字里行间亦可揣摩到孔子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虽不成体系,但从中对孔子的分配观、…  相似文献   

20.
彭昊 《船山学刊》2000,(3):63-65,80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极为重视人物品评的人。《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大量人物品评言论的著作 ,孔子品评人物的标准、方法、表达方式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对此 ,前人鲜有论及 ,本文略作探讨 ,以期引起注意。一、孔子品评人物的标准《论语》共有二百多则人物品评 ,约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四十。孔子品评的对象 ,有历史人物、有现实中的贵族士大夫、有朝夕相处的弟子 ,还有他本人。综观《论语》 ,孔子品评人物的基本尺度就是德与才 ,根据德才的高下又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 ,即 :圣人、仁人、贤人、小人。圣人的德、智、才均达到最高境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