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国头七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胜利地完成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任务。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关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学术界一致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方针,“趁热打铁”,在土地改革完成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说…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形成的过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已经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并且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我国就进入了以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党全民在这个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  相似文献   

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产生、形成、贯彻,使新中国顺利地、稳步地进入了社会主义,开始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首先,国家工业化是我国独立、富强的基础;其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再次,"一五"计划是贯彻、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环节;最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过渡时期周恩来的发展生产力思想1952年下半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开始酝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但是,两者比较起来,毛泽东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我们…  相似文献   

5.
1953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段光辉的历程。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逐步完成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比较顺利地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列宁赋予它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新解释。毛泽东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开创了中国式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道路。这是中国废除私有制、进入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时成为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为了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的失误和教训。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聂秀华 《河北学刊》2003,23(3):183-187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 ,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立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奠定了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 ,指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正确处理工农业关系的基本原则。但是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他在处理农业发展体制、农业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农业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这些经验和教训 ,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伟大著作,正确的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精神,是分析现阶段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问题的唯一准绳。首先,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探讨。前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变革,将原来五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局面,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居于统治的地位,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基本建成,经济基础内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亦基本解决;同时耸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上面的上层建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领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上层建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基本上相适应与相一致的状态,这是最根本和最主要的方面。但另一方面却又因为资产阶级意识形  相似文献   

10.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以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作指导,实事求是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是完全必要的。但有的人把我们建国以来的历史看成漆黑一团,因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有的认为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建国以后应该发展资本主义;有的否认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认为是搞农业社会主义;有的则认为我国目前还不是社会主义,认为我们所犯“左”倾错误就是社会主义搞早了。这些看法,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我们需要对之加以澄清。一是搞农业社会主义还是搞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在1955年夏季以后改造的步子过急,但整个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顺利地实现了如  相似文献   

11.
<正> 五十年代我们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伟大成功,实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牺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良好影响。这是绝大多数人、特别是亲身经历过三大改造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绝不是  相似文献   

12.
在 1 0年内建立起职能比较完善的法治政府 ,既是为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必要前提。然而 ,由于几千年来农业文明下形成的人们对“德治路径”的依赖 ,历史上几次法治改革的实践都失败了。今天 ,以史为鉴 ,比较古今法治的本质区别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 ,不仅有利于我们借鉴古今法治成败得失的经验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改造行政观念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相似文献   

13.
陶成玉 《晋阳学刊》2006,(4):126-127
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与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社会都要面临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新中国引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论著,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农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观点,提出了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虽然在初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遭遇了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相似文献   

14.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不仅全面创新了农村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且开创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它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已成为我国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1949-196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建构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型国家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新型国家建构提供思想基础。同时,农民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需要,党以农民教育的形式,用马克思主义规训和改造农民,实现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去推动化大众,才能将其改造成为新型国家建设的依靠力量,实现了新型国家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农民教育相统一。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农民的独特性,不仅在理论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层面开展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农民实际和乡土文化,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话语表达等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了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李世家同志文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第三部份,摘刊如下,以飨读者。——编者) 新民主主义社会,本来应是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历史阶段,这是为其重大的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历史任务决定的。因为,且不说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长期性,就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具长期性。尤其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我国农业改造的基本方针正当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胜利实现的时候,党中央发表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修正草案,给全国人民指出了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规定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方法。这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大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工业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解放八年来,党和政府领导着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特别是重点的发展重工业,使得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就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坚定不移的根本国策。但是实现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决不能只是从事工业的建设,还须同时相应的发展农业生产,使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伟大胜利。从1957年开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奋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至1957年期间,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富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集体的出现在历史上主要是过渡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产物,确立农民集体法律主体地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健全意义重大,具有现实的法律依据.农民集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概念,既反映了我国“三农”问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要求,又反映了我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农业经济,这是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东欧国家在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规律性,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拟就东欧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