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霓裳羽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于唐代的各类文学体载,粗略的考正了霓裳衣由主题,表演过程,形式,它所受的时代精神的影响以及它与李扬爱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东汉傅毅《舞赋》是我国传世最早的舞蹈表演艺术专论。它用细腻生动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形象阐明了舞蹈艺术的功能,描写了汉代流行的般鼓、长袖舞,记载了民族舞蹈成熟时期的风貌。《舞赋》标志着汉人对舞蹈表情功能和民族形式的自觉探讨,意味着东汉时,我国舞蹈的民族气派真正确立,舞蹈挣脱了政教束缚,走向了独立。  相似文献   

3.
清华简的发现,具有极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周公之琴舞》类似于《周颂》,是一组十分珍贵的先秦佚诗,其中的"启曰"、"乱曰"等词汇与先秦诗乐舞传统的关系,也很引人关注。《周公之琴舞》体现出修身与治国相结合,敬天保民,力行文王之德政的治国思想,为现在的"以德治国"提供了一定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一共由十篇诗组成,如果从诗篇内容中的君臣口吻来划分,可以发现有五篇诗为周公所作,五篇诗为成王所作,其分布很有规律,显然是有意编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云韶乐》是唐代重要的乐舞形式,在《新唐书》中有云韶乐创制于文宗时期的记载。但从唐邵轸《云韶乐赋》、无名氏《开元字舞赋》等以及唐人的诸多笔记记录的表演形式来看,该乐舞在玄宗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实际上,玄宗时期的《字舞》《云韶乐》也不是该乐舞的最初源头,而是借鉴了武后时期《圣寿乐》的诸多表演形式。在玄宗时期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云韶乐》的音乐即是在法曲和道调乐曲融合基础上产生的,在舞蹈表演上则采用了《圣寿乐》中的“回身换衣、作字如画”表演形式。当代学术界对唐代《云韶乐》进行了广泛关注,但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问题,该论文一并对其进行摘引分析。  相似文献   

6.
<太平经>作为道教早期重要经典之一,上承老子遗教,又受汉代图谶神仙方术的影响,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的农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正确处理三才关系的农业哲学观;具有明显的阴阳五行五方相结合以定农事的农时观;合理用地,保护地力常新的土地利用思想;呼吁勤于农事、重节约与积蓄、农商结合的农业经营思想.这些农学思想对我国传统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农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纻舞》约产生于汉代,逐渐由民间巫舞发展为宫廷舞蹈。《白纻舞》在唐代前期亦十分兴盛,但在中晚唐时期则逐渐由无舞的清唱代替。唐人在《白纻辞》的创作中既有对前代的继承亦有开创,许多作品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有的诗篇则寓有较深刻的讽谏意义。  相似文献   

8.
吉纳斯特拉是著名的阿根廷作曲家,被誉为20世纪拉丁美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大多以南美洲人民的生活和舞蹈为素材,运用了鲜明的舞蹈节奏、热烈的气氛和动人的旋律,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风格,深受听众厚爱。《阿根廷之舞》是吉纳斯特拉代表性钢琴作品,研究该作品的曲式结构、民族特征、演奏技巧等,剖析吉纳斯特拉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和弹奏方法,可为研究吉纳斯特拉和南美洲音乐风格作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收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影音分析,对《南音舞韵》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南音舞韵》道具使用和意境营造之于体现南音文化,演员表演、道具使用和情感表达之于创意强度,情感表达之于进一步探索南音文化都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该作品在上述方面观众的认可度较高、接受情况较好。由个案分析出发,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综合量化数据、质性访谈、研究结论,可以建构观众对舞蹈的认知及传播效果模式图,以推动和激发舞蹈编导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的舞蹈作品,促进舞蹈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道教思想的哲学基础,在立足阴阳之道阐述其神学宗教教理的同时,涉及了颇为丰富的妇女思想内容。《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主要包括:提倡男女同处相合,和谐平等,肯定妇女的重要社会作用,反对虐杀妇女,反对“贞女”观念,主张男女两性相悦养育子女等等。《太平经》有关妇女思想的阐述不仅对道教自身的发展影响甚大,而且对研究当今社会妇女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代咏胡旋舞与胡腾舞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旋舞与胡腾舞都是风靡唐代的西域乐舞。胡旋舞与胡腾舞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唐人的喜爱,并在唐代艺坛产生了震撼和影响。唐代诗人用他们细腻精致的笔触,展示了两种舞蹈的动作、形态与情调,语言生动传神,内蕴价值深邃,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文化质素。  相似文献   

12.
唐代道教山水诗中的艺术化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道教山水诗,以真实或想像的山水为审美对象。道教诗人在山水之间安置契道之心,通过修心、炼性实现其宗教目标,同时也达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在唐代道教诗人的隐逸生活中,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时代理想和艺术化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劳伦斯的名作《虹》的结构和意象进行原型分析,认为蕴涵其中的原型结构是圆圈型叙述结构,原型意象是虹;劳伦斯借《圣经》中的虹为依托,构建自己的和谐之虹。  相似文献   

14.
唐代小说幻术母题有丰富的表现 ,显示了道教法术的影响。其来自唐代社会自由的文化氛围 ,来自前代的道教与佛教故事传说 ,也有唐代小说家的创造发展 ,对于后世小说创作 ,产生了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前乐舞诗最多的是梁朝,为唐代乐舞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但与唐朝尤其是中唐乐舞诗相较,梁朝乐舞诗在描写对象、功能和写作目的三个方面与唐代均有较大的差异:即从梁朝乐舞诗的单纯描摹舞姿舞容的咏舞女变为唐朝的注重乐舞效果的赞舞艺,从梁朝的审美娱乐功能发展为唐朝的陶情、悟道、政治教化等多重功能,从描摹外物到抒情言志。实际上表现了两者一为娱乐一为礼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婚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功能历来被人们重视。唐代妇女在婚姻、社交等社会生活方面相对开放自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务实进取、繁荣自信的文化气象。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小说中的梦,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包括三种类型:因梦示教、梦获情缘、梦中时空,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是道教人生观、世界观透视下的现实人生、情爱姻缘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渔以戏曲、小说创作及戏曲理论奠定了其文学史地位,其诗名反受遮蔽而不彰.李渔诗歌流畅浅近、清丽绮艳,颇有意趣和特色,呈现出宗中晚唐的趣向.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李渔的思想经历和文学创作理论等是形成这种趣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飞禽走兽壁画尽管因岁月的破坏无一幸存,且历代画史对此亦少有记录,但从唐诗留存的少量相关咏画诗作中,仍可窥见其大体艺术风貌:其一是唐诗所咏的飞禽走兽壁画均各自单独成图,其画地可考者涉及山东金乡、河南洛阳、河南方城、四川通泉、四川成都诸地,这说明了唐代的飞禽走兽画已成独立画科,且以鸟兽为题材的壁画流布广泛;其二是现存唐诗所咏的飞禽壁画主要有白鹤、苍鹰和猎鹘等,走兽壁画主要有骏马和雄狮等,且画面简洁,罕见花草林木衬托,这既反映了唐代画家崇尚阳刚之美的审美追求和祈求吉祥如意的人生愿望,也透露了鸟兽画初创阶段述志重于观赏的真实情况;其三是唐诗所咏的飞禽走兽壁画,无论是出自名家或无名画师之手,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由此可知写实性绘画系唐代画家们普遍追求的艺术准则。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 ,探讨唐代《道藏》的编撰与道经的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意义重大 ;唐代道经传写是《道藏》经典得以传播的方式 ,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