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黑一雄在新作《别让我走》中首度尝试科幻题材,描述了克隆人在寄宿学校的成长过程以及长大后作为捐献者的悲惨遭遇。文章试图从三个层面来解读评论家们长久以来关注的一个话题:他们为什么不逃?文章从福柯的“监狱制度”理论入手,指出克隆人封闭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被隔离的生存状态,进而从“规训手段及模式”探讨他们驯顺的身体和思想,最后揭示克隆人作为“他者”在这个社会不知逃往何处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克隆人,凯茜等人具有强烈的身份焦虑,一直在试图发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渴望寻找自己“可能的原型”,以图建构起自己的真正身份.石黑一雄试图揭示出克隆人的身份的暧昧与焦虑以及由此带来的认同危机问题.从凯茜等克隆人内在的身份焦虑之缘由和身份建构过程入手,研究克隆人的心路历程、成长困惑及其命运归宿,试图揭示这部小说本身所蕴藏的哲理上的普遍意义和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非常关注人类的创伤体验和悲剧性命运。《别让我走》是他创作的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凭超凡的想象描绘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克隆人群体,面对生命和责任时表现出的复杂情感。克隆人的生活经历映照着当今人类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感和焦虑感。石黑一雄借助于新奴隶叙事、空白叙事以及“旁观者效应”,细致地剖析克隆人遭受的无形的、无言的和无助的精神创伤,充分展示了一种融创伤、悲壮和审美为一体的创伤美学。  相似文献   

4.
叙事判断为分析文本和获得多角度的阐释提供有效方法,阐释判断做为叙事判断的一种类型是针对行动的本质或叙事其他因子所做出的判断。围绕小说《别让我走》中"攫取克隆人身体器官"这一事件,针对黑尔舍姆学校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分析人物叙述者、隐含读者和隐含作者各自做出的阐释判断。对该小说进行阐释判断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也是欣赏小说叙事美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英国移民作家三雄”之一石黑一雄的小说《别让我走》,借助叙事者凯茜的回忆触及克隆人的内心世界并再现其生命历程。小说中意义繁丰而方式隐曲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命运反讽、制度反讽贯穿始终,体现了人类对克隆人的无情压迫以及隐藏其后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霸权构建,彰显出显著的批判功效。反讽消解了文本的袁相,促使读者识破事实的真相、作者对荒谬现实的体悟和客观的价值判断,进而激励人类进行自我反思并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和谐共存的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6.
7.
她在他身后站了站,就那样一转身,从他的爱情里退场。他不能挽留,因为是他,先选择了撤退,以爱的名义。  相似文献   

8.
《汗水》是佐拉·尼尔·赫斯顿早期的一则优秀短篇小说,作品描述了一对黑人夫妇之间的冲突。小说不仅叙述了在父权社会统治下一位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反抗和胜利,更加反映了白人对黑人同化与压迫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在澳大利亚土著女性生命故事中,《我的位置》和《别把你的爱带到城里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展示土著民族在当代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这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土著民族能否继续生存的关注,评论界为此也常把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就土著民族的自我表现而言,这两部作品实际上代表了斯图尔特.豪的"表现"理论的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夸美纽斯(捷克)  相似文献   

11.
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形态与历史变迁的钥匙。诚如列宁所指出的:"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只有借助阶级理论以及掌握运用该理论来思考、认识、分析、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才能透过历史与现实中种种看来迷离混沌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性别压迫与阶级压迫问题的同源类质性。  相似文献   

12.
在生命面前,生命个体的欲望永无极限。阎连科的《朝着东南走》正视欲望本身,在出走—家—出走的历程中,指出了人面对欲望的不断挑战,彰显了独特的自我价值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川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出版后引起了较大反响。本文从小说虚构与族群表达的角度把其归属为“双族别文学”类型,并结合对扎西达娃、马丽华等其他藏域作家的相关比较,分析了阿来作品因族别和地域的双重“边缘性”而派生的认同问题,指出阿来通过小说所追求的“普遍的意义”和“普遍的历史感”其实是为了在消除别人眼中的“异类感”之后,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对“普遍性”的解释、建构和创造。此外,本文同时也涉及到在现代中国“多民族性”背景下如何认识、评估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啊——每当想起你,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每当昕到这首歌,我就不禁心潮起伏,脑海中就会出现谢育仁老师,的身影,眼前总会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作为一个儿子,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我是个能让我妈放心的儿子。我不因为自己成年了就对她有所隐瞒,我觉得能告诉她的,毫无保留。就算是一些我觉得不应该告诉她但她想知道的事情,我也会跟她说个七八分。每个人在年幼时,长辈打听追问,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大之后,类似的打听追问只为了解、知道。知道或许会带来担心,  相似文献   

16.
因为妹妹,我多挨了妈妈很多的骂。妹妹人小,嘴巴也小,常常好吃的妹妹还没开始吃,我的就已经一扫而光了。趁妈妈不在,我就连哄带骗,好话说尽,  相似文献   

17.
离别是一种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人际传播和精神交往方式,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一个独特而永恒的母题。江淹《别赋》展示的人际传播中离情别绪的7个图景,就是对这一题材的审美掌握和艺术表达,是其真实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体验、特有的精神取向与生命意识的形象外化。  相似文献   

18.
在长篇小说《城堡》中作家卡夫卡对女性做了精细的人物刻画.分析了其中的几个女性角色的各自不同的命运以及造成此等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详尽叙述并讨论了女性问题。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在为自身的权益和社会地位进行抗争,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使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男性社会中,女性注定只能屈服于男性,这种自我接受和放弃使得女性默默地忍受着男性的压迫和歧视,这不是某个女性的悲哀,而是这个集体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在长篇小说《城堡》中作家卡夫卡对女性做了精细的人物刻画,分析了其中的几个女性角色的各自不同的命运以及造成此等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详尽叙述并讨论了女性问题。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在为自身的权益和社会地位进行抗争,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使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男性社会中,女性注定只能屈服于男性,这种自我接受和放弃使得女性默默地忍受着男性的压迫和歧视,这不是某个女性的悲哀,而是这个集体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那时候,我一直对苏芽耿耿于怀!当初,妈妈病重的时候,在我们一家人莫大的痛苦面前,她冷静得近乎冷漠。她摸着我乱糟糟的头发说,要是妈妈不在了,给我当女儿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