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素被誉为聪明智慧的典型,但他在运筹帷幄与用人方面,都有一些较大的失误。魏延这样一个蜀汉功臣就因为被认为“脑后有反骨”而被歧视以致迫害致死。诸葛亮不能辞其咎。诸葛亮有意挑拨魏延与杨仪的矛盾,促其火并,破坏了蜀汉军队的团结,减弱了蜀汉抗击曹魏的力量,使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陷入空前危机。这不仅是魏延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悲剧。《三国演义》将魏作为反面角色描写,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2.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6,19(2):54-57
《晋书.宣帝纪》所载孟达反魏事件,有两处失误:1、孟达反魏诸葛亮欲促其事;2、把孟达反魏地点新城说成西城、上庸。  相似文献   

3.
"诸葛之成规"是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基本政策,也是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以士人统领宫中、府中取代宦官、外戚在宫中的地位。"诸葛之成规"既是承接东汉中期以后士人政治理想,也是刘备、诸葛亮反思汉末政治的结果。在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相继离世后,后主逐渐放弃了"诸葛之成规",并以宦官、外戚、东宫旧臣统领蜀汉政权,打破了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4.
建兴五年,诸葛亮伐魏前上《出师表》,详细规定了刘后主与辅佐大臣各自的职责所在和应遵守的政治伦理秩序,设计了蜀汉统治政权的权力架构及运行方式。次年又上《后出师表》,对一年来军国大事的实际状况作了全面的说明和解释,提出了辅佐大臣应坚持的道德操守,确立了蜀汉统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两份《出师表》是蜀汉建国后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李殿元 《天府新论》1996,(3):93-96,F003
论诸葛亮成为杰出人物的原因李殿元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思而辅佐其建立蜀汉政权。刘备临终时托孤于他,总揽国政,及时恢复吴蜀联盟,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平定甫方,实行屯田,增强蜀汉国力。上《出师表》后,屡次出兵...  相似文献   

6.
自东汉中期以降,政治衰败迅速加剧,原本王朝国家的政治权威在经历黄巾起义和董卓乱政的打击后不复存在,政治秩序土崩瓦解,帝国陷入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状态。政治权力的破碎化使得国家建构成为每个统治者/执政在追求统一时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各大势力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曹操、刘备、孙权三家脱颖而出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趋势。其中,诸葛亮治下的蜀汉政权改革了东汉中期以来形成的政治流弊,不仅建立了“宫府一体”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政治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士人政治的追求,而且增强了国家力量,塑造了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治理的理想类型,为后世所称颂。  相似文献   

7.
三国蜀汉政权一直以来被许多史学家奉为汉室正统,却未能复兴汉室,偏安一隅,成为历史性的悲剧。本文力图从一个侧面以三国蜀汉时期的几位典型人物诸葛亮、关羽、魏延的悲剧性人生历程结合历史背景描述出个人政治命运成败之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谋远虑才能非凡,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对蜀汉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在日理万机之中却严重忽视了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个重大问题。从而成了导致蜀汉先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诸葛亮隆中出山后,在短期内就帮助刘备把军队由寥寥千人扩大到数万之众;同时他又出使东吴,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的首次联合,取得了对曹操赤壁之战的胜利;进而,他又辅助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建立了蜀  相似文献   

9.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首出祁山,攻魏陇右.对此役,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很不统一,下面就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诸葛亮为何进攻祁山在此役中,诸葛亮首先进攻祁山城。故史载:“(建兴)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①“诸葛亮围祁山”.②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西蜀军师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政权 ,他为蜀吴建盟只身入吴营 ,为护盟苦口谏关、刘 ,为修盟苦心觅人才 ,充分体现了他的统战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之于三国乱世中的刘汉政权之财政经济,始终坚持以尚农与工商并举作为广开财源的两翼,且重视财政支出的节流。正因为此,蜀汉虽弱,而“出兵之日……人心不忧”。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军事经济思想与战略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 ,蜀汉国小兵弱。诸葛亮在增强蜀汉军事经济的思想指导下 ,积极经营益州 ,挥师南征北伐 ,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同时也给蜀汉带来了新的危机。诸葛亮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活动表明 :当时诸葛亮所谓的北伐战争 ,不是出于军事统一目的 ,而是出于军事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具光彩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儒雅气度是人们脑海中的不灭形象,直到今天他依然是预见和智谋的象征.从文本出发寻绎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一系列统战政策,透析其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意义,也许会给21世纪的人们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隆中对》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战略之作。《隆中对》系统地为刘备政治集团谋划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战略构想,是刘备集团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立国之策。诸葛亮提出的兴汉成霸的战略目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以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作用。但对荆州问题的估计不足是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重大缺陷,最终深刻影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5,(3):128-131
姜维是蜀汉后期重要政治、军事辅臣,他继承诸葛亮北伐遗志,屡次兴兵北伐,成败功过颇为论者所非。姜维象当年诸葛亮一样,以弱小蜀汉抗衡曹魏,其志可嘉。同时,姜维的“假投降”无损他对蜀汉的尽瘁。  相似文献   

16.
由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和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承办的“全国第十二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17—19日在成都武侯祠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多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大会共收到论文60多篇。代表们就三国史及诸葛亮展开了研讨,并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诸葛亮与三国史研究对于夷陵之战败北,诸葛亮是否应当部分承担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历代史家众说不一。王子今《诸葛亮与夷陵之败》认为: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中的作用是难以明朗的。但此后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使得蜀汉政权能够维持生存并有所进取,确实证明…  相似文献   

17.
李程 《江汉论坛》2005,(6):111-113
孙权在外交上采取了在魏、蜀之间摇摆不定的策略,在史学界受到了肯定的评价。事实上,东吴真正的盟友是蜀汉,真正的敌人是曹魏。孙权的外交策略,不分敌友,虽一时壮大了自己,却削弱了盟友,最终受损害的仍然是自己,因此,实质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8.
刘备去世前后,南中地区先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反蜀叛乱。为使蜀汉政权在巴蜀地区站稳脚跟,并实现北伐曹魏、复兴汉室的政治目标,诸葛亮于建兴三年(225年)亲率三路大军,直指南中叛乱的大姓和夷帅。在战斗过程中,他不断运用“攻心”战术,一举平定了南中,揭开了全面开发南中的序幕。他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入手,对南中进行了较全面的开发和利用,为巩固蜀汉政权、兴师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亦对南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融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与汉末荆州政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刘表自北军中侯出为荆州刺吏,在军阀混战中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兴平二年(195年),诸葛亮年方十四,随叔父诸葛玄投靠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子琮降曹,诸葛亮出山,开始了辅佐刘备鼎足三分的事业。诸葛亮在荆州的十三年,是诸葛亮学习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汉末荆州政权对诸葛亮的成长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一、荆州政权的政治基础东汉末年,在外戚和宦官争斗之后,军阀董卓又控制了朝政,各地或以“勤工”为名起兵,或划地自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已经是有名无实了,刘表就是在这时出任荆州刺史。当时…  相似文献   

20.
绵阳,古称涪城,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史,素有“剑门锁钥”、“蜀道咽喉”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绵阳经济和城市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文化古城的知名度却不高。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绵阳在三国蜀汉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尽早兴建“蜀汉城”,这是顺应改革开放潮流的一件大事。据《三国志》等史籍记载:刘备入川以涪城为据点,历三载而取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率军北伐在此扎过营寨,并将涪城作为后方基地;大司马蒋琬在涪经营军事大本营驻扎整整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